|
白衣赤诚映丹心 ——记“最美惠安人”李艳华 当我和李艳华面对面坐着说话的时候,首先感到的是她文静的气质和那双透着宁静的眼神,还有在她轻轻的话语中蕴含的坚毅和执着。
6 @+ V. D" v8 p3 K 李艳华出生在陕北绥德农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童年的记忆里,家里的生活很困难,父母含辛茹苫地抚育他们几个兄弟姐妹。尽管家里穷苦,住的是一孔旧窑洞,吃饭经常断顿。但是父母却咬牙坚持供核子们读书。李艳华就是这样在艰难的生活中一天天长大。按李艳华优异的学习成绩,她完全可以读高中,考一个自己喜欢的大学。但是家庭的贫困迫使她选择上了一所医学专科学校,为的是早日走上工作岗位,解除家庭生活的困窘。就这样,李艳华从此走上了做医生的职业之路。5 ]% I0 d3 q7 v# k0 n$ P4 ?
1985年,李艳华从学校毕业分配到惠安医院,如今时间己经过去近三十年了,她从一个高挑漂亮的小姑娘,成长为医院内科的主治医生,一个患者信得过的好医生。她用不懈的努力,不懈的坚持,不懈的追求,克服了工作中一个个障碍,取得了不寻常的进步,多次获得医院和公司的表彰。
: g( _9 l3 y) c* f: K 在李艳华的心里,医生这个职业是神圣的。从她第一次拿起听诊器,第一次拿起处方单的时候,就感觉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担子和强烈的使命感。在她看来,没有任何一件事,能比得上为患者解除病痛,康复身体更为自豪。话语不多,不善表达的李艳华,默默地下决心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
) t: }' l S6 } G! [1 { 2010年,由于工作出色,李艳华被医院任命为内科主任,管理医院最大的临床科室。她结合医院登记评审标准,对科室各项工作制度进行了完善修订;重新成立了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定期进行医护质量、督促和指导,做到“质控在差错之前”。不定期检查病历处方质量,积极提出整改意见。严格落实各项核心制度,强化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坚持危重病人床头交接班制度,对危重病人及其疑难病人积极组织科室会诊,专科会诊及其全院会诊,强化“三基三严”训练,每周组织业务学习,注重学科建设,为医院的发展增添了后劲。( |) a' _5 u, b& y+ k( q
由于医生这个特殊的职业,决定了它工作的特殊性,医生要随叫随到,甚至没有确切的上下班时间,常常遇到不能按时吃饭的情况,病人的需要就是医生的天职,要做一个称职的医生就必然要有奉献之心,要有一颗温暖患者的爱心。三十年来李艳华不知有多少次被紧急叫到医院,不知有多少次下班不能按时回家;不知有多少次为抢救病人一夜不眠。当和李艳华谈到家庭的时候,谈到女儿的时候,她面露愧色。 1993年丈夫因支气管扩张病情严重,在西京医院住院,同时,还不会走路的女儿又患病住院。那段时间里,李艳华既要照顾丈夫,又要照顾女儿,还要上班诊治患者,二十四小时面对的都是病人,都是需要精心救治,整个人和一颗心都在苦水里泡着,在焦急中煎熬着。当丈夫和孩子病情稍稍好转时,李艳华就把他们接回家,两个病人在家,她依然在医院坚持上班。她说:“没办法,干了医生这个职业,就不容你把个人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因为病人在痛苦中煎熬,甚至危在旦夕,我们医生怎能视而不见?更何况能有什么比解除病人的痛苦、挽救患者的生命更为重要的呢!”
. W2 Z9 o- l& j0 T, p! o a2 i 近三十年的工作生涯中,李艳华走出了一条闪光的足迹,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面对成绩李艳华内心平静,一如既往默默地工作,在她看来,所有成绩的取得,是单位的培养,是同事们的帮助,是领导对自己的信任,而她自己只是尽到一名医生的职责而已。我问李艳华,“医生这个职业现在是一个风险很高的又很辛苦,每天要面对不同的患者,要面对不同性情、不同文化的人群,不想换个工作吗?”她回答,“我既然干了这个工作,就要干好,虽然现有的医术不能解决患者所有的病痛,但是我相信,只要付出了,只要尽力了,患者是会理解的,我也不会后悔。”& _9 S& e! n( _/ h4 r0 v
/ a6 |! K8 H& o
" g* i) O8 a9 v) T%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