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轻小伙为赚钱不远万里出国务工,却在工作仅一天后提出辞职,理由是工种不符、没有劳动合同,感觉自己被骗了,并将介绍他出国务工的中介公司告上了法庭。碑林区法院昨日依法公开审理这起合同纠纷案,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打工者与中介公司都表示愿意接受法庭调解。
1 e/ p: T; c! {) k& o2 ~: P 工种不符 没有合同
* r- t6 a& k5 O. R% ?. o) a 小伙感觉自己被骗了
, i r6 F% b/ x& { 出国务工赚取高薪,看似是一份理想工作,但也同样面临着诸多风险。今年26岁的小许来自兴平农村,高中毕业后就开始在工地打工赚钱,先后在西安、杭州、广州等打过工。为了有个更好的前途,今年3月,他通过西安一家国际劳务中介公司,办理了出国去沙特阿拉伯务工的相关手续,向这家中介公司交了1.2万元中介费。今年5月初,小许和其他工友抵达沙特阿拉伯。
' }* s/ k0 Y3 b 小许在法庭表示,当时只有一名用工方的包工头接待他们,他听工友说,每天做什么工作、工作多长时间全是包工头说了算,这让小许心里打起了退堂鼓。“说好的是干混凝工,结果去了就要干钢筋工的工作,没有签劳动合同,没有保障,我觉得被骗了,怎么能安心待下去?”小许说。5月3日进场,5月4日工作一天,5月5日他便申请辞职回国。经过多方协调,1个月后终于回国。回国之后,小许将当初为自己办理出国手续的中介公司告上了法庭,请求法院判令中介公司退还1.2万元中介费,并赔付7000元误工费。7 r, }; Z' J( S: E9 U/ }
中介称提前回国违约
" w1 X, y8 ]1 G; R, x4 w) w 反诉要求赔偿5000美元
" w. c; I3 w7 q2 Q- h 昨日上午,该案开庭时,被告方中介公司则向法院提出反诉,拿出了出国前小许签名的劳务人员出国保证书作为证据提交法庭。承诺书中显示,小许通过中介公司出国务工,承诺不得无故提出辞职或自愿放弃工作回国,提前回国属个人行为,造成损失自行承担,并赔偿中介公司5000美元。随后,中介公司与用工方共同为小许办理签证,购买机票、保险等,花费了大量费用。但是,小许上班仅一天即申请辞职回国,用工方再次为他办理了回国手续、购买机票。. ?* d$ N5 u1 s- [
中介公司认为,他们完全履行了中介服务,不存在欺骗行为,因而不能退费。相反,用工方向中介公司反馈,小许的工作表现差,上班当天就误工,第二天就提出辞职,给用工方造成经济损失。
' @2 f, y, [- e$ q 中介公司反诉称,出国务工与在国内打工不同,他们和用工方需要耗费大量费用,依照相关规定为务工人员办理出国的合法手续,包括工作签证、保险等,但小许仅仅工作了一天,就凭所谓别人的说法为理由提出辞职。, y0 Z/ a& {; S( s/ ?4 n$ r5 ~7 d4 X) T
因此,中介公司请求法庭判令小许赔偿包括机票、食宿费用等在内的经济损失人民币3.3万余元,以及违约金5000美元(约人民币30956.5元)。# t2 h T. h6 e/ m# {* |
法官耐心沟通
]: J, B% l2 Q& d _& b- Q/ o 双方愿意接受调解
* a+ g$ N; y" \; H- [# C2 K 一个是打工者,一个是中介公司,都在指责对方违约。在原被告双方当庭辩论之后,法官与双方耐心沟通,询问是否愿意接受法庭调解。小许说他愿意接受调解,自己来自农村,经济不宽裕,1.2万元中介费多是向亲朋好友借来的,希望可以得到部分经济补偿以便偿还欠款。中介公司表示,愿意在法庭的调解下,尽量达成一个使双方都满意的调解结果。
2 V. r8 u! _6 L( `* F4 m 昨日上午11时,审判长宣布休庭,将在庭后为双方进一步调解,直至矛盾圆满解决。" Z; Y# e# ?$ F
6 I6 H1 Q) X( z% M; q9 M- N% G# {2 T/ \+ K
4 B( w% a+ j1 ?$ B2 Q$ o- W8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