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适合葡萄栽培,户县已是远近闻名的葡萄基地。然而,眼下的连阴雨却让果农们损失惨重…… 户县葡萄栽培的发展壮大,应感谢户太八号的研制者纪俭父女,感谢人民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但遇到类似今年的连阴雨怎么办——活生生的现实是束手无策、听天由命。 笔者是草根学者,省民俗学会理事,被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聘为民俗文化研究员——说这些与葡萄因雨腐烂问题有关系吗?当然有。不但有,关系很密切呢!笔者户县人,生于斯,长于斯,熟悉家乡的方方面面,加之曾事农三年,对农村有深厚感情的同时,对自然灾害有切肤之痛,当然也会有思考。张宗祜院士关于关中水利的大会发言采用的就是笔者登在《三秦都市报》上的内容。 说几个农谚:“惊蛰刮起土,倒冷四十五”、“初三不见月,连阴半个月”、“白露下,露白下”等,什么意思呢?既能预知,就可以预防。 举两个例子。一个是解放初,人民政府重视农业发展,推广小麦“碧玛一”和“6028”,产量确实提高许多,可是1956年,却全是发芽麦,盖因成熟季节遇到了连阴雨——现在,农民选种的绝对是早熟品种,躲开连阴雨;另一个是棉花,由于成熟季节肯遇连绵阴雨的缘故,停种了。 围绕主题,笔者并不是简单地建议别种“户太八号”了。但如果和今年一样,再遇连绵阴雨的话,谁还敢种?因此建议如下: 建议一: 改良或引进品种; 建议二: 跟进发展深加工譬如榨汁、烘干,既可消除果农的后顾之忧,又可壮大经济; 建议三: 政府应成立包括科研在内的机构,指导果农科学种植,譬如有效排水、科学防雨等; 建议四: 设立保险。
8 ~+ h- U2 o$ G% y- x
" [5 R! h- i& n8 ~* z2 ?! D# K
/ i9 t7 P+ E( b' l& }! W+ |
/ G1 s: L1 M. S/ d" P0 h7 Y' Z z4 t: }! ~: n& g$ B! o%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