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用药安全月”已于本周启动。媒体昨天报道,国家食药监管总局称,我国居民用药安全存严重误区,每年致死亡人数大幅超过交通事故。 治病良药使用不当,竟成致命“毒药”,应引起广泛思考。有报告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自我药疗、购药储药和用药禁忌等方面的常识一知半解。看不懂药品说明书,自我药疗失误的大有人在。怎样用药,固然可以看作一种常识,需要患者提高认知。但更重要的是,药学作为一门学科,需要有权开出药方和药物的机构能够真正负起责任。 医疗部门需要“讲原则”。以抗生素为例,医生要想真正治病救人,就不应用起来毫无节制。病人有使用抗生素的需求,比如感冒了就要求打吊针,这不应当是医生选择配合的理由。医生需要用科学的态度,告诉患者药物的副作用,并且完全可以拒绝听从患者吩咐。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较之于专家与民间机构的呼吁,卫生主管部门的声音既有硬的约束力度,又有软的引导作用,这方面的明文规定理应持续丰富。同时,需管好在市场上流通的药品。尤其是处方药将来可在网上销售,买药变得越来越容易。现实倒逼着有关部门,亟需去打造好用药安全的“防火墙”,让药物在交易和使用的过程中,都能有着敬畏生命的成分,而不是随心所欲。(新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