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天 于 2014-7-31 19:54 编辑
/ G: E% E Z( o& J; G$ v# C, j! P
俯首甘为孺子牛 ——记古水堡大儒李洋源 光盐社 李洋源,男,1943年(民国三十四年)出生,户县草堂镇水堡村人。户县一中64级学生,赵昌济是其高一语文老师。1987年前在村子教书,1987年离开村子教书,1991年到1995年回到村子教书,后到宋村中学教书,一直到退休。 一、忠诚 李洋源老师默默无闻从教40余年,忠诚于教育事业。 对学生关爱。其一,当时的乡长为其父亲母亲合过三年,请李老师撰写碑文,乡长问其报酬,李老师提出用这个钱支助贫困学生上学。为此,专门自己花钱给乡长送的红,也就是被面子。其二,关心孤儿。有失去双亲的姐弟二人,姐姐上初中,弟弟上小学。一年冬天,弟弟放学后在宋村中学门口经常等姐姐放学,李老师发现后,把孩子叫到房子烤火,并发动学生捐款帮助姐弟二人。其三,有耐心。李老师教育学生,特别有耐心。能和学生谈心,说服学生,使其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常常一谈就是几个小时。 二、古文专家 李老师热爱学习,有一股子认真劲。刚工作时,利用周末时间,用了三年时间完成了函授本科。为了省一点钱,每次不惧艰辛,从水堡走到县城。草堂的老师碰见了就用自行车带李老师一程。 完成了《松针集》,被许多媒体刊登过。特别擅长碑文的撰写。 三、耿直 学术上一丝不苟,曾经为《松针集》和当时的户县语文教研室主任弋树戈老师争执过。喜欢阅读,有特殊的癖好,喜欢大声朗读。被其他人视为异类。 有一次,在宋村中学老师集体罢课中,面对政府人员,能大胆发现,表达自己的想法。为此,在与人相处中,也容易被人误解。 长期在小学,人际关系简单,充分保持了个性耿直这一点。在村子附近教书,是因为母亲在,也时间了古人的“父母在,不远游”,直到1994年母亲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