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x8 L; E A+ c; h
3 s* A" F: Q" l 听到吴克耀老师去世的消息,心中悲伤不已。参加完老师的葬礼回来,心里思殇依然,久久不能平静。纵然有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我的痛哀以及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 G% Z) A5 x3 q& Y* T4 a* [
第一,吴老师是本村人,一生都在家乡教书。教的都是我们这些附近村里的娃。小学、初中、高中都教。他去世虽然没有城里大干部死后的荣光,但是,他对家乡后生的成长提携所付出的努力将永存学生的心里!
, ^, a- W& G# c8 r4 ? 几十年来,最让他骄傲的就是带我们这一届高中。学校就在村里,做为本村先生,吴老师付出了如父如兄的情感,质朴敬业,勤奋耕耘。我们是文革后第一届,在那个历史背景和条件下,大家都很努力。同学中后来有不少研究生、博士生,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教授,更有境界高远,事业有成造福家乡的实业家。他们个个受到老师的恩惠。我一直在想,老师是干啥的,他不仅是传道解惑的人,更是给学生饭碗的恩人!今天我回到村里,就是想为给自己饭碗的人上个香鞠个躬。吴老师,请受我一拜! 8 S( e! c. t8 w5 T
第二 ,我想说,农村孩子走出去不容易,一个家族要翻身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这需要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与长久的文化积淀。更少不了众多的文化人人默默耕耘。吴老师就是一个默默的乡村文化的耕耘者!学生感激他,乡党感激他,历史会铭记他。这不仅是吴老师一个人的伟大,也是一个群体的伟大,因为我家乡有许多这样的耕耘者,他们为当地孩子们的启蒙教育做出了平凡而伟大的贡献! % G g. h; T0 ^
第三,吴老师是文革前毕业的学生,基础扎实,博学多才。育人以德,温文良善。一篇《劝学》让我明白了学习可以改变我的人生,一篇《岳阳楼记》让我懂得山河壮丽,进退有方!我的老师树人以德,立标垂范!学生继承了老师良善品质,以农村娃质朴厚重之品行,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勤恳努力,事业有进。如当学生未给老师丢脸,当为老师功德,老师的恩情比终南山高,比渭河水长。
2 C# j; w* B' ~$ R( D \ 淸泪落纸灰起,烈日炎我心凉。还没有报答老师的恩情老师就驾鹤西去。祭您,不见您影;奠您,不见您食,呜呼哀哉,仰天长叹,您在天之灵定会知道学生心意!愿您一路走好! 5 }2 \7 F+ c5 C- }0 i( @$ N
5 S. Z" y2 S5 x 附字:吴氏家族在本村也算是望族。吴老师兄弟一辈多有能人,后生中不乏博士教授。吴老师执教乡里,与刘氏夫人多年未有生养,抱养一女,读书未就。后为女招赘一婿,也不幸车祸而亡故。老伴去世后,晚年生活孤苦,也曾有一段不欢而散的不幸婚姻,更让老师身心疲惫。在病痛与寂寥中凄然离世。享年72岁。 , z F; h! E( n9 I. c2 V
悲乎?哀乎?老天无佑乎?让老师受尽人间苦楚。学生无奈,不能为老师做点什么,深感痛憾!惟愿吴氏家族兴旺发达,后人平顺安康,为此而已。7 Z! a0 G1 n: t/ Q/ [+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