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户县
查看: 1546|回复: 0
收起左侧

心里测试检验陈述真实性之新闻案例

[复制链接]

539

主题

26

回帖

4406

积分

肆.江湖一剑

Rank: 5Rank: 5

积分
4406
发表于 2010-10-19 17: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借款各执一词做心理测试辨疑


$ P! v" ^, D& K# w( f本报讯 (记者 赵兴武 杜 慧 通讯员 金立安)近日,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民间借贷纠纷,由于当事双方对两笔3.2万元的借款性质各执一词,且双方均同意用心理测试结果作为证据使用,最终法院认定两笔3.2万元名为借款实属高额利息,遂依法判决何某归还李某借款32万元并支付利息,何某哥哥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7 [& K) h2 ^% b

3 J) d3 O% H1 F      2008
年12月起,原告李某陆续借款给被告何某。2009年6月,原告李某与被告何某签订借款合同,约定被告何某向原告李某借款32万元,何某的哥哥愿为何某承担连带责任,何某向李某出具了收条。同日,李某还与何某签订3.2万元的借款合同,其他约定同前合同,被告何某亦向原告李某出具收条。2009年8月,双方再次签订了一份3.2万元的借款合同。% ^. M; `* f4 m' x" \6 ~

8 ~$ }2 J! x0 O      借款到期后,何某兄弟拒不还款,李某遂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两被告归还借款共计38.4万元,并按
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4倍计算利息。$ K5 L* w6 f/ _) x  E
9 P$ X; Q2 r. \, |( q# ~5 }8 ]6 H
      对于两笔3.2万元借款的性质,为了证明自己所言属实,双方均同意进行心理测试,并同意将心理测试结论作为证据使用,并表示由未通过心理测试方承担测试费。法院遂委托南京某心理测试中心对双方是否如实陈述进行心理测试。2009年12月,心理生理测试报告测试结论为:何某在接受本次测试时,对相关问题心理反应基本正常,故通过测试;李某在接受本次测试时,对相关问题心理反应异常,故未通过测试。$ `+ m0 u" ?' \8 b: y

0 ^& d/ u8 c$ r2 X      法院经审理后查明,对于第一笔3.2万元,原告李某本人承认2009年6月何某虽然出具了3.2万元的借条和收条,但实际没有借款而是计算利息,辅之心理测试结果作为佐证,故可以认定该笔款项为高额利息;第二笔3.2万元,原告虽提供了借款协议,但并未提供被告出具的收条,且李某也未通过心理测试,故也可以认定该笔款项为高额利息。对以上两笔款项,法院不予支持。
9 z/ }0 j) E( b* b2 n) R, i                                                            人民法院报2010042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秦岭网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58号
陕ICP备10002220-1~2号

GMT+8, 2025-11-4 13:07 , Processed in 0.08458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