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搜索
热搜: 户县
查看: 2673|回复: 1
收起左侧

山地车技术资料汇总之十四:自行车各部位的调整

[复制链接]

162

主题

984

回帖

5258

积分

肆.江湖一剑

Rank: 5Rank: 5

积分
5258
发表于 2010-10-13 23: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科学地掌握好适合于自己的自行车调整数据。换车架、或鞍座、脚踏、鞋等时,有了自己的基本数据,换新车时进行调整较容易。关键的数据如下:; E* M; q- I0 i2 j! _0 U( E
鞍座的高度:用胶粘带等,在鞍座的中间作记号,测定从拐轴的中心到鞍座的上面的中心的距离
; _# [% [8 `1 e5 j4 g; A
6 D4 X/ _# r- D) P) r4 I鞍座的安装角度:在鞍座的前及后端放置尺子,在其上面放角度计来测量。
# p8 g$ ^* j# [/ Q. `鞍座的前后位置:从鞍座的中心位置放下有重垂的绳子,测量拐轴中心至绳子之间的距离,即数据是鞍座的后退幅度(如图B)
& H5 U: _  X; V/ X* jT型轴的高度:测量从地上至T型轴的距离4 Q3 o  U  j- q6 ?
鞍座至轴杆的距离:测量鞍座的先端至夹紧部的中心的距离
" f+ I) g% o7 l横杆的安装角度:保持水平用角度计调整
- ~; |8 m' t( p+ A5 y: d  s

  l( x, D# f* g# ?: v- s% L鞍座的调整1 A+ P& J  ?% c( t! y
    有些选手在上坡或下坡时,配合踩踏把腰的位置在鞍座上前后移动。鞍座一般是与地面平行,但是他是把鞍座的先端降低5毫米然后再调整,使鞍座的先端至中间与地面呈平行。这种调整当遇到"用腰踩踏",或者上斜坡时,腰极端移向鞍座前端时容易进行踩踏。, @+ D5 J, }# J" \: x; v( b: f
山地车的踩踏是前踩踏, r  w* K. M# c! C
    达到比赛速度时曲柄的旋转数上升,此时腰向前移动并用力踩踏,状况进一步提升时,不用降低脚跟也能进行踏蹬,并且很想伸出膝盖。处在这种状况下时,从腰到脚踏之间的距离变短(因身体倾向前),感觉到鞍座变低了,此时需要再次调整鞍座的高低。
4 e8 I, ?& T  O  g, x6 D前后移动鞍座
# |6 L7 X' I7 d    山地车的踩踏,为了对应粗糙的地面(非马路),在平地上也把体重放在脚踏上用力踩踏,每分钟的曲柄的旋转数达到70次左右。再继续下去的话,为了对应前踩踏的腰的位置。需要调整鞍座。鞍座向前后移动时,每次移动1~5mm,慢慢调整至合适的位置,移动时为了防止弄乱,每移动一次就作记号。
) t; b+ z+ L1 W( |6 I, f
% l' M) H9 K9 l) ?
握把的位置8 n( \8 L1 i( y& O
    T型轴上的握把的位置,一般的选手约需560~580mm宽,否则很难应付粗糙的非马路地面。尤其是每分钟旋转达到50次左右时,宽的较易使力。但是有些老骑手,为了适应比赛时速度达到每分钟旋转70次的顶峰,采用与手臂平行或者,稍狭窄的525mm,并在两端装上bar end bar。9 ^1 P4 ]/ w, n" t/ P0 N1 m3 j
T型轴有3度、5度、7度,应选择抓住握把时,手腕、手臂的肌肉不感到疲佬的角度。并将握把固定在适宜角度上。
: H# B" w2 s9 B) `0 w) Y# L0 y& r. U! G
改变车把立的突起8 t( U/ R6 O2 x. }
  车把立改变5mm也会使人感到增加了负荷。对于初级选手来说,车把立改变5mm说不定感觉不到,但是有经验的选手车把立改变5mm也会感到上半身的疲劳度改变,或者上半身的力量不易传递到车上。加长车把立的突起时,肩关节和手臂关节的角度变大,手臂伸长。缩短突起时,起上半身,减轻对腰周围的肌肉的压力,呼吸变得较顺畅,但是上半身的力不易传递到车上。4 W% L; m" @" l
; y3 H7 W$ u+ H9 t' s) A/ W% u
握把终端(bar end bar)在握把上的位置
; z0 g' ]2 g& t
  bar and bar装在T型轴握把的两端,用来加强握把的适应性。上坡时它将发挥威力,它离握把远并且宽些,它非常适应于上坡时的踩踏。安装bar end bar的位置,要适应于用力的踏踩,也就是说bar end bar應固定在不会引起疲劳的位置上。" s2 R. G% Y' d& m

$ B' D. n, ~; |2 M- S. l+ R
改换衬垫来调整车把立的高度
9 I" p! l/ _' s+ l& }  假若改换装在车把立上的衬垫时,可以调节握把的高低。市售有各种厚度的衬垫。改变车把立的高度,就可以上下移动在T型轴上的握把的位置,从而调节上半身的弯曲程度,以及支持上半身的手腕的角度。能调节的幅度有数mm至拾mm,总地来说车把立的上下移动影响很大,由过度的低身姿势到直立姿势,甚至于有时会改变山地车的性格。
4 F% \7 c+ i, n2 Q$ H2 f

136

主题

3267

回帖

1万

积分

柒.天山茗客

Rank: 8Rank: 8

积分
18398

社区劳模

QQ
发表于 2010-10-14 10: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秦岭网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58号
陕ICP备10002220-1~2号

GMT+8, 2025-5-5 16:10 , Processed in 0.14706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