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搜索
热搜: 户县
查看: 1673|回复: 1
收起左侧

一碗正宗户县软面这样做成 你造吗

[复制链接]

96

主题

663

回帖

3265

积分

肆.江湖一剑

Rank: 5Rank: 5

积分
3265
发表于 2014-4-30 00: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秦风、秦韵、秦人、秦面,有戏听有面吃,这是老陕人生活的最高境界。户县庞光镇化羊村距离西安不到二十公里,村里的洋槐花开得正旺,空气中都弥漫着清香。

这个时节,还有一种食材接近成熟,这就是新蒜。化羊村的村民们习惯新蒜就着软面一起吃,辛辣厚实。吃软面讲究气氛,必须四五个人围在一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吸溜着面片,比较着谁家的面闻起来香,谁家的辣椒颜色正。

24日,记者走进化羊村,带您领略“户县软面”的魅力。

吃面讲究气氛,四五个庄稼汉围坐一起

一到午饭时间,化羊村就热闹起来了。四五个庄稼汉端着碗围在一起,东家汤面,西家软面,一边谝闲传一边咥面。

崔新喜今年39岁,这两天他一直忙着盖房子。昨天11点刚过,崔新喜的新家门前就已经聚集了五个村民。60岁的崔红涛端着一碗汤面走过来,大老远看见记者就喊了起来:“姑娘,你吃饭了么?让你嫂子给你下碗俺的软面尝尝。”

崔红涛最近也很忙,他在街道里栽树,干的全是体力活,每天午饭他必吃面。“汤的吃两碗,干的吃一碗,体力活吃面最实在。”崔红涛说。

化羊村很多年轻人在外打工,留在村里的人就近干一些体力活,中午的一碗面是他们每天必不可少的食物。崔新喜早些年在上海打工,最惦记的就是家里的面,“那时候只能买挂面吃,现在回来了,虽然挣的钱不多,但每顿饭都能吃上面,心里踏实”。

提起户县软面,崔新喜有说不完的话。他手里端着一碗面,用筷子把面挑得老高。他说这是吃面的讲究,只有这样吃起来才香。

蒜、软面、啤酒,这是18岁的成人礼

崔新喜家保留着一个习惯,每天中午和面时总会多和一点,晚上看完电视饿了,再下点面吃,这才算完美的一天。

化羊村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户人家从孩子出生两岁起,就开始给娃吃软面。娃一口一根面,到九岁时能单独吃一碗软面、喝一碗汤。15岁后,娃能就着蒜吃完一盆软面。等到18岁成人礼的那一天,这孩子和两个同龄人一起就着蒜吃了一碗软面,喝了一瓶啤酒。

故事虽不可信,但足以说明村里人对面的热爱。

巧媳妇崔明利说,“户县软面”并不软

巧媳妇崔明利今年42岁,从小跟着母亲学擀面。做户县软面,崔明利有自己的讲究。面粉最好从农村带来,不加任何添加剂,不能用当年的新麦子,麦子也不能发芽,否则面吃起来不筋道、粘牙。

和面的时候,用中号碗舀一碗面粉,足够两个人吃。盐要多放,先用水化开,一边加入面粉,一边倒盐水用手慢慢搅。把面搓成面花,用手握一下,如果能粘住就不用加水了。搓成团的面放入盆中,盖上一块湿毛巾,放置一两个小时,这叫“饧面”。

户县软面其实并不软,和面的时候面要硬一点,这样吃起来才筋道,口感也好。崔明利觉得,用冷水和面最好。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擀面,这是一个技术活儿。从中间往边上擀,中间要厚,面饼要圆,不能太薄。面擀好后,把面卷在擀面杖上,一刀横切下去,面皮豁开。

农妇有秘诀:用柴火煮的面格外香

户县庞光镇化洋村的农家院子里,老式的炉子上架着一口直径30厘米的大锅,鼓风机把锅里的水烧得热气腾腾。女主人叫陈花婷,最不喜欢用电磁炉煮面。“用柴火烧的饭香。”说话时,她不停地往炉子里添干柴。

陈花婷有个儿子。31岁的崔健超常年在广州打工,最想念的就是妈妈做的柴火饭。“我昨晚刚从广州回来,一回来就让我妈做面,这在外面是吃不到的。”他说。

儿子想吃面,陈花婷一大早就起来忙活。她一边下面一边说:“这种面叫斜尖面,切口是斜的,面尾巴是尖的。”

锅里的面煮了两分钟,陈花婷倒入配菜。面快熟的时候,陈花婷又往锅里倒了一些醋,这样可以提味。

陈花婷说:“户县软面其实就是我们说的擀面,有油泼的,也有臊子的。擀面吃着顶饱,也不用炒菜,放点葱姜蒜和盐,再泼点油就好了。汤面适合人多的时候吃。”

生意好时,小面馆一天能卖上百碗面

陕西人爱吃面,一碗筋道的面,藏得再深,也有人闻着香前来品尝。庞光镇有一家“户县面馆”,装修得很不起眼,可总是门庭若市。

店老板是庞光镇化洋村的村民崔彦奎,开店三年了,来的都是回头客,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一百多碗。“我做扯面的方法承袭了老做法,和面时用盐和碱面,这样能让面筋道有韧性,现在很多店用拉面剂代替盐、碱,但肯定没有老法子做的吃着香。”崔彦奎说。

小徐是“户县面馆”的忠实粉丝,她在不远处的镇政府工作。其实,从小在市里长大的小徐从来不喜欢吃面,但自从吃了崔彦奎做的面后,她就天天来。“去年我开始在这边上班,吃了他家的面,我才知道不是我不爱吃面,而是以前吃的面做得不好。”

顾客陈先生有自己的讲究:“户县软面讲究辣椒片越大越好,尽量选择新蒜,就着面吃,口感非常好。”

户县软面的历史

午饭总离不了面食,这是化羊村的老传统,但说起吃面的历史,村民们都有自己的版本。

崔新喜说,听老父亲说,户县软面最早产生在秦朝。他刚说完,旁边的村民立即“纠正”:“北方降水少,气温低,咱的耕地都是旱地,适合小麦生长,应该是有了麦子以后才有了咱的户县软面。”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面条可追溯到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东汉时期。东汉《四民月令》中记载:“立秋勿食煮饼及水溲饼”。据考证,“水溲饼”、“煮饼”是中国面条的鼻祖。(阳光网)

0

主题

101

回帖

442

积分

壹.烟雨游友

Rank: 2

积分
442
发表于 2014-4-30 06: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手写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秦岭网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58号
陕ICP备10002220-1~2号

GMT+8, 2025-5-3 08:01 , Processed in 0.11420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