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7日肇始的中日撞船事件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平息之势。19日,日方宣布扣押中国渔船船长时间延长10天,而20日,中方宣布暂停中日双边省部级以上交往,据称这次对日反制措施系38年来最严厉,此次外交风波引发的连锁反应还在不断扩大之中。
那么,所谓的钓鱼岛主权争议究竟是什么一回事,为什么中方要主张钓鱼岛是属于我们的,你清楚这是什么一回事吗?今日话题为你分析来龙去脉。
一,了解什么是钓鱼岛和钓鱼岛问题
钓鱼岛在哪里
钓鱼岛,实际上并不指一个小岛,而是包括钓鱼岛主岛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及其它一些岩礁,位置在东海南部,台湾东北部,中琉海沟(俗称“黑水沟”)西北侧,琉球冲绳诸岛以西,先岛诸岛以北,位于东海大陆架之上。总面积约6.3平方公里。因淡水不足、泥土不厚、风浪较大,不适定居,实际上是无人岛。
钓鱼岛主权归属争议
20世纪60年代末,美日地质学家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发现大油田,小小的无人岛屿引来中国、日本、台湾三地政府的关注。1972年5月15日,美国将琉球群岛主权正式移交日本时,一并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行政管辖权也交给日本,但中国大陆及台湾均认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依地理、历史和法理均为台湾附属岛屿,因而引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问题。在此后,钓鱼岛被日本政府实际控制,两岸及全球华人进行了持久的“保钓行动”。那么我们究竟用什么依据来主张我们对钓鱼岛的主权呢?
二:中国的主张:“自古以来”绝非空谈
《浮生六记》佚文并非最早的钓鱼岛主权证据
细心的网友可能会留意到9月11号的一则新闻,“我国确认钓鱼岛主权添新证”,部分媒体将此理解为“中国发现钓鱼岛比日本早76年”。其实,《浮生六记》佚文的出现,最大的作用还是宣传上的——文学名著证明钓鱼岛属于中国,而实际上,那句耳熟能详的“自古以来”在钓鱼岛问题上绝不止比日本早76年,而是将近五百年。以下列出三种比较重要的证据。
1、最早明确记载钓鱼岛的文献《顺风相送》
这是成书于郑和下西洋年代的中国重要航海图书,明确提到了福建往琉球的过程中“取钓鱼屿”,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发现钓鱼屿的明确记载,也即是说,中国拥有了钓鱼岛的发现权,这比日本人“发现”这个岛屿早了四个多世纪的时间,这一点,日本人也是无法否认的。
2、从历代往琉球册使记载看钓鱼岛归属
从明代的陈侃开始,往琉球册封国王的中国使者就在自己的书中不断提到了钓鱼岛,而里面有着明确的钓鱼岛归属记载——“五月十一日,夕见古米山,乃属琉球者。夷人(指琉球人)鼓舞于舟,喜达于家”,古米山,即上述之“姑米山”,今天称为“久米山”,位于钓鱼列岛以东数十公里处,属于今天日本冲绳,琉球人到达此处之后,才是“达于家”,则古米山明属琉球西境之界山,是毫无疑问之事。另一位使者郭汝霖则曾记载说“闰五月初一日过钓鱼屿,初三日至赤屿焉。赤屿者,界琉球地方山也”,赤屿即钓鱼岛附属岛屿赤尾屿,“界琉球”为使动用法,即此处连接着琉球,为中国之东界。中国往琉球的使者有过类似记述的,还有多次,清代沈复《浮生六记》佚文中的记述不过是其中一种而已。
3、中琉海沟——历史上明确记载的“中外之界”
古代中国人的疆域观念,特别是海上疆域观念,虽然不像今天这么明确,但在钓鱼岛这个问题上,却有着分外明晰的说法。清初册使汪楫《使琉球杂录》——“二十五日。……薄暮过沟,风涛大作,投生猪羊各一,泼五斗米粥,焚纸船,鸣钲击鼓,诸军皆甲露刃,俯舷作御敌状,久之始息。问沟之义何取?曰:中外之界也”。这条所谓的沟,又称“黑水沟”,古称“东溟”,即今天的中琉海沟,颜色较浅海处为深,历代使者过沟时要进行祭海仪式,可谓是古代疆域意识的一种体现。令人啧啧称奇的是,这古人意识中的疆界,跟现代海权概念中的“大陆架”居然暗合。
以上三点仅为中国主张自古以来钓鱼岛主权属中国的部分论据,符合国际法中关于领土“先占”的原则, 而钓鱼岛、赤尾屿、黄尾屿等中国人赋予的称呼,也在日本文献中长期存在。
三:日本的主张:1895年依“国际法”占领
1972年日本外务省《关于尖阁群岛领有权的基本见解》
日本对钓鱼岛主权的主张,不在于否认钓鱼岛是中国人发现的,而是主张依据“国际法”日本人首先有效占领了钓鱼岛,并且钓鱼岛不在二战后日本“放弃”的《马关条约》所割占中国的领土中。日本官方对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的看法,集中反映在1972年日本外务省发表的《关于尖阁群岛领有权的基本见解》:
“自一八八五年之后, 日本政府透过冲绳县当局等各种途径再三前往尖阁群岛进行了实地调查, 慎重确认该地不仅为一无人岛, 而且没有受清国管治过的痕迹之后, 于一八九五年一月十四日, 通过了在当地建立标识桩的内阁会议决定, 正式划入我国领土版图之内。
“自此以后历史上, 尖阁群岛一贯构成我国领土南西群岛的一部份, 并且不包含在, 根据一八九五年五月生效的马关条约第二条由清国割让给我国的台湾及澎湖列岛之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