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近日一些媒体的两会报道,在对一些所谓“雷语”的媒体铺天盖地的评论中,充斥着追求刺激的“娱乐板砖”。所谓“娱乐板砖”,就是带着一种玩的心情,凡是能刺激社会神经,吸引公众眼球的,不细辨真伪,不考虑效果,抡起“板砖”就拍,有的近乎进行人身攻击。比如说,把某名人说的“雷语”安到委员身上,然后“拍砖”;把代表委员与自己的提案议案相左,只是一时兴起说的话大加发挥,然后“拍砖”;把代表委员有待商榷的议论,简单讽刺为“智商超出了人类的想象”,等等。 对一些刺激社会神经的尖锐话题,以吸引眼球为己任,就会导致断章取义的新闻风格、偏激调侃的评论方式。这种方式,会将解决社会积弊的舆论共识悄悄流逝,加剧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隔膜。所以,创造民主监督的条件,首先需要媒体收起“娱乐板砖”,培育公正负责的专业精神。 最近,濮存昕委员劝慰同仁“说错了没关系”、“水平低没关系”,政协就是“一个自由发表意见的地方”。濮存昕鼓励同仁大胆说话,与委员参政议政的职责要求一致,但恐怕听进去的人不多。因为只要上网、翻阅报纸,谁会相信“说错了没关系”、“水平低没关系”?现在舆论普遍把代表委员不敢说话归为怕得罪领导,其实,媒体的“板砖”何尝不是顶在他们头上的一把血淋淋的刀? 民主社会的一句经典语言是:你可以不同意他的观点,但要捍卫他说话的权利,包括说错话的权利。 根据两会制度设计,政协委员就是以“议事”为己任的。他们来自不同阶层,通过协商而非选举产生。比如濮存昕,就自爆是自己的“爸爸推荐的”。政协的特点之一,就是委员由来自不同阶层的人——包括革命领袖、历史名人的后代,社会名流、体育冠军、演艺明星,商业巨贾等组成,它是多元化的和开放的。在这样的环境里,在这些人中间,出一些不假思索的狠话乱语,出一些狂放不羁的建议,其实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在舆论走向开放、创造条件让人民进行民主监督的今天,媒体有权利对代表委员的一些不当言行进行监督,有权利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有权利问一问他们有没有认真履职,代表谁,替谁协商,帮谁说了话。但同时不可忘记,监督代表委员认清自身责任、提高议政水平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要提供一个让人敢说话的开放的舆论环境。对代表委员一些不当的言论,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可以进行批评,但大惊小怪,群情激愤,硝烟四起,群起攻之,这样的话语氛围,只会让代表委员从此噤若寒蝉。一个不敢说话的议政气氛,于国于民都不是什么好事。 我们应该信仰“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的宽容理念,倡导面对异己声音的包容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