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食,也有叫作“麻什”、“麻食子”或者“麻什子”的,是西北地区(尤其在西安)的一道居家小吃。 麻食这种面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当时叫秃秃麻失去( 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也叫秃秃麻食(元代《饮膳正要》)。贾平凹先生在《陕西小吃小识录》称作“圪咜”(陕北语)。关中人称作麻食、猫耳朵。以荞面为料。掐指蛋大面团在净草帽上搓之为精吃,切厚块以手揉搓为懒吃。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5 M' f' y: c$ {/ ]3 \% g
麻食传承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爱国将领杨虎城是陕西人,当抗战胜利的喜讯传来时,他情不自禁的对夫人说:“快给我买顶草帽,我要吃家乡饭,再买些酒菜来,好好庆祝下》。”原来他的家乡在陕西省蒲城县,那里的家乡饭就是麻食。草帽作为日常的雨具,在当地作为制作麻食的工具,为的是搓上草帽上的花纹。. |7 {0 T5 w- P+ i$ H! J G
做法如下:; W% X, g A: M( V7 O
1)和面,面要稍微软一些,并醒二十分钟;: A5 R# J8 q1 V8 w c
: a' E; p: Z9 g7 r+ [! T4 u6 }
+ G, h( j/ u8 |7 ^$ e6 [7 h
6 V- _/ }7 C* {' b搓好的麻食 o6 U& D2 z2 ~
W' K9 T6 u0 Y' \) E3 @2 j0 Y% H1 o; _& r/ K: Y1 o1 P8 G' O
2)面团擀薄成1cm左右厚的面饼,再切成1cm宽的面条,切好的条用手在案板上稍微滚成圆柱;
( c+ p8 L' U2 t- r' z3 y2 C3)圆柱均匀切成小面丁。
3 y4 r; X3 v+ U; N# t3 @4)案板上撒面粉,用大拇指在面丁上轻微摁一下,借着摁劲轻轻搓一下,面就会卷起来,像一个猫耳朵的样子。表面稍微粗糙的案板易搓成形。
J$ S4 h0 |- w+ A, X- J' n5)把“猫耳朵”煮熟。
" N" C7 C: [ d% X+ ?' e2 ~6)各种蔬菜,切成开心果大小的样子,炒熟;
# [: M+ g/ |3 Q1 |* j2 a6 Z# i( a/ v+ p8 [
8 z: r, `( G# ~6 i! w; E) j3 Q
* i* F$ q/ o; [" N1 ]' ]) d7 m% y$ J香喷喷的麻食% M$ g7 B2 C: W: r3 s0 |
7)西红柿切小块,在锅中炒成酱,加足够的水,水开后放入青菜和调味料。4 _$ m( Z2 ~2 S
8)将煮好的麻食以及黄豆,炒好的配菜倒入汤中,大勺一搅,盛入碗中,滴几滴辣椒油。
; p! p; Z4 O3 {. v: V# ?麻食不仅可以煮着吃(俗称烩麻食),也可以用清汤煮熟后,捞起现炒(俗称炒麻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