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搜索
热搜: 户县
查看: 4825|回复: 3
收起左侧

“最终解释权”缘何成为商家“挡箭牌”

[复制链接]

331

主题

302

回帖

4565

积分

肆.江湖一剑

Rank: 5Rank: 5

积分
4565
发表于 2013-10-2 22: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秋小长假期间,折扣券、礼品卡、VIP会员卡满天飞。在大大小小的优惠促销活动中,“最终解释权”一词常常映入消费者眼帘。发生消费纠纷时,商家一旦亮出“最终解释权”这道护身符,往往就能“化险为夷”。其实,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布的《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早就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最终解释权”为借口,侵害消费者的权利。(人民网2013年9月21日)
+ `  J# u2 ]7 ]$ s* y% k3 d# S' ?  既然国家已明确“最终解释权”不合法,商家为何还明目张胆使用,甚至让其泛滥成灾?其实在面对这样一个“最终解释权”问题时,我们的眼光不能仅仅落在商家身上,其背后的原因是多元化的。/ ~7 T4 `1 j: j' X% R4 `
  “最终解释权归本店所有”,商家作为“最终解释权”的获利者,经营者在制定相关合同、条款时,凭着对追逐利益的本能驱使,自然而然地便会将合同、条款制订得更倾向于“利己角度”。而“最终解释权”更像是给商家的利益攫取上了一把“双保险”,一旦出现了和顾客之间的交易纠纷,商家便会搬出“挡箭牌”,给出一个看似合理,实则不合理的解释。当然,所有解释的机会都在商家一边,如此有恃无恐怎么保证市场的良性发展?
- k% A; G/ @/ b$ [2 e1 ?! Z  同样,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导致了如此荒唐现象。商家在制定规则的时候不可能和消费者进行信息互换,在消费过程中商家对于个别“规则陷阱”也不会主动提醒,如此商家和消费者的角色关系就和操纵者和参与者一般不平等。另一方面,面对纷繁复杂的各式条款,消费者同样不会细致追究,才会留下很多的可操作空间。在利益追逐者眼中,按照几率成本计算,使用“最终解释权”的成本远远低于获取利润的成本。因此,商家在精打细算后永远会选择使用“最终解释权”这个“挡箭牌”来达到利益最大化。
7 s* B2 K, S( _7 Z+ H$ M  诚然,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面不够大、商家违法成本不高、没有明确的惩处措施、消费者缺乏维权意识等等原因都让“最终解释权”的意义变得扭曲,但是造成这一切的根源还在于商家、消费者、监管部门三者之间的“脱节”,我们也希望对于“最终解释权”能有一个最终的说法,不要永远是无良商家逃避法律法规制裁的“挡箭牌”。来源:东北新闻网

222

主题

1919

回帖

1万

积分

陆.听雨闲人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44
发表于 2014-3-30 22: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特产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936

主题

7169

回帖

3万

积分

玖.镇海神笔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4178

社区QQ达人社区劳模高级会员新人进步灌水能手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3-10-3 08: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陷阱商家
南街村烟酒店 名烟名酒 日用百货 五金电料 烟花爆竹
发表于 2013-10-3 09: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天气放晴了,冬日暖阳,真的太惬意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秦岭网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58号
陕ICP备10002220-1~2号

GMT+8, 2025-5-4 07:44 , Processed in 0.313043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