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话里明明是个女声,循声打开门,却进来个男人,且是一坏人,持刀劫财而去。
( @# O$ ~$ x9 @8 s! @* w. ~ 难道是女匪帮助喊门、男匪伺机进门?刑警查明:否,此案前前后后只一人实施。
9 C$ q4 R9 d5 I* ?& A3 u 李女士遭此一劫之后,对电话里面传来的声音是真是假、是男是女,大费琢磨,再也不敢轻易判定。 来电不到5分钟抢匪上门
2 x5 ~3 m& E: d; k* @ 2009年岁末,陕西省咸阳铁二十一局三处家属院的李女士家的电话铃响了。
* @6 M4 A9 d! k7 O2 W& V% N “阿姨,我是你儿子的同事。”
, R3 W4 S6 u! O4 G 电话那头是个女人的声音。女人说,李女士的儿子捎来一件衣服给她。自己刚刚下车,稍后会让自己老公将衣服送来。3 I6 [4 @9 T4 j2 w* d
李女士心中并未设防,爽快地答应了对方的安排,也没有向儿子求证。
5 f* M3 z& X- E5 g1 ?# `. m 放下电话还没有5分钟,一个男子便敲开李女士家门说来送衣服。正当李女士纳闷来人何以口罩、帽子遮脸不愿示人时,来人紧催她赶快试试衣服。
8 f# P+ D3 K+ y/ H 就在她转身试衣服的一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9 v1 D |7 S: H* v9 @2 x9 { 男子突然蒙上李女士的眼睛,紧接着就将刀子卡在了她的喉咙上。惊吓中,李女士家的1600美元和400块钱人民币被蒙面人抢走。$ i3 z6 j* {& g% o0 x2 v
咸阳文汇刑警中队接到报警后,立即赴铁二十一局三处家属院现场勘查,发现小区多年来治安环境比较好,也不是富人聚集区,住户经济状况都是一般。
8 [5 B2 r7 R6 H6 E* u# P' Z/ r; S7 K 正当排查李女士的熟人一无所获的时候,那通女人的电话引起了民警的注意。
k z' e+ n, p, @+ d8 h 按照受害人提供的案发前犯罪嫌疑人打给她的电话号码,民警在走访了咸阳市几十家移动营业网点之后,终于在文林路的一家电话卡办理网点找到了案件的突破口。根据服务员回忆,12月8日,一名三十多岁的青年男子在店里购买过这个手机号。
8 {! o' h* i+ q+ y 服务员描述的青年男子,无论是神情、发型还是说话语气、口音,都与现场受害人描述的作案者基本相符。6 A5 F/ V) d0 b3 W* _7 f6 M% S
在调取这张手机卡的信息资料后,一名叫李金华的男子进入到警方的视线。) G+ |( q4 }& F
在对李金华进行身份调查之后,民警们发现,这个李金华恰好是受害人李女士儿子的同事,符合熟人作案的特征。民警们又通过技术手段取证最后断定,李金华就是在李女士家实施抢劫的犯罪嫌疑人。随后,警方抓捕了李金华。
' ^1 g2 o% p+ f$ t% b/ C 被抓的李金华声称自己8日晚正坐在从河北回陕西的火车上,并不具备作案时间。而这一点也通过其家人和同事得到证实。 分身有术?女声是谁? 6 \: d( \2 f! w! Q g
当所有基础证据都指向李金华时,案件居然再次陷入僵局。难道他分身有术,可以一边在火车上,一边在咸阳实施抢劫?还是他能在其家人同事面前使出什么障眼法?
3 r5 v( q% I+ K! ]4 B 僵局中,李女士的一段回忆更坚定了民警们的判断———犯罪嫌疑人就是李金华。
& X" C( G6 Z" P 原来,李女士和李金华是邻居,关系非常融洽,而李金华又和李女士的儿子是好朋友。但几年前,两家因为争买一套房子,产生了矛盾,这让李金华一直怀恨在心。4 t3 g# c4 k+ f( j/ z" q& v
带着这样的线索,民警们连夜对李金华进行审讯。# p3 {: o d# |( Y* g$ a
李金华最终供认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原来,他当天并没有坐火车外出,而是购买了火车票以此来制造作案时间上的假象迷惑警方,他同时也承认自己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报复李女士。
5 w' ?6 h3 [: H8 w0 q2 ] 按说此案到此已是真相大白,然而还有一个疑点一直困扰着民警———办电话卡的是李金华,实施抢劫的人还是李金华。那打来电话声称自己是李女士儿子同事的女人又是谁呢?难道此案还有另外同伙?3 s: m: n, w' Y/ b P, M% D
李金华供述了案件背后令人不寒而栗的蹊跷。
' d! ^- S7 F. z 据警方介绍,犯罪嫌疑人李金华早在作案前就进行了精心的策划,他用一部特殊的手机给李女士打了电话。而这部手机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将男声变作女声,李金华正是利用了手机的这一特别之处,不费吹灰之力就敲开了李女士家的大门。 延伸
* H* }2 `3 J1 D/ }1 ]) o/ E1 l( D变声电话已成不法分子“帮凶” 本网记者 台建林
! F3 f, a' r4 S) {6 Y 小小一部“变声电话”,可以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时尚玩具,却也可以成为不法分子实施犯罪的帮手。
n* F4 k1 |7 ?. G 办案民警告诉记者,在陕西咸阳李女士遭遇“变声电话”抢劫案之前,其他地方也有过变声电话所引发的案件。不过,不是抢劫,而是诈骗。
' d7 R4 r+ b& T1 M 2008年9月,浙江省宁波市一个开美容院的“80后”女孩凌某发现自己的一位熟客想在当地买房,于是便打起主意。通过“变声电话”,这个娇弱的小女生,在电话那边摇身一变成了房产公司的老总,竟然骗走了客人10万元的购房款。2 c7 B( ]: G& q) b7 Z. `
利用手机变声功能,凌某俨然成了一出骗局的导演。, B3 }& k) z1 U: Q2 V# Z4 `
据手机运营商介绍,目前的确有手机变声功能服务,开通后只要在拨打的号码前加一串数字,就能把女声变男声、男声变女声。
) K: v: W- p# K& b& [ 只是开发者没有想到,这种用来娱乐的功能,会被用于诈骗。
$ }: v; U/ p% C: X( N5 i 前不久,央视热映的现代谍战剧《密战》中,境外间谍“银狐”在窃取国家机密时也用了“变声电话”这一工具。0 ~8 \7 b, z; ]$ Z: E# [% t
“小小的一部变声手机,上可危及国家安全,下可危及百姓平安。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真假难辨,危险也会随时降临。”办案民警不无担忧地说。调查 变声软件热卖是否合法尚无界定 本网记者 台建林 - Y2 I" K; j/ N7 W/ d+ e( O
在陕西省西安市案板街,大大小小的通讯店云集,将一条短短窄窄的街道挤得严严实实。一个小店老板毫不讳言地对记者说,电话中安装变声软件或者变声器,已经成为通讯的新潮流,在搜索引擎中随处可见出售变声电话的广告。另外,许多新款手机问世时,很大一个卖点就是手机自带变声软件。这无疑证明了市场对此类产品的需求和认可。
4 s8 y l# }1 R; ]; r6 T6 h8 } “变声电话当然会带来不少隐患。”这位老板说,“在接到陌生人电话时,你可要认真甄别一下对方的身份。”: O' ^* ?6 C5 k0 x" O* f- d8 V
记者搜寻一些知名网络论坛发现,“用变声电话与大家交流节后翘班经验”的帖子热到置顶。有网友发帖称:“今天又用老妈的声音帮自己请了假,我可以继续休息了。”, M+ G' }# \8 X+ h9 G% u
记者随后又暗访了网上网下实体店,发现变声电话的销量倍增。一些前来团购的年轻人直言不讳地表示,是因为网友对翘班“有兴趣”,受托来团购的。
3 G) I7 C N. x0 D/ W1 g6 P$ V5 d 记者在一家通讯店拿到了一份变声器的产品说明书,上面解释说,变声原理实际上就是“通过改变声音频率来隐藏真实声音”。
" G8 Y( U5 r# p; |( Q3 N 通讯店老板告诉记者,产品上市之初,大多是儿童、老人或反抗能力弱的人来采购这类产品,因为这些顾客可以用多种声音与对方通话,可能吓住图谋不轨的人。在这里,变声器及变声电话俨然成了弱势人群的保护神。
! _5 W& b* `2 ]6 i 此外,还有人用变声器来谈生意,对报价有怀疑,就可以用变声器换另一种声音,再让对方报一次价,这样可以确认对方对客户是否一视同仁;怀疑爱人有外遇,也可变成男或女音与其说话进行试探;需要向他人道歉,自己又不好意思,变声器也可以省去不少麻烦。' U( y. d) x% _, x$ }* L: h
有些皮包公司对外声称自己企业规模何其之大,然而真正办公的人也许只有一个人,但为了取得合作伙伴的信任,就用变声电话装出许多员工的声音以迷惑对方与其合作。
/ Y+ C1 D1 Q! ?4 { 据公安局治安部门介绍,手机电话变声器是一个工具,既可以用作娱乐用途,也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因此,变声器的罪与非罪并不在它本身,而在于用它的人是否持着合法的本意去用这款撒谎软件。如果骚扰他人并影响了他人生活,则可能因为侵犯他人的人身权而构成欺诈罪;如果明知他人有心脏病,还变成恐怖声音去恐吓别人,则可能构成刑法上的故意伤害罪,使用者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G' K9 M7 [* J4 ^$ A" e 治安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某些“专用的特殊器材”是绝对禁止公开买卖的。不过目前对于变声器是否属于这种器材,相关部门尚未作出界定。“电话变声器其实应该算是一种撒谎软件,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来界定开发、使用撒谎软件和手机变声器是否合法。所以,现在更多的只是涉及到道德诚信层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