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g2 v. V V h5 M m
说说户县的“烘”文化
( ^5 b, g- I0 A0 J$ o1 ` 文/长安18子# E3 Z6 f+ p* D; A
/ x8 V: |% ^8 I1 h g, M: | 常言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这是说,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相隔十几里就可能大不一样。有时候,对于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外地人是很难理解的。比如这户县独特的“烘”文化,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听了,就会一头雾水,茫然不知所措。 `# @- v9 d$ I+ x& s1 _5 }
跟户县人在一起,你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7 c1 R& v$ `9 U
几个朋友或熟人闲聊,谈起某君最近有了什么好事情,一个就会对某君说:“这么好的事儿,好好烘一下么!”
6 l, q0 Z4 Y; m+ n, P 某君开始可能有些推脱,但经不住大家的烧哄,就会痛快地说:“没麻达,我回去看个日子、定了酒店就通知各位,大家都要来啊!”
) X5 t) k, w6 { d T' \1 G 这个好事儿,可能是某君刚刚买了一辆新汽车,也可能是某君的孩子考上大学了、或者参军了,也可能是某君中大奖了,还可能是某君高升了、买房乔迁新居了等等……只要是好事儿,不管他愿不愿意,周围关系好的同事、昔日的同学战友、亲戚朋友们都会鼓动他烧哄他,一定要“烘”一下,让大家都分享一下他的好事儿。不然,这一关他是很难过去的。
: c4 j( ^+ A% ]9 e. O2 ^ 于是,某君回去就开始张罗了。定日子,找高人掐算一下,或者查查老黄历,要找一个黄道吉日。然后召集要好的朋友们,当然还包括那天活动需要的得力的执事们,到一个酒店里,坐在酒桌上商量“烘”的具体事宜。定多少桌酒席?谁负责通知同事?谁负责酒水采买拉运?谁负责收礼记账?谁负责接待来宾安排座位?谁负责请司仪?仪程怎么安排?
- `+ g( W* q1 e) f8 A8 C @ 到了“烘”的那一天,宾朋好友同事熟人悉数按时到达指定的酒店宴会厅,奉上份钱,按照指定的位置落座,静候仪式的开始。场面的大小取决于某君及其家人的人际交往关系、圈子大小、社会影响力等,有的可能只有几桌,也有的可能达到几十桌。
; A0 L9 O- N f$ y$ R( J# S 仪式开始,司仪登场,凭着他的伶牙利齿开始将欢乐的气氛一步步向前推进。鞭炮声、鼓掌声、欢笑声、音乐声,还有鲜花、美酒、美食等……当然,最出彩的还是某君夫妇的现场表演。仪式刚刚开始,就有好事的好耍的弟兄们开始行动了,给某君夫妻打扮打扮,脸上抹红是一般的和必须的,拿出女人的衣裙和花儿打扮某君,拿出男人的戏服打扮其妻,甚至在他们的背后挂对联、胸前挂牌子、写大字等等……只要能搞笑的手段,都无所不用其极。不耍不热闹,越耍越热闹!某君夫妻无疑就是今天这场“烘”戏最耀眼的主角,这样风光的机会,一个人一辈子能有几次啊?. N+ f3 x% \, l/ l
你现在明白了吧?这个“烘”的内容其实跟婚礼啊、满月啊等活动差不多,但饱含的意义似乎更多。乔迁新居要“烘房”,让大家踩踩新房的每一个角落,把那些邪气鬼气都踩跑,新房住起来就会四季平安;买了新车要“烘车”,在新车的周围放一圈鞭炮,以后的路上就会平安吉祥、一路顺风;孩子考上大学了,虽然也是“烘”事,但常常说成是“答谢宴”,对自家孩子是个再鼓励,对其他小孩子也是个教育的机会;官位高升或者中大奖之类的好事儿,更多的是小范围小场面的“烘”……“烘”的目的,就是要红火、吉祥、平安!7 C6 Y! M, ?$ u
“烘”对其他人来说,是参与一次热闹的饭局、分享一次欢乐和喜悦、沾染一些喜气和福气,给平静的生活增添一些乐趣吧。当然,所有参与者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红包的。4 T% l9 G+ s2 m
这就是户县的“烘”文化,其内容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近几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 n* i s8 M6 a& N/ ]: y% f'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