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热搜: 户县
查看: 1390|回复: 3
收起左侧

记者探访户县南什村最后一个做斗人

[复制链接]

331

主题

304

回帖

4569

积分

肆.江湖一剑

Rank: 5Rank: 5

积分
4569
发表于 2012-11-26 08: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斗您见过吗? 记者探访户县南什村最后一个做斗人

         20121126062818998427.jpg
    杨师傅展示做斗技艺。记者 刘珂 摄
  “才高八斗”“日进斗金”“车载斗量”,还有陶渊明的名句“不为五斗米折腰”――想必大家对这些成语和句子都非常熟悉吧。可是其中的“斗”现在的年轻人又有多少人知道是啥样子呢?
  斗,我国容量单位,量粮食的器具。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在户县甘亭镇南什村,那里的人们曾经祖祖辈辈都以做斗为生,如今村里还有一位木匠仍在坚守着这门即将失传的手艺。
  南什村最后一个做斗的人
  近日,记者来到户县甘亭镇南什村,探访早已消失在人们生活中的斗。过去,这里大多数家庭都制作斗,随着编织袋,尤其是磅秤大面积的使用,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如今,南什村里还有一位66岁名叫杨名孝的老人,一直干着木匠活,还完整地保存着做斗用的工具,家里还存放着多个斗的半成品。
  杨名孝老人说,他14岁就跟着父亲开始学做斗,那时村里大多人家都做斗,并以卖斗为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突然间斗就卖不出去了,于是村里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别的生计,只有他还继续做木匠活,给人打家具,做门窗,因为还有少数磨坊仍在用斗来倒面。杨师傅偶尔还会给人家做个斗、卖个斗,所以杨师傅才把做斗的这门手艺一直沿续至今。
做斗需要十几道工序
  在杨师傅家中,老人为前来参观的人们现场做起斗来。他一边做,一边为大家讲解着,做斗的模板是祖上传下来的,每个斗的大小尺寸基本没有误差,斗以柳木最佳,一个斗的制作过程需要十几道工序,打齿、套齿,最后还要烘烤成鼓状,再在四周钉上铁皮,斗才算大功告成。
  南什村许多人家还保存着斗,得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同志来普查斗的工艺,几位大叔便从家里把斗提来,不一会儿院子里就堆了五六个斗。记者看到其中一个斗很特别,斗的四面分别写着“长命富贵”四个大字,斗的上面还刻着姓名以及年代的字样。据村里80岁的李廷珍老人讲,以前南什村有一个传统,生下来的第一个孩子,娘家的舅舅要给这个孩子专门定制一个斗。因此,斗除了代表计量单位外,还有健康富足,对孩子未来美好祝福的寓意。
  在我市非遗普查中还是首次发现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智对杨名孝师傅做斗的技艺赞叹不已:“西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无比丰富,我们身边的许多资源价值很高,斗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了,其制作工艺非常严谨,它曾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典籍里、在文学作品里都有表现。可现在人们大多只能在博物馆、古玩市场或者民间收藏爱好者那里才能看到斗和升了,而南什村这样以做斗闻名的村庄,至今还能延续着这样的技艺,许多老人都还能完整地叙述做斗的工艺,尤其是杨名孝老人现在依然按照祖辈传下来的技术标准和核心技艺在做斗和升,坚守着这门古老技艺,就是历史的活化石、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和语言的活化石。这是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继杆秤制作技艺发现之后的又一次发现。”
    来源: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213

主题

3475

回帖

2万

积分

捌.大漠孤烟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676

社区QQ达人新人进步社区劳模灌水能手

发表于 2012-11-26 08: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没人用这个了,成民间工艺品了

58

主题

1422

回帖

1万

积分

柒.天山茗客

Rank: 8Rank: 8

积分
16941

新人进步社区居民社区QQ达人社区劳模灌水能手百度吧友

QQ
发表于 2012-11-26 09: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用过,现在估计做境糕和粽子的还用这东西呢吧!
[img]http://img.blog

11

主题

199

回帖

1479

积分

叁.无畏牛刀

Rank: 4

积分
1479
发表于 2012-11-27 11: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秦岭网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58号
陕ICP备10002220-1~2号

GMT+8, 2025-5-15 16:55 , Processed in 0.52787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