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钓鱼岛矛盾不可调和 中国须做好军事准备' U5 `& T$ l4 R% g! g# I
2012-08-22 08:29环球时报
- j# K; _2 j0 E( j+ K' W1450
7 B6 M6 R8 T3 ^7 V& y8 G字号:TT3 U l v( w; v2 ]; @& p# d2 {
8 G( Z) I, ?- l- t* ~& E+ v1 }$ d
# X+ B. R6 x4 _2 F2 g
资料图:8月15日,日本海上保安厅巡视船追赶保钓船启丰二号- {9 X% \ s4 `$ M5 j
2 G3 q: Q6 ]3 C8 q, M3 k$ W3 u: _社评:做好对日斗争尖锐升级的准备- } p7 J. H7 P' W1 ~
, Q) V, s ^- z# g" h3 ~! F7 i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日本警察厅21日称,如果再发生中国人登钓鱼岛,必对他们进行起诉。但中国保钓人士已在策划新的登岛行动,日本警察厅不可能吓住他们。日方的威胁等于预示了钓鱼岛危机新的升级。
9 Y$ o. p( o e* T+ a( I1 z
5 s& ]1 C* j6 H) T 中国政府必须对中日钓鱼岛冲突的不可控发展做好准备,包括必要的军事准备。钓鱼岛危机已经在日本右翼的带头冲击下上升为中日当前不可调和的矛盾,中日政府之前不扩大冲突的默契已经瓦解。两国政府至少在目前情况下都没有退路,两国社会彼此的高度对立和敌视在推着局势往前走。
: J2 M9 r" ~: T$ H% d. Y
9 x* B5 Y! t1 ?" @( ^7 u, |4 c 中国政府单方面采取控制措施已无可能,这将意味着中国内部团结的巨大损失,对政府的威信将是灾难性的。/ o9 n7 ^0 [' h ` ~
# x3 W4 |5 w: ^1 O) N" e, k( F
0 F6 C9 q9 Z- x& U5 ~7 V 中国政府大概只能顺应民意,与日方逐渐展开控制钓鱼岛的真实争夺。这对中国意味着一定的战略风险,但这个风险是政府在民主化不断深入时必须面对并驾驭的,如果钓鱼岛是中国崛起的一道坎,我们也必须去迈过它。/ K: Y* y; J# F6 f# k! n
6 f2 p# p% m2 K3 Q, a1 ^, L# f 中国社会并非要求现在就完全夺回钓鱼岛,公众已经清楚这有困难。但公众不接受日本在钓鱼岛冲突中的对华嚣张,中国人的确咽不下这口气。
0 c# I: F d# m% m3 P/ [ [( ]" C2 U* J& n; y9 N
人们的真实要求是,政府对日本的挑衅行为坚决回击,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往前走,而不是往后退或原地踏步。人们希望清清楚楚看到这样的进展。8 ?4 d: @- e. A: Q# q
$ L y* { Y4 w9 c, l 很多战略学者都会认为,这样的要求缺少战略智慧,中国应当沉得住气,继续用增长实力与日本及其身后的美国做博弈,为最终收回钓鱼岛创造有把握的确定性。这种主张的确站得高,看得也远,但它在现实政治中却是不可行的。国际政治和各国政治都非无条件照顾理性的温室,要求民众有战略家一样的气度在任何国家都很难做到。“卧薪尝胆”的故事表现了一种战略智慧和理想,但在舆论开放的民主化时代,它成为现实策略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 m- n( P! Z7 u, B4 E: K* f
: y) m" Z1 }2 R, v" o 中国需要在钓鱼岛问题上拿出胆略,创造与日本斗争的全新局面。中国的执法力量要挺进钓鱼岛12海里的所谓“日本领海”,要有能力抓日本的登岛者,如果当下迅速做到这一切有困难,这些必须成为中国官方保钓的今后目标。
4 [1 C* h8 \6 `- D6 H0 o- u: X& @* h
+ N0 T( T% p- C) n& a- s# y; e 这有可能引发中日尖锐的海上紧张,但我们不能怕这种紧张的出现。消除这一紧张,要由中日双方在钓鱼岛“新现实”下一起往后退,从而把中日海上和平的责任在两国之间进行平等分摊。如果钓鱼岛发生军事摩擦,中国也用不着紧张。只要中日都无心真正交战,这种摩擦的烈度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止步。
& O6 O% {5 |& K( p; _: u6 O0 U% n7 S: {# F
日本是中国周边对华领土争端中最强的一方,打击日本的嚣张,其余威会向南海自然扩散。这不是对日“战争计划”,而是对日本强硬对华政策的坚决反制,是用冲突边缘政策迫使日本社会恢复对华的冷静。
, I9 \. [! x+ \3 G$ ~
' J, `) s/ y$ `7 N$ G- C3 X 这对中国来说或许不是什么好的选择,但它很可能是不得不做的选择。中日的钓鱼岛对立如此复杂,“好选择”根本就不存在。/ m: }9 D; @& Q$ ~: J9 K
8 m* J% p9 s1 z" n* U
在做一个艰难的选择时,要更多考虑中国国内主流社会的愿望,它比外国的反应更重要,这是今后中国政府在做内外统筹时应当谨记的原则。这已是中国周边领土争端中各国公开的“潜规则”,中国同样坚决这样做,才能拥有更多驾驭风险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