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10家药企查出30批次铬含量超标胶囊(图)2012年05月26日08:54西安晚报[微博]梁璠我要评论(46)
: T7 @( D# G; O9 P# G5 G/ C5 I8 _字号:T|T 4 P9 O3 V4 f5 a* c- n
$ j8 c) L5 p# @1 I5 S; o7 Z6 H" |4 S* ?' Y
$ C: k& ]+ U, }3 T, w, J! S" k$ }% C+ O. \8 Y* S
转播到腾讯微博
9 ^) K+ x7 j0 T7 K ) l5 X( i+ y* T/ W h
" h* I7 s% c7 i2 g+ y陕西30批次药品 铬含量超标 涉及10家企业 本报讯 (记者 梁璠) 昨日,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公布对铬超标药品的抽验情况。 据了解,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发生后,按照国家局统一部署,陕西省药监局对98家在产胶囊剂药品生产企业进行了全覆盖监督抽验,共抽验胶囊剂药品592批次,合格产品562批次,不合格产品30批次,涉及10 家企业。 据省药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不合格产品,目前在全省范围内正在采取下架、召回、销毁的方式进行处理。市民如有疑问可拨打62288051、62288052、62288000进行咨询。 ! V* c$ u) y) ]- D. U
1 q" q8 D M1 r/ D: R* U; N& P3 C. S3 K/ \3 v+ g
& }# I- _7 L( F3 z" n5 P, R
据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日前通报,铬超标胶囊剂药品情况基本查清,抽检结果已由相关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通过网站公布,并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网站汇总公布。 五一后上市胶囊批检全合格 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要求认真严肃依法核查处置,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经过1个多月的工作,目前铬超标胶囊剂药品情况基本查清。对5月1日后新上市的4374批次胶囊剂药品实行铬限量批批检验,检验结果全部合格。对4月30日前生产的胶囊剂药品,责令生产企业逐批次自检,企业自检的批次已达9万批左右,发现铬超标的已主动下架、封存、召回并销毁。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对全国生产胶囊剂药品的1993家企业进行了抽样检验,抽样检验覆盖到全部胶囊剂药品生产企业。截至5月24日,各级药品检验机构共抽验胶囊剂药品11561批次,铬含量在规定标准之内的合格产品10892批次,占94.2%,铬含量超标的不合格产品669批次,占5.8%。存在铬超标药品问题的生产企业254家,占全部胶囊剂药品生产企业的12.7%。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要求各地对抽样检验发现铬超标的药品立即组织下架、封存、召回并销毁。同时,对生产这些药品的企业其他批次胶囊剂药品实行批批检验,检验合格的可以继续销售,检验不合格的立即下架、封存、召回并销毁。 已立案调查236家药企 国家药典标准规定铬含量的限量值为百万分之二,目的是严格禁止使用皮革制造药用胶囊。这次查处的胶囊剂药品铬超标问题,主要原因是胶囊生产企业违法购买和使用由皮革生产的明胶制造药用胶囊,并出售给药品生产企业使用;同时,部分药品生产企业违反法律法规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使用不合格辅料生产劣药。对于上述行为,均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严肃处理。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已要求各地尽快查清问题企业的违法事实,依据药品管理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涉嫌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目前,各地已立案调查胶囊剂药品生产企业236家,停产整顿42家,查封生产线84条;吊销药用胶囊生产许可证7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明胶和胶囊生产企业13家。 事件回放 皮革下脚料 炮制药用胶囊 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揭露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制熬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生产成空心胶囊,最终流向药品企业,进入消费者腹中。调查发现,9家药厂的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4月16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13个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卫生部4月21日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积极配合药监部门,召回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相关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检验不合格批次药品,立即暂停购入和使用相关企业生产的所有胶囊剂药品。 据新华社 $ G0 ]/ a7 L3 X, @* y
5 C# a% F( I( w6 t! N$ `! v( V" O* k+ i/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