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2-24 00: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岭细鳞鲑
, `/ O' }8 h% I( |) b 又名 细鳞鱼、细鳞鲑、花鱼、梅花鱼、金板鱼、闾花鱼、五色鱼、闾鱼; a' Z; B) w. V% {
4 C4 M! ?9 N0 O2 E- X" s! I( b
拉丁学名 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 j$ `; N) ?9 N+ M) H" J# R7 q+ c
' Y+ I0 A- T4 d! T; o* e7 V
英文名 Qinling lenok : V1 G" g5 m0 _+ n6 m( t& h; S# @
5 `% k! s* \1 ?' @ e0 S) B
分类 属鱼纲、鲑形目、鲑科、细鳞鲑属。/ N1 D4 C7 `) F2 U2 j; f
+ N. L# A) ^; a7 M& @; D _. ^
分布范围 在中国的分布区起自东北部的图们江、鸭绿江、松花江流域,向西经辽河、滦河、秦岭直至额尔齐斯河流域。
; |$ C, h! z) ^! q4 F) V. o: F/ M/ U
生活习性 秦岭细鳞鲑是一种珍稀的鲑科陆封型冷水鱼类。
) A! ]8 T0 I7 [$ [0 |; X8 t6 k7 U; q
保护级别 属国家II级保护动物
; z# |& z, ]1 i: f' A2 G6 O% D8 g1 I( N/ f; [1 u2 q& t$ H( ]
外形特征 体长纺锤形,稍侧扁。头钝,头背部宽坦,中央微凸。吻不突出或微突。口端位,下颌较上颌略短,上颌骨后端达眼中央下方。上下颌、犁骨和腭骨各有1行尖齿。舌厚、游离,舌齿约10枚,排列呈“∧”型。眼大。鳃孔大。鳃膜不和峡部相连。鳞细小,侧线完全、平直。背鳍短,外缘微凹;脂鳍与臀鳍相对;腹鳍后伸不达肛门,鳍基部具1长腋鳞;尾鳍叉状。幽门盲囊65-75个。体背部暗褐色,体侧至腹部渐呈白色,体背及两侧散布有长椭圆形黑斑,斑缘为淡红色环纹,沿背鳍基及脂鳍上各具4-5个圆黑斑。1 u, ^6 i( p, U; u1 X0 s4 F* z
! ^7 @9 R5 Z3 z R
生活环境 为冰期自北方南移的残留种。属冷水性山麓鱼类。生活于秦岭地区海拔900-2300米的山涧溪流中,水流湍急、水质清澈、水底多为大型砾石处。秋末,在深水潭或河道的深槽中越冬。除洪水期,很少在平原干流中见到。; s9 ~6 G/ D! M6 P8 [9 R
3 Y; K; _+ H/ t* i8 {
食物 为肉食性鱼类,幼鱼主要以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成鱼除摄食鱼类外,也食被风吹落的陆生昆虫。摄食时间多集中于早晚前后,阴天摄食活动频繁,全天均可见到。
4 r/ L: o2 H: t+ @/ d
2 [+ z% L6 |+ v8 u生长繁殖 最初性成熟年龄3+-5+龄。性成熟个体于2-3月产卵,产卵场多在浅水砂石底处。产卵水温低于10℃。绝对怀卵量为2670-4510粒。卵沉性,一次排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