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6 20: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板720万元承包寺庙 游客10800元烧根高香
/ a3 n5 N) W! G) p
; I5 a5 x( O' u0 U% v! [) l 新快报讯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很难想象,一座建于AAA级旅游景区的寺庙,一年的承包费竟高达720万。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寺中那些为游客解签占卜的出家人几乎全是“冒牌货”。广西游客欧朋知道真相后,颇为吃惊,尽管他与寺中“大师”曾“短兵相接”,甚至被“大师”强迫捐出23400元的功德钱,但他还是不敢相信,佛门内还会有假和尚。
+ f6 R% k% u: f5 u H, u* H' r; R, L
寺庙承包9 c# b% T1 O$ D5 s) S$ n
6 Z' q6 K9 b# P
大约起于1990年代中后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处于风景名胜区内的寺院便成了“香饽饽”,私人向寺庙主管部门交纳一定费用后,采取入股或承包的方式经营寺庙,再请来僧侣,通过功德钱和香火钱赚取利益。然而,这一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为,在利益驱动之下不断发展壮大,承包费用逐年攀高,经营者开始聘用社会闲杂人员通过欺骗和讹诈的方式盈利。: Z3 J8 ^, L' y/ X
X s: Z3 g* m) Z" i4 ]
高香过万元 被迫刷卡保平安- n& f1 X0 ~ g
9 s1 ~4 ]" q- K: _ “我说你有,你就必须有,否则我一挥手,你这辈子就算完了。”. \- @2 m% r8 j3 |
& b) e5 |* c- n
“大师”
, w$ p5 b7 F: @ W' m
1 h8 w& m; K$ h) Z( A7 K3 s “他们就是利用我保平安的心理,在那种氛围下,他们突然强硬,我就害怕了。”
' c# @6 S( `5 [: U" O& v$ _& w; {( a3 T7 V$ @( _1 ]
游客1 L9 Z$ r& ?+ n+ |
9 q! F) Y o% J9 B/ p/ U7 i
2011年10月12日,到昆明出差的欧朋带着妻子和两位亲友报了去石林的一日游的旅游团,每人160元。11时左右,在逛了几个购物点后,欧朋被拉到了昆明市宜良县岩泉寺,这里距昆明市区60公里,是去石林的必经之地。
0 r) o0 p3 o, j+ G$ V. Y+ W* C7 J3 X
导游告诉欧朋,岩泉寺求签颇为灵验,当年名妓陈圆圆在此求签,大师言其必皈依佛门,最终一语成谶,故此地也有“滇南第一签”之誉,游客到此都会求签请大师释疑。# F# T6 G- b7 N( M" O% n0 J
3 _/ m, p" ?6 g9 G! U* ] 下车之后,导游换成了岩泉寺的工作人员,并给每个人一个胸贴免门票和用餐的标识。欧朋跟着导游进了寺庙,在“滇南第一签”牌匾下,每位游客跪着在签筒里抽了一根竹签。欧朋的噩梦便由此开始。
+ w% j. x+ n* {+ x& p$ f& Q3 g5 D
2 d3 P7 v4 [; g6 r2 P3 I “大师”解签后警告他,要烧10800元的香,否则家里有人性命难保。“他说了很多难听的话,我有点受不了了,本来就是求平安的,谁愿意在佛门听到这些啊。”欧朋还告诉“大师”,这些功德钱就算是给刚大学毕业的儿子求个吉利。* `) r! a3 {6 c
* y) `: o' Z" d# D) |1 k
未曾想到,刚刷完卡,身披袈裟的长者就走了过来,为其摸顶,要其再为儿子烧12600元的香,否则儿子将有灭顶之灾。这时,他突然发现,妻子和亲友都不见了。“他们应该是故意把我们分开的。”欧朋事后回忆。
; K' F: @+ F9 X) k
) m# F& [6 _1 F 欧朋说,卡里已所剩无几,但长者似乎像变了个人,厉色道:“我说你有,你就必须有,否则我一挥手,你这辈子就算完了。”欧朋又求助导游,导游却说这种事只能和“大师”商量。欧朋最终还是交出了手里的卡。
' j: r) O ^: Y6 X! }8 @" s5 t: R R9 r5 j/ M$ C2 T* c9 q: ~8 G
欧朋说,这是他这辈子办得最窝囊的一件事,“他们就是利用我保平安的心理,在那种氛围下,他们突然强硬,我就害怕了。跟黑社会一样,完全是敲诈。”: m* B+ M3 ^( @5 ?0 h
* ]% }! A4 |2 `$ V0 Z/ I2 v
醒悟后的欧朋打通了昆明市旅游局的投诉电话,最终在昆明市旅行社协会一日游分社的协调下,拿回了这笔冤枉钱。" ~+ ^. x4 `/ f
% r; ~+ E/ i, r* T: [, @% x+ R
天价承包费 寺庙变身摇钱树/ |& T7 y( b3 N2 I
) m5 G$ U* ^8 O
“2010年7月底,一名做运输生意的湖南老板以每年720万的价格成为岩泉寺新的承包者。”——知情人士* s1 g- M! i; ~7 c$ i/ f& ?$ P& b
3 i; U$ \) R% {: }% I
“寺庙的收入全靠这些‘大师’忽悠。”——某前承包老板' m1 b* t+ v/ S1 N+ ?
) T) T6 G. q# ? 岩泉寺是石林九乡一日游旅行团的必游景点。停车场里常常停着几十部旅游大巴,寺庙内也是人山人海,一位工作人员说,旅游季节一天的客流量保持在三四千人,均来自旅行团。事实上,这座寺庙在游客中的知名度远胜于当地人,昆明人并不熟悉它。没有游客也就没有岩泉寺的今天。
; S- M# m. n' t7 K/ ?+ q' k( S4 x; U% E+ x2 t+ B5 A. X
据《2004-2005云南宗教情势报告》:自1993年以来,岩泉寺已远非一所传统意义上的宗教寺院。该寺已成为以商业经营为目的、政教未分的综合性地方文化产业实体,其世俗化、商业化已是不争的事实。
( j s+ f, M# }/ n
9 n, o2 E; T: Y' O6 g 一位知情人告诉记者,2004年,金星街道办事处以每年220多万元的价格承包给某私人老板,直到2009年。一位曾承包附近寺庙的老板告诉记者,当时一炷香最高只卖130元,普通香从10元到60元不等。除了香火与功德钱外,寺庙还卖些玉器等工艺品,收入的30%返给旅行社。与岩泉寺相同,这位老板从四川峨眉山一带请来了几位假大师,为游客解签。每位大师有10%的提成,一个月有几千元的收入。这位老板承认,寺庙的收入“全靠这些‘大师’忽悠”。但他解释说,这些“大师”很讲“职业道德”,从不夸大其词,说些令人反感的话。
% u9 Q% D2 t% j* c2 K( J
- X4 B; Q. \# f7 B* C4 f 随着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人数剧增。2009年,昆明市全年旅游总收入226.34亿元,旅游总人数3115万,岩泉寺的承包费也随之水涨船高,上述知情人士说,交给金星村委会的承包费已涨到每年近400万。& f# y) B D. c$ W0 X! M
! O- e1 w" r; @8 k- `# p5 F
一位业内权威人士告诉记者,2010年7月底,一名做运输生意的湖南老板以每年720万的价格成为岩泉寺新的承包者。
' f1 U: p- e: o9 [
0 R0 }# n0 F3 I" k 疯狂的生意 “大师”保值银行卡: @: i& d! w! Q: ~8 |9 W) Q
~! r0 g7 | l Z9 v
“这些‘大师’已是业内的老江湖,心理素质好,能说会道。”——知情人
9 Y) b8 J) V y7 X2 o3 q/ b2 B$ B5 D
“游客说没有钱,‘大师’直接拉开游客的包。”——某导游
- ~; o `6 Z% a) r2 c$ @; T2 u7 r3 q; h0 Z3 }5 x
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新老板入驻之后仍沿用原有盈利模式,招来十几名“大师”,成为其“掘金”的主力。这些“大师”多已有结婚生子,并在昆明购置房产,开着价值十几万元的轿车。“跟他们喝过几次酒,也没有忌口。”该知情人透露,这些“大师”已是业内的老江湖,心理素质好,能说会道。他们很会看人,通过衣着、气质、谈吐即可判别是否是其目标,若是有钱人,“大师”会多花些心思,如果碰到学生模样的便说一句“你与佛无缘”了事。“大师”没有底薪,全部依靠8%的业务提成。
# H" ]5 w$ f( \ H; l
" R1 z6 N/ c+ C, [+ A \) y 一位旅行社的带团人领教了“大师”们的厉害。他告诉记者,“大师”在解签之后就会要求游客烧三支“龙香”,每支600元,游客若不愿,就会遭遇恶语。这位带团人甚至见到过,游客说没有钱,“大师”直接拉开游客的包。
" r+ _* n8 V; V% J4 \( M: D& F* |; Y
除此之外,游客身上的胸贴也有玄机。如果游客有消费,“大师”就会将消费金额连同胸贴上的团号写在一张纸条上,交给身旁的工作人员,后者再将纸条丢进一根与一楼财务室相通的PVC管中。每个团离开时,带团人就可以到财务室领取现金提成了。
7 x7 g* N5 j) F: y3 ]- @7 G! b8 v8 ]& ~8 `
“大师”们也在“与时俱进”。上述带团人告诉记者,套钱的招数从最早的信物、点灯、赐福、刻碑发展到如今的银行卡“保值”。"大师’拿着游客的银行卡念经,还在卡面指指点点,以此保佑卡里的钱只进不出,并让游客选择保佑的时间期限,期限越长,费用越高。”其实,这些在常人看来低劣的骗人手法放在特定的氛围之中却能起到奇效。
7 T" l, u0 c8 J2 u/ ^+ F H7 i2 O/ r% [. {8 z: k" @
对于承包者而言,承包寺庙仅是一场生意。
% C. M+ ^' F% R e
- e- R' z( x) N$ ?2 {来源:新快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