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x n0 a/ M7 p# h 登山概念
% w; W/ t2 }+ k$ ~# f 目前定义是在海拔3500米以上山峰开展登山运动1 z3 L5 G2 u/ H Y
实际上高海拔地区还存在不少穿越、攀冰等探险活动
3 j" H9 A( j! D! y0 _ 处罚额度
& _6 M# G& v8 g, q: h1 z# A5 r 目前对违规行为给出的处罚额度是500~2000元
- [* U: B1 f* Z. r* o; T 省体育局认为额度过低,不具有约束力,建议确定新标准
( z a4 Y1 {0 y# d6 i' }/ A: _) S 成都商报记者昨日获悉,省体育局已向省政府法制办致函,请求将修改现行登山管理办法列入明年的立法计划,重新规范登山概念、处罚标准和高山救援机制等内容。省体育局相关人士透露,本月内有望对违规穿越四姑娘山的14名驴友做出处罚。0 |) L5 V) q/ ?2 S9 t# r
目前的登山概念过于狭窄
& p1 |# v, j% a! T T/ g! i( w) y6 { 现行的《四川省登山管理办法》于2001年4月颁布。省体育局认为,现今登山户外运动水平和普及程度与十年前已不能同日而语,因此办法中对登山概念的表述过于狭窄,造成一些以穿越为名的违法违规行为面临监管尴尬。
, Q. R' z( n0 t2 o2 I' h8 s 省体育局政策法规与宣传处的殷旭认为:“办法的定义是在海拔3500米以上山峰开展登山运动,实际上高海拔地区还存在不少穿越、攀冰等探险活动,不足以涵盖目前的山地户外运动。”& N4 [1 L6 I/ W
' ?; X Q; P) c( U
按照规定,高海拔地区的登山户外运动需要提前向体育部门申报,可实际上大量“驴友”私自省略了这个程序。根据省体育局掌握的数据,去年该局受理的申报为40余件,截至昨日下午4时今年已有67件,但这仅仅是合法申报的数量,未申报的活动则无从知晓。“老办法要求严格审批,申报必须包括登山教练、物资、线路、保险等信息,不少‘驴友’嫌麻烦,或者认为这属于个人行为不需要申报,结果违规的活动只有出事的时候我们才会知道。但这种时候我们不知道对方行踪,往往增加施救难度和成本。”殷旭介绍,违规行为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改变行程却未申报,同样面临救援难度高的问题。
0 W7 r! T! z8 X 建立救援成本合理分担制8 q8 k4 U, ]" Z$ Z
以上月发生的14名“驴友”违规穿越四姑娘山遇险为例,由于不掌握路线等信息,救援采取了普遍撒网的方法,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等公共资源,引发强烈舆论争议。有网友认为政府救人天经地义。也有人认为,“驴友”违规在先,让来自纳税人的政府资金为之买单不公平。最终,“驴友”们支付的仅为四川省山地救援总队志愿者的食宿及补贴等3600元。四姑娘山管理局垫付的2.6万元,以及当地政府因出动上千人耗费的10万余元,都被“免单”了。. _* \0 f( {4 O8 o: Y$ b- ~
“这也暴露出一个问题,就是办法没有提及高山救援机制。我们建议把这套机制明确规定下来,规范高山救援队伍资质,建立救援成本合理分担制度。”殷旭透露,省体育局认为,理想的状态是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共同建立救援机制,并合理承担救援费用。当然,如果“驴友”行为合法合规,因途中遭遇意外需要救援,自然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不过,假如是违规,救援成本或将考虑由被救援者分担。她介绍,高山救援专业性较强,需要专门的装备和人员,普通的消防救援难以满足。目前四川仅有一支专业救援力量,即挂靠在省体育局之下的省山地救援总队,成员由拥有专业爱好的志愿者构成,费用自筹。
' f! ~4 g( c! m% {" V) H+ Z 针对违规行为,办法给出的处罚额度是500~2000元。省体育局认为额度过低,不具有约束力,因此建议确定新的处罚标准,以达到惩罚和警示作用。
& P: Y8 S, K5 c+ w( k7 }
! c+ I: q. k! ~ z7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