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所有拆迁干部事先谈好“好处费”做虚假评估报告获利近千万元 5 W: [& w. k. w- l
“房虫”一网打尽17名拆迁干部 0 n4 v3 A4 h+ G3 l
一名以倒卖房子为生的“房虫”,将新疆乌鲁木齐市两大民生工程十余名拆迁干部“俘虏”,与县级干部谈判成为利益共同体,提着百万现金动员拆迁获利近千万元。' Z4 t/ ~+ D' a u: M% x7 k) R
0 x9 {2 M: X4 E6 Q- q* L5 n; i9 ^
这个“房虫”是如何一夜暴富的?他又是怎样与拆迁干部进行权钱交易的呢?近日,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负责人向《法制日报》记者讲述了这一房屋拆迁系列贿赂案件的详情。小小“房虫”渗透民生工程
" d' B( h3 k& z4 c) i ?; ~
) q( k- D. i4 f 仵某,23岁,专以倒卖房子为生,俗称“房虫”。年纪轻轻的他,没有任何资历。那么,他又是如何与拆迁干部搭上线的呢?
* g. X$ O% S5 s( X% z8 v
9 `: T3 w; q5 m 据介绍,棚户区改造房屋拆迁工作,被拆迁户要想得到补偿或置换房屋,必须经过3道审核关:首先,拆迁办工作人员要丈量房屋,对被拆迁户房屋面积进行登记;其次,评估公司对房屋及相关物品进行评估;最后,报有关领导审批。
6 e* ^% U- g( T# J
: E; ^$ Z+ B7 X' ^5 _# Y' V 据悉,乌市涉及到民生工程的拆迁办普遍为临时办事机构,工作人员都是从各单位抽调过来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 a% r( V6 W* M$ l \( [% j- e
1 a' _/ w% M7 Y 仵某早已研究清楚每一关的具体办事人员。他从最基础的工作人员入手,内勤、拆迁组组长、拆迁办负责人一一买通。
4 A T0 Z' y% C+ H+ y# s, A& a6 q/ ?$ F# G- M9 ^( s
比如说拆迁办的内勤,在帮仵某写摸底调查表时,内勤把户主的名字都换成仵某的朋友、家人,达到增加拆迁面积的目的;在拆迁办工作人员丈量房屋时,仵某又开始造假,明明只有一堵围墙,却说成是房子,每户的人口也随意增加……
: T7 {) @* g! @8 _
+ Z2 B" M3 G' K3 k# y" B 就这样,仵某成功渗透进沙区的民生工程,除了赚钱他还结识了不少拆迁干部,这成为他日后积累资金的无形财富。
1 r. m I7 j3 |" f \7 H, g) I" C. ^' {
低价买房再卖给政府 9 S* R1 ~2 {# W: G3 Q" ~
仵某的第一桶金,是倒卖民生工程安居房赚来的。
- g5 E$ Z$ a7 d6 \5 Q3 {5 V4 B9 M9 x- A
刚开始,仵某在沙依巴克区只是倒卖安居房,但安居房暂时无法办理房产证,仵某嫌这样赚钱速度慢。后来,仵某发现低价买院子,再卖给政府,这样挣钱快,并能一直维持他的资金链。% d! @8 [6 p# d( R
0 f& u/ f8 g" N% Y3 U' f 在倒卖房子的过程中,仵某认识了乌市某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估价师周某,一来二去,两人成了朋友。
; P- N0 M- o% l. I% y8 o& s& V! v7 ~) E% @; p
后来,周某到乌市天山区黑甲山棚户区改造工程做评估业务,他又鼓动仵某过去。
+ n: N! ^! A* H2 t R4 v3 i) L+ ?2 W6 ~
办案人员说:“拆迁办工作人员做拆迁工作,他们向被拆迁户提出每平方米按3600元补偿,被拆迁户提出每平方米4000元才肯搬,并且4000元不及时兑现,被拆迁户又要涨价,价格就在双方商议中来回博弈。”9 Z0 S7 G5 }8 U- @" y
5 D( j5 w" @1 |# S, L1 h2 R 仵某看到其中的商机,主动找到拆迁办,表示自己愿意承包拆迁工程,帮政府做拆迁工作,拆迁费暂时由他支付,到时政府再和他结账,事后他会单独给拆迁办好处费。拆迁办看有利可图又有人帮忙拆房子,就同意把工程包给仵某。
& @( X# U# v# i# B& @- n( I" x
7 s6 w0 t' S. J: ] t提着500万现金谈拆迁 7 U$ k: e$ M( T
随后,仵某就开始行动了。* R( K, L1 O$ Z3 [' ^3 _" C$ i
% o, B+ q/ T+ n5 `5 Z' U
他先到村委会主任家,对村委会主任说:“我给你300万,你3天内搬走。”村委会主任看他是个年轻小子不相信,故意激仵某:“你要是现在给我300万元,我就搬走。”9 ?% l5 u2 Q7 O6 U: f' b8 W
+ s8 b0 Y6 ~& d+ g1 O, F5 j% X 仵某打开车门,从后备厢里拿出一个箱子,打开竟然是300万现金,村委会主任见状,立即和仵某签了拆迁合同。
' `0 O. ~$ m7 q. }4 j* E5 O- v) A2 K- {8 y* z+ G" ]# m* b
随后,仵某挨家挨户去谈。有一次,仵某曾提着500万元现金与一个被拆迁户谈判,对方很快签订了拆迁合同。9 e" g' B$ _5 S& F
( C0 N9 K4 p3 F- W+ [
等到全部工程都商谈好了,他就找周某做虚假评估报告.在这些评估报告里,没有房子光有围墙也算成房子,80平方米的房子多出80棵树,一口井变成三口井,没有商铺的房子长出商铺。他们还制造假的公证书,200万元的房子公证为500万元。于是政府就会根据这样的评估报告给仵某付款。7 r6 U+ W( g" a1 a0 i* L
/ ^6 b4 }$ S+ r, ^4 N: M 无形中,仵某翻倍赚钱,获利近千万元。! x& q$ N* d( J' b
& C3 `1 O0 v' }# A2 U3 D3 L( C v# R
县级干部与“房虫”勾结
' g3 J F0 G* O1 B/ B( \ 那么,仵某又是如何与此案中的县级干部达成交易共识的呢?: K' L6 `/ P9 G# r% `- r
7 r) @3 h4 K( m8 O3 ?1 e 据了解,在此案中检察机关最难突破的是乌市天山区原政协副主席兼旧城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黑甲山拆迁办主任徐某(正县级干部)。检察机关调查徐某时,他的反侦查意识很强,什么都不承认。
: I8 W4 S3 r( e7 M* K: B+ x- [! \8 w
仵某平时常请拆迁干部吃饭,在酒足饭饱后,就向他们提出自己的要求。在具体商议中,仵某与所有拆迁干部都事先谈好好处费。这别有深意的承诺,对拆迁干部极具诱惑,徐某当然也不例外。' q: l& y: ]/ Y. |) v5 o' E
+ j4 g$ R/ g0 z. O" C- \9 B
在共同合作中,徐某与仵某逐渐达成利益共识。经调查,仵某在此案中多次给徐某行贿。
) k( l6 @7 O. W4 o% G
, S5 P) d+ Y5 {, c8 w3 X 2010年11月,乌市沙区检察院与乌市纪检委成立查办房屋拆迁领域系列贿赂案件的“11? 2”专案组,先后查办了沙区雅玛里克山棚户区、天山区黑甲山棚户区改造过程中行受贿系列窝案。此案共立案侦查17件17人,涉案金额达453万余元,堪称乌鲁木齐市房屋拆迁第一案。1 M; \4 C, S+ d
/ X8 R, J6 A' e- O3 p& @ 目前, “11?2”专案中所查办的17件17人系列贿赂案件全部侦查终结,已收到法院判决7件,其余案件正在分批移送审查起诉。
; g: ~& r; T" u9 d. a5 y: Y' j- y! L* _/ X- l- i! {
沉思录 , o$ U3 G# l# j% N9 H6 e
每一个拆迁环节都孕育着巨大的利益,都有可能滋生职务犯罪行为。究其根源,一是拆迁工作不透明、暗箱操作,给行贿受贿、职务犯罪带来了很大的空间。二是从拆迁的职能来看,不同的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存在脱节的现象,缺少科学、有效、统一的管理。三是内部监督往往也是比较乏力的。' \* C) i( z' T# D4 N
! M/ L, L& p8 O8 L4 U; `& |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目前的情况看,与拆迁相关法规应该说“层级还不太高,有些法律法规之间也存在着冲突”,这就使得依法处理拆迁领域职务犯罪还面临着一些障碍。因此,加强立法,严格监管,恐怕是预防拆迁领域职务犯罪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 f# N- s I5 Q8 q. X3 K来源:中国新闻网
5 `3 Q4 }: S$ l' q$ o+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