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搜索
热搜: 户县
查看: 1490|回复: 1
收起左侧

黑龙江金代皇陵遭盗掘 盗墓者用GPS定位之新闻案例

[复制链接]

160

主题

-71

回帖

2433

积分

叁.无畏牛刀

Rank: 4

积分
2433
QQ
发表于 2011-11-2 12: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数十处墓穴被盗掘

* M& ?* d' _% u7 V9 E) H  10月26日,记者来到阿城区松峰山镇三清屯,由在此居住了几十年的老户张云亭带领,走进海拔800余米的老母顶子山。从山脚下向上爬了半小时左右,记者依老张指引在茂密松林里发现了一尊“石人”,身长近2米,头颅缺失,虽然长满青苔但雕刻轮廓仍十分清晰,身着朝服、怀抱笏板,具有典型的古代文臣造型。距此不到百米,另一尊石人身披铠甲、手拄长剑,武将造型栩栩如生。距此不远,还有另一尊石人、一尊石羊和两处龟趺。龟趺石碑不知去向,龟首也遭到损坏,但其四爪和背甲仍清晰可辨。7 N' k! t" G5 @* L- c; J8 X" L

' E- |7 x% ], o" T# u9 B1 L  在上山途中可以发现,山坡上几乎遍布着各种人工挖掘的坑,大多4、5平方米,深2米左右,附近散落着一些明显有雕凿痕迹的石板、石块。老张透露,这些洞都是来此“刨东西”的人所挖,至少有三、四十处。在一个坑边,两个接近1米见方的正方形石盒,顶盖被砸碎,其中空无一物。老张说,这都是陪葬用的,下葬时不可能是空的。而不远处一个坑旁的泥土仍呈黑色,老张说,这个坑挖掘的时间肯定不超过两周。
2 s4 l7 z$ v. h' S7 B5 t/ @! l! J  e
& N8 {5 P7 \! {, S# X4 r1 S. R; o9 M  在半山往上的一处缓坡,记者依老张所指找到一处明显的大坑,棺盖斜放在旁边,雕刻精细、板面平整,下有“卡槽”,它是用来固定棺盖的。石棺目测长2米左右,宽约1米,其中没有遗骸或其他物品。6 l2 G3 {9 W& u- o
1 a6 l- w  W+ u. V2 `* C
如何保护千年遗址

1 z0 y; i& i4 `  韩所长表示,关于“和陵”遗址的保护一直令人担忧。进行系统保护首先需要进行专业的历史考察挖掘,但这种考察需要专业资质、设备和专家的考古队进行,考察经费动辄数百万元。由于未进行考察,古墓的精确位置并未确定,根据判断基本确定陵墓内有陪葬物等文物,但其具体情况当前也不得而知。0 X6 i" m3 {# ?4 X
* k# Y1 @. M5 d" E! r
  在此情况下,文保部门对遗址的保护也仅能维持在“初步保护”的水平———在老母顶子山下设立保护碑和保护牌,雇佣文物保护员,每年从事业经费中拨出几千元用于相关支出。韩所长坦言,文保部门也曾接到过文保员和村民提供的盗墓线索,但因消息滞后,公安部门也很难及时制止。, a4 b7 M( l$ U" |  V, {. Y

  y; T1 T3 K2 G6 f+ a  市金源文化研究所专家表示,“和陵”作为我市范围内最重要的大金国皇家墓园遗址,是冰城千年金源之都的重要遗存和印证,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对于其遭受的严重破坏,文化保护部门应马上进行调查,否则遗址不断损坏,对我市文物历史研究和城市文化传承都将造成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 p) V+ Z2 e! h8 v
* i: R. A- L/ e8 V; ]  在阿城区松峰山镇老母顶子山,看似原始、自然的茂密松柏和厚厚落叶间,近千年来沉睡着一段意义重大且鲜为人知的历史———据《金史》准确记载,这里曾是大金国太祖完颜阿骨打和太宗完颜吴乞买二帝的“和陵”之所在,也是当前我市金源历史的“标志性”遗迹之一,已被列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然而,记者亲赴老母顶子山采访发现,这片重要的金源历史遗址长年屡次遭到盗掘破坏,已是盗坑遍野、古物被毁。文保人员表示,考古挖掘资金动辄百万,遗址近年来也只维持着“初步保护”。金源专家则担心,持续遭受破坏的千年遗址,如再得不到专项考察和保护,将成为我市历史文化的重大损失。
9 b; Q$ B; k, v  b$ j$ j; g/ _; X) ?$ H$ d+ [, l' ~
盗墓借助高科技手段

: }% k  ~0 }& N) S% I0 i0 @  三清屯的村民们讲,该地古墓不少,背靠老母顶子山、面对阿什河、前有松峰山,位置极佳。屯子里几十年前就发现过“好东西”———种地翻出过雕有“龙凤戏珠”图案的金镜,山里挖出过“方边儿马蹄铁”,还曾一次出土几千枚辽金、北宋时期的大钱。因为有皇陵、有古墓,所以盗墓者也如影随形。村民们告诉记者,从几十年前至今,一直都人有到此“刨东西”,他们经常遇到这些人。" Y( p1 y7 k8 P( F9 v/ L6 o$ f
0 a0 N, B$ a( `' Y0 C. T! P( H7 Y
  村民们透露,这些盗墓人很“专业”:早年是用前面有铁圈的“探雷器”寻地底下的金属,近年则用上了带两根天线、能“卫星定位”的GPS;一行少则几人,多则十几人,有的上一次山就住几天几夜,他们还自带着猎枪和刀,村民们见此既不敢管也不敢问。- a6 }! a) o# h" h2 Z

* p  u2 K/ p% {: x. c$ [  据阿城区文物管理所所长韩锋介绍,文保部门对“和陵”遗址情况早有记录和掌握,盗掘情况长期存在,破坏严重。近年电视鉴宝节目增多,人们对文物价值的认识普遍提高,陵墓遗址的盗掘情况也有愈演愈烈之势。2007年全国第三批文物普查时,文保人员对遗址区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踏查,当时发现了古墓被掘、石棺“见天”的情况,并发现大量坑洞,经考证确认均为盗掘形成。& y4 b2 }/ `* C% l3 B  |

65

主题

782

回帖

3387

积分

肆.江湖一剑

Rank: 5Rank: 5

积分
3387
发表于 2011-11-2 20: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_7578897111773732312_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秦岭网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58号
陕ICP备10002220-1~2号

GMT+8, 2025-5-5 06:15 , Processed in 0.20590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