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这样一则报道被网民广泛讨论:王女士的老公徐先生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徐先生的QQ邮箱里保存了大量两人从恋爱到结婚期间的信件、照片。悲恸欲绝之余,王女士想要整理这些信件和照片,以留作纪念。同时,她也想保留这个QQ号码。但王女士不知道老公的QQ密码,只好向腾讯公司求助。& n2 j P5 A$ X8 L- `
. n/ F2 d+ Y: g* ^4 T不过腾讯公司的回复是,根据腾讯公司与用户之间达成的协议,QQ号码所有权归腾讯所有,用户只拥有号码使用权。如果被发现用户长时间不使用,该账号将被收回。据说,这是互联网行业的惯例。用户不能将QQ号码作为个人财产处置,因为QQ号码不属于法律上遗产继承的范畴。
C7 N9 j) e ]4 i8 N) J: R1 P
+ s) c0 Y) A8 [' y/ i, g) e% {“几年前,如果有人提及网络遗产,可能还会被笑话,但现在你再看看,这已经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长方兴东说。6 g4 X/ h: \& `
) X" [5 e! s# C5 t浏览李清(化名)在“人人网”的个人主页,可以看到视频中她灿烂的笑,世博会上对镜头的鬼脸。她最新的日志是关于国庆长假的思考和同学的留言。其实,在3年前的一次车祸中,她已经离开人世。但3年来,李清的母亲不断地在女儿的空间中更新日志和PS过的照片,李清仍活在网络世界中。9 [' E$ O7 B# b$ G- e _
+ N1 C" f. \; z8 \% v
有些逝者的账号是亲人在经营,而有些账号,则永久停留在其主人的最后时刻。. P: i3 R. |7 a" j
' r' ?" ?8 E; J. ?4 y
“7·23动车事故”中幸存女孩项炜伊妈妈的微博“一一成长记录”就停在了7月23日19点17分的最后一条微博,“人小脾气大,小宝贝,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懂事啊。”虽然她的微博不再更新,仍不断有网友在这条微博下留言、悼念。7 E# D1 g p4 j
2 t) h$ `: ?/ M8 H1 v( p据最新调查结果,我国有即时通讯用户3.9亿,博客用户3.1亿,社交网站用户2.3亿,微博用户1.9亿。这些用户逝去后,他们的网络遗产该如何处置,是否可以被继承?
! E' D9 l, b% F0 M% i. r4 a0 p7 R8 _9 K7 L' X3 ~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姚克枫介绍,《继承法》并没有专门针对网络遗产的规定。不过,一般认为,具有人身属性的不可以继承,如实名制的QQ号码和微博账号等,而没有人身属性的“网络遗产”则可以继承,如网上店铺、游戏币等。% _/ e5 X6 ^; t# D
( V3 y) b! m& k' {0 Q5 k" d
“尽管腾讯公司认为QQ不属于个人资产,因为个人仅仅有使用权,所有权归腾讯,但使用权也具有财产性质,只要具有财产性质,就应当允许继承。如果一方公司强行在协议中约定不得继承,都属于霸王条款。” 姚克枫说。% ]+ |4 i0 c4 X2 s6 x
- V. ]$ }2 | ~* I
账号长期不用腾讯销户是合理的,尽管QQ使用权具有财产属性,但是腾讯公司行使管理权,长期不用导致腾讯公司无法统筹管理。但腾讯公司时间设定应当尽可能地合理,并有救济途径。
7 E; g9 f J* _8 E5 C. L3 | N: b9 {2 ^2 f+ Q; a' x' j4 O: K
网络财产依附于服务器和网络公司,每天倒闭的网络公司数以万计,随之陪葬的个人账号更是不可胜数,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赵占领说。" l" q- E) l) k6 ? `# k3 o4 Y. y
9 x3 U6 x5 J+ @; }+ y4 ]0 T
能不能继承,首先要厘清的问题是,网络账号属不属于财产。《物权法》中并没有此类规定。
" d/ d* B7 `; @2 Z& ]+ f
1 W+ y' M' e/ N7 O赵占领介绍,是否将网络账号算成财产,互联网公司是矛盾的心态。
. U: t/ o: ?9 O+ S0 ] `9 E$ W) m2 H; f: U5 t# B
互联网公司经常进行游说,希望对账号等虚拟财产明确身份。2008年一个犯罪团伙曾经一天盗取几十万个QQ号码,但并不能使用《刑法》进行打击,因为QQ账号并不是财产,只能用侵犯“通信自由”和“网络版权”去打击,力度要小很多。
6 R; |! {! H( {; Y3 \) q5 E
+ V5 B$ `+ O, @ a0 C) L( E另一方面,如果网络账号算作财产,可继承的话,网络公司就会派生出很多麻烦:用户隐私的泄露、继承人和被继承人的身份确认等,这些都会推高公司的运营成本。% ~. @! O. w$ H0 |1 P& A
& M& M+ J/ G9 A8 m2 K8 ?+ Q
Web1.0时代和2.0时代,网络账号等虚拟财产的含义是不同的。方兴东说,在1.0时代,大家都是被动接受,用户只有QQ等网络账号的使用权,但2.0时代,情况完全不同了。
C) _5 M. \# S3 n" N
( e8 H& F. h0 a" A“2002年博客兴起的时候,我们就明确,博客文章等属于用户所有,网站只拥有优先使用权。”方兴东说,从博客开始,互联网进入2.0时代,用户参与内容创造,账号里有用户大量的劳动成果。这些成果,网站只有使用权,用户才有所有权。
5 q/ g1 `8 }! _' ~
5 c' w4 R) C) D, l4 V/ }2.0时代,QQ账号里有用户的日志、邮件、照片、视频等,用户不是简单使用者,而是生产创造者,这些东西理所应当属于用户,方兴东称。
3 F0 h7 q' u, a; |
a. f8 K* h9 P* w6 @国外已经催生出一个新型的网络商业模式,即“网络遗产继承”服务,一批为客户代理保管网络遗产的专业网站应运而生。它们提供遗嘱类文档、个人信息账号、保密文件保存以及认证发送信息的服务。
+ J) I+ N# z( J% ?" V
# p( z/ p. S- q2 L& l" `1 Y g1 U“遗产守护者”便是其中之一。人们通过注册成为该网站会员,在缴纳年费的条件下,可享受密码托管、网络内容备份等服务。使用者可把包括电子邮件、照片、社交网站等一切网络账户和密码“放进”这个“保险箱”。网络账户可分别指定“受益人”,以便用户过世后,有人能“继承”。& C2 Z* L5 r" c, V
4 e+ y, U. h* B; }! }( Q% ^世界著名微博网站Twitter曾宣布一项有关用户去世后如何处理账号的政策。它规定,亲属在提供账号持有者已去世以及他们有权处理后事的证据后,可以选择删除或存档账号。
% U$ Y) E( J9 g9 X
% Y9 A' Q1 r' f. r9 v2 z社交网站Facebook也曾公布过类似的政策。该网站系统关于去世用户账户有两种可选对策:要么删除账户,要么保留账户供“缅怀”之用。这意味着逝者的账户依然存在于网站的系统中,而且其他用户还可以到其留言墙上留言。(记者 王超)/ a6 r6 G8 x/ b: K0 h7 }
# u: _ T: L& B2 N, I' ^' Y2 S
文章来源: 中国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