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搜索
热搜: 户县
查看: 4783|回复: 10
收起左侧

平坟记

[复制链接]

177

主题

997

回帖

1万

积分

陆.听雨闲人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643

社区劳模

发表于 2011-10-6 17: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平坟记
坟,对于活着的人们是一个很熟悉的词语,古时称,“墓之封土成丘者为坟,平者为墓;对称有别,合称相通。后指埋葬死人的穴和上面的坟头。通常特指“祖坟”。《周礼、地宫、大司徒》:“安万民,一曰媺宫室,二曰族坟墓。”《隋书天文志中》:“虚南二星曰哭,哭东二星曰泣,哭、泣皆近坟墓。”中国的古书,历朝历代都有关于“坟”的记载,可见从远古时代开始,“坟”已出现在人类的现实生活中。
坟墓是人们应该敬畏的地方,而不是可怕的地方。因为坟墓意味着一个生命的终结,是人离开人间留给后人的一点挂念,人总有终老的一天,走进坟场,那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最后归宿,因此,活着的人们,每看到坟场,或给先祖烧纸悼念,总会有一种宁静而肃穆的心情,那正是对生命的敬畏!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曾有多少人死去而建有坟墓,帝王将相大人物,建大坟称为“冢”。历史名人死后筑小坟,平常百姓也按习俗,死后留有坟头,以做后辈纪念之场所标记。然随着时间推移,平常百姓的坟头,一般只留几代人纪念,相隔几代人后,亲情逐渐淡薄,慢慢地那些坟头被遗忘,连后辈子孙也不记得,风化瓦解,夷为平地,在上边种庄稼,栽树木,让那些早已化为泥土的生命,重新又参与了新的生命运动。这就是“坟”自然消失的过程。正因为这种自然规律的存在,才使得现代人们,仅能看到历史大人物留下的“大坟”,自己前多代先祖的坟头,早已无影无踪。这样看来,死去的“祖先们”,并不愿和后辈子孙争田占地。这种自然地“退坟还耕”的规律否定了“死人与活人争地”的说法。
坟的变迁
社会的发展对于“坟”的存在是有严格要求标准的。文化大革命前,一般农村都没有“公坟”,所谓“公坟”是相对“私坟地”而言的。就是一个村或一个组为单位,规划一块贫脊或难于耕种的土地,本组织内部的人死后,统一埋在这个坟场,这样,就出现了“公坟”。在“公坟”未出现前,老人去世后,都愿意埋在自己原有的田地里,所出现的坟头,零星单建,星罗棋布,一大片平坦的田野里,地中间几处留有坟头,拖拉机耕地得绕开它,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村民普遍认识到建“公坟场地”的必要性。因此,政府号召,农民响应,各村一般都建起了公坟,人们也自觉地把逝者送到公坟地,与其他先到的死者,排列安葬,为纪念先祖时免出差错,后辈子孙大都在自己先人坟头边空隙地方栽上几棵松、柏、大叶女贞等常青树,立个小石碑,以作标志。公坟之地,常青树一片,郁郁葱葱,树荫遮掩坟头,俨然一个宁静肃穆的场所。每看到此景,在后辈子孙心目中所得到的是一种精神安慰。但是,好景不长,一位市级领导凭自我感想下了一道命令,“平掉坟头”,“平坟还耕”。领导一句话,打破了部分公坟的庄严宁静。
平坟
2003年春,市委左书记坐车下乡视察,隔着车窗玻璃,看到路旁农村的公坟场地顿觉不快,平坦的关中平原,怎能容下这些“公坟”存在?这真是有碍观瞻,大刹风景,于是回机关后,专门召集会议,下红头文件,要求限期内平掉所有农村的坟头,口号是平坟还耕,并把“平坟”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考核干部的标准。这个任务,市里压到县级,县里又压到乡镇,乡镇领导动员基层村干部,刹那间,平坟成了中心任务。乡镇干部象抓计划生育那样动员,但村干部人人家里都有祖坟,让他们亲自下手削平祖先留下的唯一纪念物,实在是难有所为。因此,村干部只答应,但只说不动,这下难坏了乡镇级领导,上边压,底下顶。无奈,由乡镇干部租来推土机集中平坟。但实际上,乡镇干部内心也有抵触情绪,为了应付上级,不挨批评保住官帽,只好硬着头皮,只把公路边显眼地方,领导在车内容易看见的坟头推平,坟边的常青树也难免灭顶之灾,路边公坟里,断碑残砖,一片狼藉,草草收兵,上报完成任务。而偏远地方的公坟,丝毫未动。实际上推土机开推前,坟主的后辈人们都拿着铣站在周围,自己先人的坟头刚被推过,他立即在平过的地面作一标记,乡镇干部带领推土机刚离坟地,各个坟主急忙又在标记处修一个小土堆,现在这些小土堆又慢慢变大了。县上领导也只是在路边看平坟场地,睁一眼,闭一眼,应付了市委那位左书记。领导一句话,一个命令引起的这场运动,一个并不被广大群众所接受的思想行为,所产生的运动就这样一阵风地过去了。
结果
回头来我们看一看,这个“运动”有什么结果?有什么后遗症?号召平坟的口号是“死人给活人让地皮”,“平坟还耕”。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公坟仍然安然无恙,并未被平掉,表面应付,保留下来。而那些紧临公路,碍领导眼睛的公坟,虽然被平掉,但仍未还耕。只是原来的常青树少了,仍然留下许多未被彻底铲平的小土堆圪塔。坟主的后辈子孙又重新树了纪念标记,逢年过节,清明祭祖。在原有的公坟场地,后来新添的新坟头,还象平坟以前那么大。左书记认为自己的命令下达了,落实了,心里顿觉安慰和自豪,但他可能还不知道,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不但对他的“命令”暗中抵触,打了折扣,而且每年“清明节”,人们在纪念先祖时,三五成群,大胆大声地也在“念叨”这位左书记。在农民群众心里,悟出一个道理,“村哄乡,乡哄县,一直哄到国务院,哄哄世事。”
作者寄语:一个不切合实际、脱离群众思想现实的“政策”是难以执行的,硬靠行政命令的手段强制执行,必然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赞成。不被广大干部和群众接受的“命令”,干部群众自然不会有自发的积极性。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觉悟也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暂时还认识不到的问题,党的干部要设法说服和引导,绝不能把自己超前的想象力,强加到现实生活思想的群众头上,否则会欲速不达,适得其反。
如果那位左书记号召群众,在公坟多栽常青树,几年下来也能美化田野。如果左书记号召提倡宣传“火葬”,广大农民也会慢慢接受改变习俗,一旦火葬形成了广大农民自觉选择的习俗,“土葬”现象将会逐年减少,久而久之,那些有碍领导目光的“公坟”也就自然消失了。只看到“坟的存在”,不分析“坟”自然灭失的规律,把坟暂时的存在,看成永不消失的古迹,在他看来,坟越来越多,总有一天会占完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导致他产生利用权力断然下达“命令”的心理,这位左书记虽有良苦用心,但却背离了广大农民生活的思想实际,形式主义,强迫命令,焉能不失败?
电话:13609255906
发表于 2011-10-6 19: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背离了广大农民生活的思想实际,形式主义,强迫命令,焉能不失败?
感谢上帝赐给我这份神圣的工作,我真诚的希望所有的人都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安享晚年。咨询:15029956567
发表于 2011-10-7 07: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493

主题

2458

回帖

2万

积分

捌.大漠孤烟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816

社区劳模

发表于 2011-10-7 11: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领导一句话,平坟被当成运动,中途夭折,领导还没有死,运动先结束了,领导带头放屁,等气味消失,运动也结束了!领导一声屁,百姓一阵风,屁放,风走!当初为了这个运动的发起者,如今证实了什么?证实了自己是一个屁,放完即走人!这样的放屁者,劳民伤财,却没有起到实效!这样的放屁杆,不起实效,却劳民伤财的放屁杆,值得领导吸取教训!

3

主题

232

回帖

1637

积分

叁.无畏牛刀

Rank: 4

积分
1637

新人进步

发表于 2011-10-7 18: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6-29 16: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是上班时间,我都在线!!

9

主题

464

回帖

7902

积分

伍.妙语书生

Rank: 6Rank: 6

积分
7902

社区QQ达人社区居民新人进步

发表于 2012-8-5 12: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领导一句话,平坟被当成运动,中途夭折,领导还没有死,运动先结束了,领导带头放屁,等气味消失,运动也结束了!领导一声屁,百姓一阵风,屁放,风走!当初为了这个运动的发起者,如今证实了什么?证实了自己是一个屁,放完即走人!这样的放屁者,劳民伤财,却没有起到实效!这样的放屁杆,不起实效,却劳民伤财的放屁杆,值得领导吸取教训!”

153

主题

842

回帖

5252

积分

肆.江湖一剑

Rank: 5Rank: 5

积分
5252

社区QQ达人

发表于 2012-8-5 14: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戴先生分析的好,那场运动的结果,最后连一个坟都没有平掉,只是把许多墓碑破坏了。

15

主题

129

回帖

1888

积分

叁.无畏牛刀

Rank: 4

积分
1888

社区QQ达人

QQ
发表于 2012-8-5 16: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安户县时尚风情婚纱摄影
QQ:363606517    TEL:029-81485299 029-84829799

160

主题

1112

回帖

1万

积分

柒.天山茗客

Rank: 8Rank: 8

积分
17697
发表于 2012-8-6 00: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曹户儒 发表于 2011-10-7 11:27
' c! p! I- Y% [领导一句话,平坟被当成运动,中途夭折,领导还没有死,运动先结束了,领导带头放屁,等气味消失,运动也结 ...
9 X$ Q# ~) h4 a7 y! ]$ G% k, C
这样的放屁杆,不起实效,却劳民伤财的放屁杆,值得领导吸取教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秦岭网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58号
陕ICP备10002220-1~2号

GMT+8, 2024-6-11 09:33 , Processed in 0.87520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