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苏耀先 戴永智 如果你站在户县南北四号路和东西二号路什字北边的涝河桥上,向东眺望,就会发现按原设计本应端直的涝河道,向北偏移了三十度角,形成了一个不小拐弯,可人们并不知道,这里边包含着户县原县委书记苏耀先同志“实事求是”的优良工作作风,这是历史性实物见证,将和苏耀先书记倡议規划的“棋盘路”一样永载史冊。 1973—1980年,我担任涝店公社马营大队党支部书记。当时,在全国农业学大寨期间的1977年,户县县委决定改造涝河下段。开始,县委规划新修涝河下游河道是从宁羌西村沿南北四号路西侧端直向北,到南北四号路和东西二号路什字再拐弯朝东北方向流入渭河。我们党支部对此规划进行讨论,一致认为这样的设计不符合实际,客观上存在五个方难以克服的弊病:一、新修涝河跨越眉坞岭工程量太大;二、新开挖之土不能填入五里外的老河道;三、沿四号路开挖新河道不但占用水浇地且要迁移部分村庄;四、新河床占地和老河道腾出的河滩地距离五里远,村与村之间不好调整土地;五、沿四号路各村将有许多土地划到新涝河以西,需修多座便利生产的涝河桥,西宝公路国家得投资另建公路大桥。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联系沿四号路几个村的书记,准备联手向县委书记苏耀先同志反映情况,要求更改河道线路。当时有人却持反对意见,认为苏书记认准的事情是不会改变的,不愿出这个风头,联手反映未成。我们党支部再次讨论认为,苏耀先书记有虚心听取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意见的胸怀和实事求是的优良工作作风,于是,我们斗胆向苏书记面陈意见 我们在民主空气尚不浓厚的当时,敢于向县委书记提意见、谈看法,是基于以下两桩事,故此比较心中有数。那两桩事呢? 一是:当时户县县委的绿化工程规定,在主干路和生产路两旁间距一米栽一棵树,而我村经党支部研究改为两米栽一棵树,中间栽种一窝紫穗槐,春、夏、秋,紫穗槐与乔木树共存共生,到秋末割掉紫穗槐,编筐搞副业,留出两米宽树间空隙可方便架子车出进。在公社召集的各村干部的大会上,我村党支部的这种做法受到批评,但在过后的各村支部书记的小会上,苏书记却肯定了我村这种“以短养长,高低结合,方便生产,提早收入”的做法,认为这是切合实际的。 二是:那时靠养猪积肥,公社规定按户必须每人养一头猪,而我们党支部研究认为,如果社员为完成任务卖掉大猪买小猪纯为凑数,并不能达到积肥的目的,所以我们党支部决定,我村社员养猪凡五十斤以上者可顶两头猪的任务,一百斤以上者可顶三头猪的任务。后来,在公社干部大会上,我们党支部又受到点名批评,并被要求限期补夠养猪头数。大会结束后,苏书记专门找我们谈话了解情况,我们如实讲了理由,苏书记当时没说什么,但事后涝店公社领导也再没有追究此事。可见,苏书记还是认为我村的做法合情合理,私下向公社领导吹了风,表了态度,赞同我们的做法。 根据上述两桩事,我们认为苏耀先书记干工作实事求是,会听取我们意见的。于是,由我和支部副书记牛玉梅两人直接向在余姚村驻队的苏耀先书记反映情况,请求把新规划的涝河,从四号路移到涝店镇西的老河道处。苏耀先同志听完我们所陈述的有关利害后虽没有当即表态,但没过几天,户县水利局来人联系我们配合测量,把二号路以北朝东北方向的涝河新线,按直线向西延伸测量,确定了新的河床路线,改变了涝河沿南北四号路直向北掘挖的规划。 测成的新河床路线,是从三过村村北高压线铁塔的南边经过,又从三过村西边不远处向南拐弯。按此路线三过村将有近千亩土地划到河北、河西。各村书记在公社开会时,三过村书记王允智讥讽我说:“苏书记和你们马营和余姚村心近,把河道改到我们三过村北、村西,把我村坑苦了。”我说:“苏书记是注重实事求是的,你把实际情况直接向他反映,请求把河道再向西,向北移,我们村也能沾光。” 王允智同志也是一位敢作敢为的支部书记,他立即和副书记高兴富去找仍在余姚村驻队的县委书记苏耀先,请求把涝河河道从紧挨三过村原規划线,再向西移300米,这样新挖河床全部向西边挖掘出土回填老河道省工多了;向北移线1000米再拐弯,三过村将仅有少量土地在河西,三过村和邻村的生产均不受影响。苏书记认真听取了他们的意见,立即派员重新勘察,最后决定,新涝河线路由渭丰乡祁村以北再向北偏转三十度角,在三过村西再向西移300米,这样三过村大片土地划到了涝河东、南岸,仅有少量土地在河西。二次改线后,我们马营村和余姚村的土地全部留在涝河南。这就是涝河向北偏转三十度角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典故。 将新河道线路确定修成后,按县委规划,涝河桥修在三过村北曹家滩村村南处,修桥的石料已备好只待开工,三过村书记王允智再次找到苏书记,建议把涝河桥改建在三过村村西,理由是:这样既方便三过村村民耕种河西所留土地,也不影响东、西曹两村村民上县过桥。这就是涝河新桥修在三过村西的历史原因。 涝河原规划线西移五里;先是东北直线流,后改为向北偏转三十度角;涝河桥从曹家滩村南移到三过村西;这三种改变,充分显示当年的县委书记苏耀先同志深入实际,认真倾听并接受基层干部群众意见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他给我们当初参与此事的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后辈人若站在户县南北四号路北端涝河桥上向东眺望,看到那三十度角的涝河拐弯,就会永远看到,在苏耀先书记的实事求是工作作风催动下所保留的历史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