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搜索
热搜: 户县
查看: 868|回复: 1
收起左侧

难产的《工资条例》呼唤改革协调性

[复制链接]

160

主题

-71

回帖

2433

积分

叁.无畏牛刀

Rank: 4

积分
2433
QQ
发表于 2011-8-28 22: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年初,《工资条例》起草列入有关部门议事日程,2010年进入国务院二类立法计划。去年7月,全总集体合同部部长张建国作客人民网时也曾表示,正在积极推动国家有关部门加紧制定这一条例。然而,直到目前,这一条例仍然迟迟未能面世,甚至屡次传出搁浅的消息。
7 C( P- Z7 D& t9 J- r+ Z  [2 ^' p
$ l+ w0 q- S/ R2 L* m% ?8 A  《工资条例》迟迟难以出台的背后,有来自于利益的阻力。条例中最受关注的内容,包括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同工同酬规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等,无疑都涉及到各类企业的切实利益。这些有着话语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利益集团,难免会利用其影响力,制造出种种压力和阻力。
! e0 z8 F" ?1 p- l) M5 [1 V& u. ^: y0 t/ S! ^1 }8 b# b
  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难产,也折射出职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议价能力。对于自己该拿多少钱、能拿多少钱,他们并没有多少话语权,而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甚至,连本该拿到手的工资,也常常被拖欠。每年年末总会见诸报端的“农民工数工资”的新闻照片,无疑正是其窘境的现实写照。
2 _" X, |; f3 R+ Q/ z) h
5 R3 x  J6 d: T7 n  虽然有工会的推动、有人大政协的调研,但能在多大程度上打捞起一线职工“沉没的声音”,仍存疑。而如果在《工资条例》的制定当中,一线职工仍然处于失声状态,只是企业、协会、大型国企和相关部门的利益博弈,即便出台了相关条例,仍然缺少劳动者一方的声音。$ f* o, I1 W; }9 ~) g. D

: ~  h; B7 h5 t- Q* b% j0 ~  虽然《工资条例》的效用不明确,但这一条例无疑有着极强的意义。当前,无论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还是“强资本、弱劳动”趋势下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无论是垄断行业收入畸高,还是压低、克扣、拖欠工资等大量存在,这些分配不公的现象,都体现着“市场的失灵”,也都呼唤政府之手更为强劲的调控。《工资条例》备受关注,正是来自这方面的期待。  k7 X6 ]+ e" z) \, h

9 u* I/ u. o% F2 l" L' d2 R% [* s  收入分配改革,属于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而《工资条例》的制定出台,涉及到一线劳动者的收入,是初次分配领域公平和公正的体现,也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重要且基础的一环。无论是“提低”、“扩中”还是“调高”,都需要这一制度化的规定来保驾护航。1 V' I" ?: l6 `, u3 w

. S. ]4 P$ R; K8 d( s  《工资条例》难以出台,也正印证了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的重要和必然。这当中有劳方和资方的协调,无论是工资协商制度还是最低工资制度,都要在让劳动者满意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来自企业方面的阻力。也有政府和市场的协调:面对一个市场化运作的企业,政府使用制度杠杆调节其利润分配,肯定有难度。
; V9 F! j- T# b) S' a
0 j. s' X; G. E  从这个意义上说,《工资条例》需要的不仅是某几个部门的强力推动,更是改革整体的突破。初次分配领域的改革,涉及到财税体制改革、社保制度设计等多个层面,政策设计和重构利益格局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需要的是时间和智慧。
# I/ A/ `/ c6 Y9 G4 ^( `7 S7 c4 f* F: o4 X4 N! G" n% P8 R
  正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福特所言:“再没有比工资更重要的问题了。”即使是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提高劳动者收入,同样是重要的问题。如果只是走低廉劳动力的“制造”之路,必定无法创造出高附加值,继而错失创新转型的发展机遇。这一决定着前行方向的改革,“躲不过、绕不开”,只有“坚定信心,砥砺勇气”,才能“不失时机地推进”,把握住未来。# T8 k, r/ w% l' @# w! j! b

- O1 ]# ^; v) m( G8 ]4 C! R

803

主题

1048

回帖

1万

积分

陆.听雨闲人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97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8-28 23: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秦岭网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58号
陕ICP备10002220-1~2号

GMT+8, 2025-5-5 08:33 , Processed in 0.11095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