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U7 @/ v g. k! @ 未婚妻成继母之际,他发去贺电 按家乡习俗举行了订婚仪式之后,莺便成了强名正言顺的未婚妻。
6 j* n7 H4 I% E9 v 那一年,强应征入伍,莺真诚支持并前往送行,在家乡还被传为佳话。
, d' R$ U) F; ?/ q! \翌年,强的母亲患病,卧床不起,作为未过门的儿媳妇,莺常登门替未婚夫行孝道。强的父母很受感动,彼此间感情也逐渐加深。不久,莺也生病住院,强父自然焦急,常去看望问病,其无微不至的关怀,让莺感动不已。
& W K3 \4 Q5 K 就这样,来来往往,融融亲情日益升华,虽然还不是一家人,却胜似一家亲,连亲、朋、乡党亦无不称赞。8 F" P% y( }0 I% K# m9 E+ b- j
一年后,强母病情恶化无治,撒手人寰,而强父又因意外车祸卧床不起。强在部队除了回家探望一次外,家中的吃、喝、拉、撒、睡,缝、补、浆、熨、洗,还有承包地的收、种,家禽的喂养等,全由莺一人承担——莺成了这个家名副其实的“里里外外一把手”。3 o: t7 b6 e4 ^8 ~; o+ t: `
在伺候强父的日日夜夜中,莺发现强父虽起居不便,但作为村干部,村务却照理不误;从接人待物中,莺对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联想到其对强母的体贴入微和对自己住院时的关怀照顾——在莺的心目中,强父简直就是一个完人,让她敬佩不已。她先是为有这么一个精明能干的未来的公公感到幸运、感到自豪,逐渐地由敬仰变成了爱慕,以致处处留意、时时关注强父的一言一行,直到一闭上眼睛就出现强父的影子,甚至在梦中也形影不离。! Z! A9 {. t! K: u% x0 \; X& ]/ ?
一个人对异性的这种感觉对莺来说还是第一次,一想到这就是“爱情”,莺不由得脸红心跳,燥热难受,彼是谁呀……她试图刻意回避,却不能克制,相反,神差鬼使,总想多看强父几眼。及至强父进入自己的视线,反倒不敢直视,离开了又神不守舍,以致寝食不安,坐卧难宁——她心里清楚:强父的名字已挥之不去,强父的影子已印在了自己的心坎上,无法抹掉。但他是自己未来的公公呀!她不敢往下想。她闭门思“过”,多次下决心“不能走邪”。然而却枉费心机,愈是努力不去想,愈是不由自主想的疯。她生平第一次陷入了感情的漩涡,不能自拔。% a A" o G; l8 Y% e, ^- \
莺的不自在显形于色,强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几次垂问“怎么了?”莺或低头不语,或环顾左右而言他。强父无奈,急忙给儿子写信“通报”情况。强放心不下,便接二连三给莺写信询问。莺不是寥寥数语回之,就是干脆不复信……她在拿强父子做比较。她突发奇想:假如自己不认识强该多好——尽管这个想法在脑子只闪了一瞬便被否决,但从此却再也赶不走。怎么办?欲成不能,欲罢不得,有心讲明,实难启齿。她火烧火燎,焦急万分,实在无奈了,便写了一封坦露心菲的长信交给了强父。强父看后大惊失色,差一点没蹦起来:“这咋能成?”尽管他很赞赏莺,但……想到此事非同一般,就急忙给儿子写信,同时附上莺写给自己的信。
3 ?' N: d0 }5 [ 强在收到父信的同时,亦收到了莺的来信,一封是坦露心菲的情书,情意绵绵;一封是解除婚约的劝告,句句中肯。这一“热”一“冷”,使强陷入了痛苦的沉思:莺是一个人见人夸的好姑娘,他实在舍不得失去她,却又不愿难为她,为了她的幸福,他愿退出。但一想到这第三者是自己的父亲,他又来气了。来气又能怎么样呢?毕竟是莺自己提出来的呀……时值部队正在进行普法教育,他便去找普法老师交谈,终于明白了订婚不受法律保护的道理和自由恋爱的法则。指导员亦正面开导,强终于释怀,明确向莺写信表明同意结束恋爱关系,并在莺与父亲完婚之际发去了贺电。
- W: c3 p. y+ L! {: Q'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