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搜索
热搜: 户县
查看: 1823|回复: 0
收起左侧

(军旅笔记)冬贮菜的故事

[复制链接]

372

主题

5208

回帖

2万

积分

捌.大漠孤烟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438

社区QQ达人社区劳模

发表于 2011-6-30 04: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靳应禄 于 2011-6-30 04:33 编辑 $ s0 a* i0 e4 F) k) I

- [5 b5 O8 B# a+ G7 z# p& K2 `
                                      
                                        冬贮菜的故事

9 r; s& L0 F, x- d6 @. `
          1966年冬,“文革”的浪潮已波及全国,大批“红卫兵”涌进首都,等候接受毛主席的检阅。解放军驻北京地区部队奉命执行接待任务,我们部队也在其列,抽调半数指战员前往。
          我所在的连队只留指导员一个干部,统管全盘,后勤的整个工作便由我这个给养员负责。对我而言,这个阶段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贮存越冬菜。说起冬贮,数万斤大白菜放在菜窖里,要做到不冻、少冻、不烂、少烂,实在不是件容易事。为此,部队各级后勤没少费神,先发文件,谈冬贮的重要性,说其直接关系着全体指战员的生活,直接关系着部队的战斗力,要求一把手亲自抓,要政治挂帅……规定的很细、很具体,比如大白菜要三天倒一次等,再办培训班,举行现场交流会,互相学习——可谓认真至极。
          一天,上级后勤部门领导来检查工作,在看到我们的白菜不冻、不烂时连连称赞,说我们的菜在全师排第一,并说打算在我们连召开全师的冬贮观摩会。第二天,指导员从团里一回来就兴冲冲地来到我的办公室将我表扬了一番。
          其实,贮好白菜并不难,方法也很多,比如:我的家乡不太冷,用几捆苞谷杆遮掩一下就可以了。我们部队驻地的老百姓自然有他们切合实际的冬贮方法也完全可以借鉴。但我们是部队,上级要求挖菜窖,我们必须执行,也就不必再动别的脑筋了。
          白菜易冻、易烂是因为本身水分大,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关键。若把实践上升到理论特别是与学习毛主席哲学著作结合起来——这符合那个时代的特点,即从理论上讲就是抓主要矛盾和抓矛盾的主要方面。事后我得知指导员业已写就的介绍经验的第一条就是这么写的——我们的菜保管的好是事实,指导员的经验材料写的好亦是事实。
         其实我并没有太费神,相比较还省了不少气力呢!原因是我的方法对头。我首先选择在干燥的沙质地段挖菜窖,以保持菜窖自身不潮湿;其次将菜窖的入口处修成弯形,再挂上双层草帘,对流时可避免冷空气直接吹在菜上;三是放些白灰做干燥剂;四是适时通风——仅此而已。
         冬贮观摩会的日期和议程已经确定,为了过细,师后勤部又来了一位副部长、两名助理员,在后勤处长陪同下深入到我们菜窖问了些细节,我自然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了。当时我真还有点儿激动,觉得我们并没有做出什么出色的成绩,却招来这么多领导参观,怪不好意思的。但没想到子夜时分,我被哨兵唤醒,只见指导员脸色铁青,朝我晃动着手指,近乎咆哮地问:靳上司,如果是半个月倒一次菜,那么,我问你,每天给你派的七、八个公差都干什么了?若不是半个月倒一次,你为什么要假汇报?我楞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我说我们的白菜半个多月来确实只倒了一次,但我们的菜在全师排第一是上级领导经过比较以后说的,这些都是事实,若说公差,实际上全是病号,每天只来一两个……
          指导员很不耐烦,根本就不愿意听我的解释,竟然说“你要不想干了就提出来。”
          指导员虽是气话,但却正中我的下怀。我不是不喜欢本职工作,而确实遗憾没能去北京带红卫兵、见毛主席——这在当时可是天大的好事啊!因为我和司务长必须留一个人,所以我才错失良机。
          我马上回应:好。随即将帐本捧上——与指导员出发点不同的是:我是真心的。
指导员压根儿没想到我会马上向他交帐,顿时不知所措。幸亏文书及时赶来才解了危。
         原来是我白天向师后勤部领导汇报的“十五天倒一次菜”与文件要求的“三天倒一次”差距太大了——我只知实事求是,却完全没有考虑我的做法事实上是对上级文件的否定,若上纲上线,还可以说我违背上级指示,观摩会还敢开吗!一位战友后来说我“只拉车,不看路,是很危险的”。细想,不无道理。
          观摩会被取消了,凭借这次观摩会完全可能走红的指导员的好梦不但被搅了,而且还挨了批评,火能不朝我撒?文书后来给我说指导员那天晚上气得没睡觉,直抱怨我把很好很好的好事办砸了。
          第二天,冯营长亲自来看我,勉励了我几句。那段时间营长在我们连蹲点,指导员在电话里挨尅以及怒气冲冲来找我的过程他全知道,正是他不放心才让文书来的——几十年来,我一直没有忘记营长的亲切关怀。
          过了个把月,指导员调到师后勤部生产科去了。我也很快调到了卫生队,当时我们的卫生队离师后勤部不远,我俩见面很容易。痛定思痛,他先说那件事我做的没错,又开玩笑说我太直,为什么一定要说十五天倒一次?分明是在抽领导的耳光嘛!一点也不灵活,煮熟的鸭子让我给弄飞了。我冷静一想,指导员的这番说辞有些道理,我可以不说假话,但完全可以回避天数嘛—— 哎!那时幼稚,根本考虑不到这么多,只是遗憾我的经验没有推广,全部队要多损失多少菜呢!
        不过,在这儿,我看到了指导员准备在观摩会上发言的稿子,写的确实不错,值得我学习—— 这也算是我的意外收获吧!

0 a6 x5 i% b5 T: p0 R0 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秦岭网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58号
陕ICP备10002220-1~2号

GMT+8, 2025-5-2 22:50 , Processed in 0.12313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