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0702工程牛东营孙三友的悲惨一生
9 j, u6 T) e9 H& z/ [$ Y. d6 | 董 启 民w0 X; e' v# O" \. K3 w8 [
5 j( t+ @" E- R- T
0702工程开工时间是正值1970年的文革时期,也是大抓阶级斗争、造神运动登峰造极之时。其间的奇葩、荒唐乃至悲惨之事,也是层出不穷。本文记述的就是发生在0702工程户县指挥部牛东营孙三友身上的事情。; o8 f9 q: Q) i" j' C% W; J
孙三友家庭是地主成分,父辈都受过系统教育,可谓耕读传家、书香门第。孙三友的爷爷尽管是农民出身,犁播耙扬都是远近闻名的行家里手。但其对于子女的教育十分重视,孙三友的父亲先后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和上海同济大学,后在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的甘肃玉门石油公司担认总工程师之职。孙三友的两个叔父均毕业于大连工学院,分别在齐齐哈尔车辆厂和在辽河油田任职工程师。其姑姑在渭南市担任中学语文教师。
, o% |) n( _+ F0 ?7 p% y( |- t' Q0 o 受建国初期政治运动的影响,孙三友的父亲及家人也被遣返回乡务农。孙三友是户县一中高67届的学生,其聪明过人,各门功课都很优秀,尤其数学更为擅长。在户县一中的县东“四大才子”中,孙三友位居前列。& K: y! \1 F) ]8 H
受1966年国家停止高校招生政策的影响,孙三友和其他同学一样,卷铺盖回家种田。0702工程开工后,地主出身的孙三友,和队上其他11位地富子弟,当然也是必须,到秦岭深处筑路架桥。
' s" i( A2 W5 r: E0 ` o9 L1 _牛东一大队参与0702工程建设共有20名,其中的地富子弟就有11位。 当时牛东营的教导员是户县革委会1970年5月份选派的户县公安局的郭某人,郭某人本来就是思想左派的人物,加之公安系统的职业习惯,更使左派的思想作风愈加有恃无恐。在0702工地,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式,其左派思想作风更是急剧膨胀,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左得出奇,红得发紫。言必阶级路线,行必批判斗争。人送外号“郭大谝”。 郭某人刚到牛东营就大抓阶级斗争,先是审查,后又撤换了能力很强、工作认真负责,而且干了几个月的技术员李东民。 李东民是西安知青,祖籍是东牛村,其老家家底殷实,土改时定为地主成分。其父知书达理,解放前就是西安三酸厂厂长。(即解放后位于西郊的西安化工厂)其在解放初期被打成历史反革命。李东民在上山下乡运动中,就插队到老家牛东村。由于李东民有文化,平时干活积极努力,0702工程开工伊始,就被牛东营任命为技术员,同时也担负保管雷管的重任。李东民极其认真负责,各项工作井井有条,深得全营上下的一致认可。 郭某人来后,认为李东民父亲有历史问题,家庭又是地主成分,不能担任技术员和保管雷管的重任。于是就下令停止了李东民的工作,同时进行审查,审查后也没找出问题。但郭某人最终还是撤换了李东民的技术员。 后来郭某人在一次全营大会上,结合0702战备公路的形势及上级要求,胡吹冒撂地大放厥词,要求大家抢晴天战雨天,两天任务一天完。同时也表态,营部干部早起晚睡带头干。 会后一次大家聊天时,也是和孙三友同队同学的一位地富子弟,户县一中高66届的贾某人,无意中说到郭某人的讲话内容有些是“挂着羊头卖狗肉”。事后就有别有用心的小人,告密反映给郭某人。 郭某人当即就大发雷霆、“龙”颜震怒,当天晚上就组织了批斗大会,批斗有反动言论的贾某人。批斗时孙三友也是无意中说了一句:“这话说得没错,对着呢!”谁知这话被郭某人听到,当时就叫人架着孙三友站起来,和贾某人一起接受批判。 批判了两天后,贾某人深感其滋味之难受难耐,于是就通过人找到其高66届的同班同学袁某人,袁某人当时是苍游营的营部文书,平时两人就多有来往。袁某人文革中是户县一中的风云人物,笔者在户县一中读书时,就闻知其大名,其在户县地面也有呼风唤雨之能量。同学相求,自然就热心相助。通过袁某人一番奔走运作,贾某人全身而退。 但郭某人批判的结果就是要达到“批倒批臭、再踏上一只脚,使其永世不得翻身”的效果!所以认为贾某人可以退,但批判之事不能半途而废,孙三友自然就成为继续批判的对象。这种“选择性”批判的结果就是“主犯”没事,而孙三友代人受过,继续接受全营大会的批判斗争。 每天晚饭后,全营600多人集合起来席地而坐。孙三友站在特意搭起的批判台上,接受“运动红”们上挂下联、无限上纲、胡编乱造的批斗,忍受600多人排山倒海的侮辱性口号,甚至还有人身攻击的垃圾语言,其间的拉扯推搡是常事,间或也有拳脚招呼。每次批斗时间都是一到两个小时,整整持续了一个礼拜。 历史学家认为,文革中的批斗会跟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关系,实际上可以追溯到民间的宗族私行。其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不仅仅是触及皮肉的苦刑乃至酷刑,已演变为皮肉及精神的双层摧残。尤其在精神方面,已经成为极具侮辱性质、极度践踏尊严、极端摧残人性的“人治”中的“治人”手段,为历代统治者推崇且加以发展运用。 批斗大会非人的折磨、摧残,使孙三友一个不黯世事、爱读圣贤之书,平时爱说爱笑、开朗活泼的年轻人,性格大变,成为郁郁寡欢、目光飘忽、沉默不语的“哑巴”。很快,孙三友食之无味、寝则难安,晚上只好依靠安眠药休息片刻。后来就有了生不如死的“轻生”想法,在积攒了几天的安眠药后,孙三友在一天晚上吞服了所有的安眠药。也许是上天护佑命不该绝,经过抢救孙三友清醒过来。 批斗会也随之停止了。但孙三友却是精神崩溃、神经错乱。避炮大家都往避炮棚避,而孙三友只身一人往爆破点去。原来沉默不语的郁郁寡欢,现在却是经常性地自言自语。其日常举止也有种种难以理解的行为,不明就理地神神叨叨,没有来由地傻笑哭泣,缺乏交流地目光呆滞。 0702工程结束后,直到后来的改革开放,由于孙三友是神经病的“疯子”,也不可能找到媳妇。随着父亲的离世,现实中的经济拮据,更使身为长子的孙三友思想压力加重,整天狂躁不安,喊叫不止。无奈母亲只好叫人将其用铁索锁在后面厦房的窗框上,厦房的土坯炕已经坍塌,其吃喝拉撒睡全在草木灰的炕洞里。 随着母亲的离世及兄弟姐妹的成家分开另过,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各家的日子都很艰难。孙三友也被家人赶出家门。孤独一人、无家可归的孙三友只好到生产队打麦场的麦草堆里栖身。夏天麦草堆露天睡觉,冬天掏出麦草洞御寒而眠。 没有住房、也没有必要的生活设施,孙三友的生活十分凄惨。齐肩的头发,沾满麦草树叶;黑脏的面庞,仅剩眼球转动;浑身的恶臭,令人陈陈发呕。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更是家常便饭,衣服靠村民救济,饭食凭乡邻施舍。 3 ~1 Z8 R1 O$ o/ P l
村里人修建房屋,孙三友就帮忙干活,挣一口饭吃。村里的红白喜事,孙三友参与帮忙,背地里也能吃饱喝足。 孙三友深厚的数学功底,也给一日三餐带来很多方便。村里上初中爱学习的小孩,偶尔发现孙三友讲得几何习题,比老师好多了。于是就传开了,孩子经常带馒头、锅盔来请教孙三友,用吃食换取知识。每到期末考试时,来请教的孩子更是络绎不绝,孙三友往往还能存下些许以备不时之需。 没有饭吃时,孙三友就很悲催了。村口扔的死鸡,则是孙三友的美味佳肴,用柴火烧去鸡毛,不管生熟与否,也不开膛破肚,更没调料佐餐,拿起就生吞活剥地大快朵颐。实在饿极了,孙三友也曾两手抓着一条死蛇,生啃果腹。其茹毛饮血,堪比原始人的生活惨状,使人不忍直视、令人唏嘘不已!5 \# f7 `8 H. _9 Q T. C
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孙三友的弟弟盖了新房,就把老房子留给孙三友,妹妹也购置了一些生活用品。孙三友这才有了栖身之处。 伴随改革开放的时代,牛东村附近的五九路十字的粮食贸易十分兴旺,孙三友就主动帮忙搬运、装卸,换取一口饭。 在这期间。孙三友的数学天赋得到极大的发挥,往往是主家用算盘、笔纸还没有运算完毕,孙三友心算后已经报出完全正确的答案。久而久之,孙三友的心算答案就是买卖双方的交割依据。据此,人送“华罗庚”的美誉。 也许和数学天赋有关,孙三友的象棋棋艺也很高超,有人就借机起哄和孙三友“赌棋”,最后都是孙三友完胜,赢得一些零散小钱。9 |6 _% ~8 P: |
据乡党回忆,这几十年的生活,也是孙三友一生中最好的时代。 这大概也是改革开放给孙三友带来的“红利和幸福”,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改善生活。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孙三友的人生也得到了体现。当然,这种体现就是典型 的阿Q式的无奈和苦涩!也是莫大的荒诞和讽刺! 这种人间悲剧,受损的是国家社会,国家痛失栋梁之才!社会痛弃有用之人!受害的是家庭个人,家庭受尽世间悲凉!个人经历人生苦难。 1986年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扶贫工作,孙三友也享受到扶贫工作的阳光雨露,其定点扶贫单位为秦镇工商所。工商所修缮了其弟留给的老房子,也购置了所有的生活用品,同时还减免水电费用。谁知好景不长,孙三友几个月后就不幸离世,草草下葬结束了其可怜、悲惨的一生。 现在说到此类事,总有人用“这是当时的时代、形势”来掩饰、开脱。笔者所在的五竹运输营在营长唐凌震先生怀柔、开明、睿智的工作作风领导下,全营的劳动氛围一直是春光普照、阳光明媚,从头到尾没有开过批斗大会。就连当时被视为大逆不道的“偷跑”者,也是来后既往不咎,好好干就行。 笔者这里大胆估计,全县15个公社的工程营中,五竹营大概是惟一没有开过全营批判斗争大会的一方净土。就是到了50多年后的今天,黑五类分子及子弟一直认为,0702工地就是他们的世外桃源。值得怀念向往。 当时城关营和渭丰营也发生了地富分子积极劳动,但由于其特殊身份,出现了“不让、不能、不敢”表扬的奇葩事和荒唐事。 反观“时代形势”造就的牛东营的苦风凄雨,甚至腥风血雨的环境,和五竹营和风细雨、春风佛面的氛围相比。不由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同是一块蓝天下,同处一个黑白不分、人妖颠倒的文革中,同在0702战备路的工地上,为什么五竹营是“大地微微暖气吹”的人间天堂!而牛东营却是“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人间地狱!造成这种天悬地隔的云泥之别,是谁之过?!造就孙三友的人生惨剧,又是谁之罪?! 一个不完美的时代,尤其是是非颠倒、草菅人命的文革时期,更需要智者、勇者在可能的范围内,利用其恻隐之心的悲悯情怀,缝补社会的裂缝裂口,给这肮脏的人间,凭添些许亮色。也才能使其治下的身处逆境的民众,化险为夷,遇难呈祥,增加生活的勇气。 五竹营唐凌震营长,无疑就是这些裂缝裂口缝补者的智者、勇者!其人性中善良、悲悯的美好,则是可圈可点的熠熠生辉!值得大书特书的伟哉壮哉!; V6 q7 A. Z' Q. m) k/ ], j
和五竹营相比,牛东营的领导人,不仅不是时代裂缝裂口的缝补者,而是助纣为虐的撕裂者!其对孙三友的批判斗争,则受到人们众口一词地痛斥唾弃。其人性中自私、贪婪的无耻,更遭到了社会舆论地谴责鞭挞。 世界著名的“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法律案例,也说明了坚守良知、尊重生命的重要和伟大。 “枪口抬高一厘米”是指东德士兵亨里奇奉上司之命,射杀东德青年克里斯—格夫洛伊的案件。 1989年2月,东德青年克里斯—格夫洛伊企图翻越柏林墙逃往西德时,被守卫的士兵亨里奇开枪击毙。事后,亨里奇被视为英雄,受到嘉奖。 1989年11月,东德人民自发推倒了柏林墙。次年德国就实现了统一。克里斯—格夫洛伊的家人把亨里奇告上法庭,亨里奇的辩护律师在法庭上辩称:作为一名军人,执行命令是天职,亨里奇别无选择。也是无罪的!然而法官西奥多—赛德尔却反驳道:作为军人,不执行命令是有罪的,但打不准是无罪的!亨里奇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其拥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利!完全可以避免击毙自己的同袍。最终法庭还是判处亨里奇3年半有期徒刑,后又减刑为2年。 这个典型案例说明在良知、人性和法律发生冲突的时候,坚守良知是最高的执行准则!尊重生命是人性中最起码的道德底线! 这个典型案例也告诫人们,莫在错误的命令下违背良知!莫在荒诞的形势中无视真理!莫在颠倒的时代里泯灭人性!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改革开放后恢复高考,当时全身而退的始作俑者贾某人,于1978年考上了位于周至县的哑柏师专。(即现在的咸阳师范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乾县师范学校任教。期间对顶替自己受过,且生活悲惨的孙三友,一直行同陌人,不闻不问,更谈不上提供实质性地帮助。其人性中“事为自己出、也能高高挂”的无耻和丑陋,也遭到乡党邻居普遍的痛骂和唾弃! 也许是苍天有眼,贾某人在上世纪80年代下海办企业,但却赔得一塌糊涂,借朋友、乡党、亲戚的钱无法偿还,只好去外地的女儿处躲债。就连母亲离世,贾某人也不敢回来奔丧。其母在临终时,心中念念不忘其子,呼叫着贾某人的名字,带着莫大的遗憾离世而去。贾某人最后客死他乡,火化后仅拿回一个骨灰盒在故乡草草下葬。 笔者仅是一个初中67届的学生,其所受的系统教育和孙三友相比,少了整整3年,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是难忘其项背,但笔者却在1979年考上了大学。如果没有文革,如果没有0702工地的批斗,考上大学对孙三友而言,也是手拿把攥,不在话下。现在应该也和笔者一样,甚至会比笔者更好,沐浴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尽享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这次适逢户县的乡贤黄福祥老先生斥资出书,记录0702工程的艰苦伟大。期间偶尔听到牛东一大队的孙明海老先生说到此事,出于义愤,草就此文。一是对文革的反思鞭挞,二是为孙三友鸣冤叫屈! 安息吧,孙三友先生!但愿天堂没有阶级成分,没有批判斗争!祝福孙三友先生来世重生在一路鲜花、一路阳光的美好人间!
/ g# y' y4 z: V7 I& t; y2024年10月30日定稿就于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