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一4 s& I6 o K g( U6 v" t9 Z1 i9 \
长安城里恶风吹,涝水西畔丹心归。& e5 O& r) L3 F' Q
一枝斑竹千点泪,点点都为父老垂。
7 V! R/ I8 T( _! M/ `$ Z( I H其二
0 U7 \1 |2 l9 h0 D% t" V- y朝迎东方太阳升,暮望西河黑云平。
% J0 I2 b) D* {0 S: ~& W+ u斑竹有节终不屈,风雪过后色逾浓。3 G/ w7 o/ ~ Y' Y% T5 ^: f
其三' N4 a" i8 X4 x' n% @' c
当年神州地,尽是贾雨村。
& b5 b8 T( T9 C5 p0 _8 Q8 S真话无人讲,呓语满乾坤。
: z( w' z: ?; C6 Y% f6 A. M w皆呼一万岁,都云主义真。- A! v+ L) z D1 D$ t! t; [! m
合作能致富,齐向共产奔。
1 ^) ~2 c; X) E8 R2 [0 D+ ?2 V% d4 U君乃农家子,自识木土金。
' _0 B9 i K, C+ @6 c8 M父老冷和暖,乡亲卑与尊。* T/ |" K2 C# {1 u
点点看在眼,滴滴渗入心。
5 d) [! @4 ]/ O: i. C( d; w民苦秉笔诉,农情上书陈。7 X/ T# |: ?6 N
自信精诚至,石壁可开门。
@1 P1 a1 J. \$ K. c岂料龙颜怒,莫须罪加身。, j& i6 }, d- `6 M
驱离省城居,贬谪返乡村。
& r% n6 O# j; z苦熬廿二载。沉冤终得申。
3 u* {- T& ~2 _( R年纪逾耄耋,体健思维新。" Z2 A4 d) H+ f: ?- V" |
斑竹虽已毁,竹根胸中存。1
" m. b) e9 }, c1 g唯愿仁者寿,一路流芳芬。
4 A e7 m5 t$ h5 k& _# s附记:陈老先生的故事我大概知道一些,已记不清是从网上还是从书上看到的。读了观沧海先生的文章,方唤醒了我的记忆,也才知道老人家是斑竹园人,42年前我从这里经过,涝河岸边那一大片竹林,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老先生当年那种敢于挑战王道,敢于坚持真理,敢于直言犯上的精神,堪称我辈之表率楷模,亦是我们鄠人的骄傲和自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