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前的2016年,西安歌舞剧院在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不惜重金打造了一部赞美歌颂丝绸之路的大型舞剧《传丝公主》。据官方介绍,“该剧以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瞿萨但那·麻射僧伽蓝及蚕种的传入》和现存于伦敦大英博物馆的唐代木版画《传丝公主》为史料依据,通过别开生面的编织演绎和意象灵动的舞蹈语言,用创新的文化理念和独树一帜的艺术手段,以唐代公主李宁儿与拂菻国王子小波多力美丽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二人克服种种磨难,唐代公主终将桑树和蚕种带入了拂菻国,用丝绸去温暖、美丽、福祉世界的中国故事。因此,唐代公主被称为传丝公主,在当地被祀为蚕神。“
! w" c8 m9 t; H 需要普及一点历史知识的是:首先,所谓大唐公主李宁儿与拂菻国王子的美丽爱情故事,我在万能的百度上没有查到只言片语,据我大胆猜测,传说应该是有的但他与桑蚕种子和丝织技术的外传是没有关系的。第二,现存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木版画《传丝公主》,只能说明桑蚕丝织技术的外传是公主所为,并不能说明是对公主的褒扬和赞许。第三,传丝公主故事的主要来源,是来自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它记载的是汉武帝时期,大汉公主在和亲时,受到于阗国的蛊惑利诱,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把朝廷严格管制的蚕种,夹带在衣帽中,偷带出境。
% R l1 X: }' r2 b, _% ~& j$ U. \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外传始于西汉武帝。根据大唐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记载:5 ~6 J) F4 q1 t
中国丝织技艺是沿着“丝绸之路”向西传播的。首先传到的是西域小国于阗〔tian甜〕国(今新疆和田),据史载,汉代时于阗国没有蚕桑,于阗的国王便派使节到汉王朝,请求赐给蚕种和桑种,哪知汉王朝不但不给,还下令严禁蚕种、桑种出关。于阗国无奈,便请求与汉朝和亲。得到准许后,迎亲使者密告公主,于阗国“素无丝帛桑蚕之种”,国王请她随身携带蚕桑种子出阁。公主离汉时将蚕种桑种密藏于丝绵帽中,汉边关卫士不敢查验,公主顺利将蚕桑种带到于阗。自此之后,于阗地区便有了蚕桑生产(《大唐西域记》),并逐渐成为著名的丝织产地。本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在和阗(今和田,即古于阗)地区发现一块18世纪的画版,版上刻画着那位将蚕桑种子藏在帽中带到于阗的汉朝公主,想必是因这位公主对当地人有功,为纪念她而刻画的。另外,斯坦因还在于阗附近的一座大庙废墟里发现过一幅画着祭祀“蚕先”的壁画,这种祭蚕的风俗,当然也是中国传去的。
; @ `7 Y* E# q2 {! F$ M( z% F! h+ K5 R 从以上历史资料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蚕桑丝织技术,从汉代开始是官方严格管制和保密的,任何人出境,也是要严格检查查验的。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知识产权和技术的管制保护措施,有违反者肯定是要被杀头的。8 i5 \! c8 _# C3 g8 J3 c" v) X! a
事实上,至上个世纪中叶,煌煌三千年华夏文明史,我们除了所谓的四大发明以外,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东西,除了茶叶,也就只剩下丝绸和瓷器了。这是妇孺皆知的常识。如果我们中国人都像那位《传丝公主》一样,采用违法犯罪的手段把,陶瓷技术也传到外国,那我们今天中国这个名称的英文叫法,还能叫做China吗?
. {( I$ l" k, M; j( R9 E 了解了上面这些信息,我相信大家都会有一个是非和对错的判断。究竟这位传丝公主,做了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究竟是有功还是有罪?究竟是值得褒扬,还是应该谴责?我想这是不言自明的。
8 t5 z. }6 h7 C6 s9 m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西安歌舞剧院,和有关的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老爷们,不懂常识,不分是非,竟然大张旗鼓,洋洋得意的,打造了一台规模宏大,美仑美奂的舞剧《传丝公主》,对这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脑子进水的大唐公主,极尽赞美褒扬歌颂之能事,竟然自称是以此展现大唐雄风,大唐气度,大国形象。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女儿,或者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女儿,把她们的核心技术,专利技术,私下里传给别的国家,那将会是怎样的惊天丑闻?惊天大案?她们会受到国人怎样的鄙视和唾骂,受到法律的怎样的严惩?5 ^5 j( ~# x+ L( q
应该指出的是,无论是当年的丝绸之路,还是眼下的一带一路,都是中国和沿路国家之间平等双赢的经济文化交流,绝不是中国对别人的无偿奉献和赠予,更不会把我们的核心技术,专利技术,白白的送给别人。
, b; D2 ]; i; b! ^- w 呜呼哀哉!目无国法,胆大包天,自以为是,愚不可及的《传丝公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