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是源于百姓生活的一个俗语。原来人们居住的房屋大多都是土木结构,要由掌握建房技能的木工师傅来建造完成。这种房屋形式多样,有的华丽雄伟,如宫殿寺庙,有的简陋朴素,如居民住房。但无论其大小好坏,都要有柱(直立的起支撑作用的构件)、栋(脊檩,正梁)、梁(顺着前后方向架在柱子上的长木)、檩(架在山墙或屋架上用来支撑椽子的长形构件)、椽(檩子上架着屋面板和瓦的直径较小的木料)等构件组成。一般两间房屋要有三梁六柱,但有的是多梁多柱。 木制结构的房屋结构严密,具有很深奥的科学原理。所以一旦上梁安放不正,就会影响整个房屋结构,下梁自然也不正了,歪歪斜斜,纵建成房屋,时间不长也会倒掉。后来用“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句话比喻:起主要作用的人如领导和长辈做事违背法律和道德准则,其余的人就会跟着这样做。 “上梁不正下梁歪”用到小家庭中,说的是长辈要给晚辈树立端正的生活作风和尊孝仁德的良好品格,不然晚辈出错,世人也会连带嘲笑长辈的不作为,实乃家族的不幸。
”上梁不正下梁歪”用到社会大家庭中,说的是位高权重的百姓父母官或领导,如果身在其职不谋其政,嚣张跋扈无视社会准则的制约,假公济私玩弄百姓与股掌,必将带来严重的民心向背,从而给整个社会带来很难愈合的沟壑,激起民愤从而带来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诸多不安定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