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 A) R) u5 F6 X0 |话剧《柳青》昨晚晋京首演 荡气回肠柳青精神感动北京观众 20世纪50年代末,长篇小说《创业史》的问世让中国文学界沸腾。中国文坛的视线聚焦陕西,聚焦陕西的“农民作家”柳青。他潜下身子、扎根皇甫村14年所创作的这部作品,用最接地气、最亲民的视角和语言文字再现了时代变革的浪潮。 2018年是柳青逝世40周年。时光流逝,精神永存。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政干部要学柳青、接地气的指示要求,为弘扬柳青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精神,西安演艺集团西安话剧院创排了现实主义题材话剧《柳青》,在陕西省内完成了40场演出后,该剧开启了首轮全国巡演,而第一站就是中共中央党校。昨晚,话剧《柳青》首演取得了巨大成功,产生了强烈反响,全场响起了持续热烈的掌声,是对话剧的礼赞,更是对“柳青精神”的致敬。 此次,话剧《柳青》的巡演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出品,由西安演艺集团西安话剧院创排,讲述作家柳青为了创作反映农业合作化时期广大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长篇小说《创业史》,毅然放弃大城市优渥的生活条件,并辞去县委副书记职务,举家搬迁到长安县皇甫村,一住就是十四年。在这十四年里,他把自己的情感和生命完全融进了皇甫村这片土地,把自己的命运与人民的命运、国家的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十四年生活的丰厚积累,成就了柳青的创作思想和文学品格,也成就了用文学作品艺术地记录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和农民精神风貌的鸿篇巨著《创业史》。 该剧由国家一级编剧唐栋执笔,国家一级导演傅勇凡执导,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秦立运担任舞美设计,著名作曲家石松担任作曲。为了能够在一部剧中既塑造好柳青的艺术形象,又充分阐释《创业史》的精神内涵,话剧巧妙地把《创业史》中的故事情节融入柳青的现实生活情节,让小说中的人物走到柳青身边,和柳青共同发生故事、发生碰撞。写出柳青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为人民立传、紧贴时代的思考和生命律动。话剧于2018年9月在西安首演,首演后就产生了强烈反响,感动了无数陕西观众;创作方随后在陕西举行了巡演,并一边演出一边进行打磨提升,经过半年的打磨提升,演出方于昨日正式开启了全国巡演。 昨晚,中央党校北校区礼堂内座无虚席,不到三个小时的话剧浓缩了与农民同悲喜的人民作家柳青的一生,展示了他为人民书写抒怀的感人故事。该剧前半部幽默风趣,观众席中不时爆发轻松欢快的笑声;后半部分则更加牵动人心,不少观众感动落泪。每一幕结束时,现场都会爆发热烈的掌声。该剧大量运用了关中方言,全剧充满了陕西地方风情。值得一提的是,剧中运用“快板王”的快板书串起了柳青生活、创作的一幕幕场景,不仅增加了旁观视角,打破了单一、闭锁的戏剧叙事的局限性,而且交代了事件背景,展现了关中风情,推进了情节的发展。虽然是陕西方言的快板书,但北京观众也听得津津有味,记者身边的一位女观众就连声赞叹:“好有味道啊,在北京也感受到了陕西风情。” 剧中柳青说:“一个作家,最忌讳的就是迷恋宦海升迁、跪求金钱富贵。如若这样,一定会沦落为媚俗下作的马屁精和谎言编造者,而绝对成为不了人民的作家。”演出结束后,观众李先生表示:“这台话剧对我触动很深,话剧艺术性很强, 幽默处让人忍俊不禁,后半部让人反思。柳青扎根人民,扎根基层,新时代对柳青精神的呼唤,正说明因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这部剧让我受益匪浅,柳青精神永不过时。”
7 ]4 R4 n" I: {/ W7 v6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