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火星偏向西,九月妇女缝寒衣。
1 U) e/ G: A: A& K6 p) R 十一月北风呼呼响,十二月寒气把人逼。: m, d. s' U1 [+ b" J: i8 X& {
粗布衣裳都没有,怎样过冬叫人急。
7 d* r0 d, Y% P/ h$ R( Z3 s 正月赶着修农具,二月下田把地犁。
) i* G8 S5 B9 d+ ~/ c 老婆孩子一起去,送饭送到田地里。田官一见笑嘻嘻。( H) Z3 F9 z) {* I
6 k% ?" f* H C% A; `3 u3 f' C
七月太阳偏西方,九月妇女缝衣裳。
. V3 E' N- r w9 \ 春天太阳暖洋洋,黄莺枝头把歌唱。
2 f* r: m: J7 a. N- \: y: Z# P 姑娘提着深竹筐,沿着小路朝前走,专采嫩叶和柔桑。6 ^( d6 y, m# H$ ]2 ?* x: w
春来白天日渐长,采蒿众人闹嚷嚷。* P/ s+ e. N9 I9 T: ^/ n8 A1 S* _
姑娘心里暗悲伤,就怕公子把我抢。
d+ T9 ? c" |
' z( Q. V; J. F; b) b+ w 七月火星偏西方,八月打荻割苇忙。
: f# z) \2 k! I4 I* J/ \( ^ 养蚕时节修桑树,举起斧头手臂扬。
\. Y# E9 T" F* j) d 砍掉高枝和长条,拉着短枝采嫩桑。
5 B9 N, E: x/ s8 C 七月伯劳把歌唱,八月纺麻织布忙。
& i: u+ @3 H) ~- G9 p 染成黑色染成黄,我染红色最鲜亮,为那公子做衣裳。6 {5 {2 k) g4 }1 n `0 J
& k3 Q: r. g7 K+ L1 d 四月远志籽粒饱,五月知了叫声高。
6 g6 _) k6 H2 U$ U 八月田里收庄稼,十月落叶随风飘。7 t. Q3 R1 O! D# O8 `; T X) W
十一月上山打狗獾,还要把那狐狸捉,好给公子做皮袄。
& F0 o( U) O! p 腊月大家聚一起,打猎练舞操戈矛。
) u9 v% k/ T. Z 打来小兽自己吃,打来大兽要上交。. i0 B. L4 u/ m5 R
& f# E2 |9 `- U/ g3 Y2 h. b 五月蚱蜢弹腿响,六月纺织娘抖翅膀。
4 @% L0 Q3 `, M; ]( b0 b 七月蟋蟀在野外,八月跑到房檐旁,
: j f3 w. B' }( _. W, R 九月进到屋子里,十月床下蛐蛐响。( T$ u' y$ ^+ e4 G9 D+ t) ^! k
堵塞洞穴熏老鼠,泥好大门糊好窗。4 J& w& s$ O1 r/ g z
招呼老婆和孩子,马上又要过新年,我们就住这间房。
c9 @# l4 h8 g2 M1 t8 N
: A6 y# n. }, }% n2 U- J* ] 李子葡萄六月吃,葵菜大豆七月煮。
$ d5 j) }+ _, F/ I+ Q; s2 ^) ]& K7 y 八月树上打红枣,十月又把稻谷收。
; p) V N% r# o' q/ o6 U" G D' d& m 酿成春酒香喷喷,祝福老爷能长寿。
. L) M8 M) w2 x: I1 z/ U 七月甜瓜吃到口,八月架上摘葫芦,九月麻籽要收留。% k+ f3 d/ [" U- u: |: G
多采苦菜多砍柴,咱要靠它来糊口。. t. z. g; [" a: _
6 n/ W% W8 t( ~+ _' N1 z 九月筑好打谷场,十月粮食要收藏。
- L! q( Z9 J6 { [ b8 v* Q 谷子稻米和高粱,粟麻豆麦全入仓。
8 v# c. e' y' P. N) U' Y4 R/ _ 叹我农夫四时忙!地里庄稼刚收完,又为官家去盖房。6 j( H9 Q( i, `4 I' Y
白天野外割茅草,夜里搓绳到天亮。$ l) [' P$ [1 x/ Y4 e4 v3 R
赶紧上房修屋顶,开春要播百种粮。
! x3 O( D: A. E5 @$ `2 ?9 I" }3 q, w
腊月凿冰冲冲响,正月抬冰窖里藏。/ o2 F% F5 u x0 x" p
二月举行祭祖礼,献上韭菜和羔羊。
1 M. Y0 Q' ?, P$ u( z1 c, e 九月寒来始霜降,十月清扫打谷场。
* m, K0 D1 Q* ?; i, c 捧上两壶甜米酒,宰杀羔羊大家尝。
7 {+ a6 Z, K: _' v* S& F 踏上台阶进公堂,高高举起牛角杯,祝豳公万寿无疆!0 Q" c# m& j2 y9 m. g
原典:《诗经·豳风·七月》
& S2 x+ L3 z _* E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L4 ^7 s# N6 R! @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3 @ ]8 M7 V0 m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9 q8 ~8 [( K" `7 I# a" i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 Z. M2 R; Y1 S8 A7 n0 [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4 l9 p3 ^7 p2 r* t$ f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1 p! C8 G8 P4 o# E! A7 z7 V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s/ l1 f1 X& e2 x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a0 t. D$ w4 o5 [- I' k
沧海诗评:( \ ^" q( B& g# @
《豳风·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 《汉书·地理志》云:“昔后稷封斄(邰),公刘处豳,太王徙岐,文王作酆,武王治镐,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公刘时代的周之先民,还是一个农业部落。《七月》用一个饱经沧桑的老农夫的口吻,讲述这个部落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以及农人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画。
+ R* w. N9 O9 @( H" k* i3 q4 o8 b 《七月》中包含的信息量极大,是《诗》三百中的一大杰作,是可以进入不朽之列的伟大诗篇,既有特大的历史价值,又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它可以作为周代史料读,可以作为豳地农谚、农活歌诀读,可以作为我国物候学史最早资料之一来读,尤其可以作为我国古代社会农业奴隶生活图说读(陈子展语)。正如姚际恒《诗经通论》所说:“鸟语虫鸣,草荣木实,似《月令》;妇子入室,茅綯升屋,似《风俗书》;流火寒风,似《五行志》;养老慈幼,跻堂称觥,似庠序礼;田官染职,狩猎藏冰,祭献执宫,似国家典制书。其中又有似采桑图、田家乐图、食谱、谷谱、酒经:一诗之中,无不具备,洵天下之至文也!”“无体不备,有美必臻,晋唐后陶、谢、王、孟、韦、柳田家诸诗,从未臻此境界”(引同上)。这一评价,基本上符合诗中实际。% }, Q3 Q2 l$ T5 O( j
这首诗的时序兼用夏历(农历,一称阴历)和周历。皮锡瑞《经学通论》云:“此诗言月者皆夏正,言一、二、三、四之日皆周正,改其名不改其实。”周代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月岁首,但民间农事仍沿用夏历。“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即夏历的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蚕月”,即夏历的三月。其余月份和我们今天的农历(夏历)完全一致。
5 A0 f. L( F! P5 B- g3 S 这首诗产生了两个被广泛使用的成语:七月流火、万寿无疆。七月流火是指农历七月,大火星(即心宿二)西行,夏去秋来,天气转凉。这个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然而,多年来它却常被误用来形容暑热,至今仍不绝于各种媒体,这是望文生义的典型,也从侧面说明,对《诗经》这样的经典,我们的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万寿无疆一词,没有人会理解错,但也没有人会信以为真。小时候整天把它用给伟大领袖,天真地以为领袖人物会像神一样永远存在。现在看来,世上有百岁平民,未见过百岁帝王。因此,万寿无疆和万岁、万万岁之类的词一样,荒诞至极,远不如“长命百岁”来得实惠。
, Z& ~, l6 p0 r. {+ R9 a 中国古代诗歌一向以抒情诗为主,叙事诗较少。这首诗却采用赋体,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写景抒情,形象鲜明,诗意浓郁。通过诗中人物娓娓动听的叙述,真实地展示了当时的劳动场面、生活图景和各种人物的面貌,构成了古代社会一幅男耕女织的风俗画。品读诗句,有如孩提时听村子里的长辈在老槐树下谈天说地,古色古香,又如听单田芳的评书,令人悠然神往,恍然进入了那个久远的年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