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搜索
热搜: 户县
查看: 8289|回复: 2
收起左侧

[历史纪实] 陕西抗日名将张耀明、关麟征

[复制链接]

296

主题

638

回帖

6780

积分

伍.妙语书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780
发表于 2018-9-3 10: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搜集整理抗日战争史料的过程中,有两位陕籍名将的事迹令我数年不能忘怀:一位是户县(今鄠邑区)的关麟征将军;另一位则是临潼的张耀明将军。因我与张将军是连畔种地的乡党关系,并与他先后在百年名校“三育小学”上学,算是校友,还因为与其孙建国、建学相友,故愿意为张将军多着笔墨。
  张耀明(1905—1972),临潼区行者街办张庄人。黄埔一期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第52军25师师长、第52军军长、第4集团军副总司令兼38军军长、首都南京卫戍总司令以及黄埔军校校长等职。因抗日有功,被国民政府授予云麾勋章、忠勤勋章等。2005年和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先后授予其家属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70周年纪念章。
  “关张”威名是打出来的
  过去,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对“关张”抗战的史实知之甚少。随着史实的逐渐披露,“关张”英勇善战的事迹传播开来。在一部有关抗战的秦腔戏中,陕人曾把关麟征、张耀明称为“关张(即三国的关羽和张飞)。人们之所以将他们比作“关张”,我想原因大概有二:一是他们的忠义英勇可比历史上的“关张”;二是他俩关系之“铁”可比“关张”。二人一起经于右任先生的介绍入黄埔,追随孙中山先生,一同北伐,一同参加中原会战,一同抗战,一同共事十八载。同生死,建功名,亲如兄弟,“关张”之名,当之无愧。当时,日寇的铁蹄已踏上位于陕西东北的山西、东边的河南以及东南的楚湘。唯独在中华“白菜心”的陕西,日军不能得其一寸。除了沿黄河有共产党和国民党军队联合把守的缘故之外,以“关张”两将军为代表的“陕西冷娃”的威名可能也是日寇不敢前行的原因之一。
  (一)临危受命,激战古北口,“关张”一战成名。“九一八”事变之后,由于东北军不抵抗,日军来势汹汹,直逼内地,1933年已逼近北平附近的古北口。“长城之外牧寇马”,国家危亡,迫在眉睫。就在这紧要关头,“关张”所属的17军奉命赴古北口抗敌,关麟征是25师师长,张耀明是25师75旅旅长。部队7天急行军900公里,到达防地不足3小时,战斗就打响了,将士疲劳和战事急迫之状可想而知。敌人倚仗地理优势和装备优势,发起猛烈进攻,妄图趁中国军队立足未稳而一举歼灭。霎时,天摇地动、石崩城摧、烟雾弥漫、巨树拔根。随之,“关张”部即英勇还击,激烈战斗持续了十多天,我部伤亡4000余人,关师长身负5伤,顿时成了血人;而张旅长则带着士兵用刺刀和敌人血拼。据参战人员后来回忆,日军的小钢炮打得特别准,我们的战士刚露头,敌人的炮弹就掀翻了我们的头盔。然而,中国士兵并没有被敌人的嚣张气焰所吓倒,前面的战士牺牲了,后面的人立刻就顶上来。“关张”二人带头杀敌、血染战袍,对大家的士气鼓舞很大。
  这场战斗被日军称为“激战中的激战”。我方虽然伤亡惨重,仅关师长同村就牺牲了8位乡党将士,但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精神的长城,“陕西冷娃”的名声也在全国开始叫响。诗句“大厦将倾于汤火,站直抛颅笑颜生”,就是他们英勇顽强、大无畏精神的真实写照。“关张”一战成名,彻底改变了世界对中国军队怯战的看法,“关张”成为人们心中的抗日英雄。
  (二)血战台儿庄,在运动战中歼灭敌人,表现出高超的指挥艺术和铁一般的执行力。在台儿庄战役中,总指挥是李宗仁将军,张耀明将军当时是25师师长,年仅33岁。在指挥整师数百公里的运动战中,他准确判断敌情,及时安排军队进入阵地,表现出了其成长为高级将领的指挥潜质。其部受命在白城一带集中,准备迎击敌第10师团濑谷支队的一个加强旅。3月24日,25师向枣庄方向前进。3月27日,南下。翌日,向进犯台儿庄之敌的侧背攻击。3月29日,张部攻占了台儿庄以北的南北路、北大窖。战斗十分惨烈,我军坚守南北路,敌我反复争夺。3月31日,张又率部赶至台儿庄东北之河西乡杨家庙,当时敌第5师团坂本支队4000人由临沂南下增援濑谷,张部又奉命堵敌,对坂本形成包围,歼敌骑兵支队……在这场运动战中,张部的频繁调动,整师团来回奔袭,数百公里。在运动之中捕捉战机,胜利完成了任务,对台儿庄大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中可以看出,张耀明将军所表现出的杰出指挥才能。
  (三)“关张”促成湘北大捷。湘北大捷又称第一次长沙会战,是指1939年9月至10月间,中国第九战区部队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接壤地区进行的防御战役。这次战役敌人投入10万兵力,指挥是冈村宁次。中方投入兵力24万人,关麟征将军是15集团军的代总司令,指挥6个军20万人。而张耀明将军是52军军长,驻守长沙以北的新墙河一带,也是本次战役的核心地带。敌人以三个方向奔袭合围的态势包围15集团军,张耀明将军率领的52军首当其冲。关麟征将军审时度势,指挥20万军队有计划地撤退,边撤边设埋伏,以诱敌深入。待敌人中计后,猛杀个回马枪。敌人在慌乱中溃不成军,被分割包围,日军伤亡人数42190人。此役,关麟征将军的军事指挥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中国的巴顿”。而张耀明将军在此战中则表现出高级指挥员所应有的综合领导素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耀明将军首创了抗战史上的“军民合作战”,这也是可以进入战争教科书的。这种“合作战”形式,其优势体现在军队和老百姓更能紧密结合,军民供需之间无需交涉。部队雇夫便利,采办给养毫无困难。比如在战斗中,需12副担架,群众一下就来了60多人,带来了30多副担架;军民纠纷与军人违反纪律事件大大减少;救护伤病官兵,有保证机制。湘北大荆街的老中医黎海洲父子,收容了20多名伤员,将其藏在山里,为其治病换药,直至痊愈。为此,张耀明将军题赠黎氏父子“忠义可风”的匾额。而且,张将军还组织、训练广大民众协助军队作战,“军民合作战”的形式更使得汉奸敌探无从活动。张耀明将军深知,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在于人心的向背,所以,他的政治思想工作一向都做得十分扎实。
  (四)抓住战机,善于奇袭。1937年,张耀明部在邯郸附近,发现邯郸城外日寇一机场守备空虚,只有一个中队守卫。“关张”协商后,当即行动,先派营长梁志伟侦查,然后趁夜色分为突击队、放火队,烧掉敌人十几架飞机及汽油库等物资,给日寇以沉重打击。
  赤子之心 造福乡梓
  在搜集整理此文资料时,我专门采访了临潼张庄村的百岁抗战老兵张广义。他说:“张将军非常注意细节,虽然是个将军,但每次回到家乡,几里路外就下马,生怕乡党说他有傲气。”张广义老人还回忆说,张将军爱兵如子。1945年春季,他随张将军参加“豫中会战”,一连几天大雨,战士们饥寒交迫。夜晚,张将军同战士们一同生火烤衣。大雨淅沥,夜色漆漆,漫山遍野,磷火闪忽,战士们都已经入睡了。只见张将军转来转去,不肯睡觉。原来,张将军是担心生火暴露目标,引来日军空袭。战事不利、给养匮乏,却又心系数万关西子弟的性命,他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所以,他宁愿自己不睡觉,也要为战士们“站岗”。张将军的一些事迹,至今还在家乡流传。在临潼采访时,我听张将军同村人说,有次回来,张将军给村上老人每人发一两块银元,不论贫富同样看待。当年张将军还给村里买了一台德国造的抽水泵,可惜的是,由于大家看不懂说明,抽水泵最终成了一堆废铁。不过,张将军的爱乡之情可见一斑。
  张将军虽是武将,但他热衷文化,重视教育,他捐资助学的事迹更具传奇色彩。据《百年三育校事录·捐建篇》中记载:1936年元月的一天,张耀明将军骑马回母校三育小学,拜望恩师杨绍麟先生(教育家,当过县长),恩师嫌其骑马稍显张扬,避而不见。无奈,张耀明将军连夜赶往恩师家中,行跪拜大礼,师生复归一团和气。问及母校情况,杨绍麟先生将学校的困境和盘托出,当时,张耀明将军并未表态。忽一日,有五名军人押一挑夫来到学校,向有关人员呈上张将军的亲笔信,原来,那挑夫挑的是银元一担。校长李凌汉连忙吩咐学校司务长李万春收银元,可李万春傻眼了,这么多钱要数到何时?正在为难之际,一押送的军人说道:“来时,我们用秤称了斤两的,我们也没数过,你们用秤再称一下。”后来,又因为难以换算,便数摞摞,共计1700块大洋。学校后来用这笔钱翻修了校舍70多间,并添置了教学仪器。对此,《临潼县志》有载。据说,张将军的这1700块大洋,有他个人的奖金,也有关将军的资助。三育学校是临潼百年名校,是中共地下党早期的活动中心,也是我党培养干部的地方。当时陕西省副省长刘庚、解放军将领赵培宪及宋方亮都与此校有关。而在改善该校的教学设施方面,张将军贡献良多。
  张耀明将军一生性格耿直,不计生死,戮力抗战,忠贞为国。1972年病故于台北。
  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真实的事或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我们怀念张耀明将军,是源自一种爱国主义精神,也旨在珍视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 (来源:西安晚报)

57

主题

3449

回帖

2万

积分

捌.大漠孤烟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032
发表于 2018-9-3 11: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6656

回帖

4万

积分

玖.镇海神笔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43264
发表于 2018-9-3 12: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秦岭网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58号
陕ICP备10002220-1~2号

GMT+8, 2024-5-10 23:23 , Processed in 0.16798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