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集女萝去哪方?就在卫国沫邑乡。
- ~3 V: |, w! e7 t6 r" [ y 要问我心想哪个?漂亮姑娘叫孟姜。6 u6 Z$ B# L- J; f
约我相会在桑中,邀我游乐在上宫,临别送我淇水旁。
' r( e. U! U9 U" I' T9 J1 x A/ ]& C8 d" ^; }! @( ]4 l& M9 R
采集麦穗去哪里?就在沫北田地里。
; M% }8 h: O: F5 y6 F 要问我心想哪个?漂亮姑娘叫孟弋。( d6 ^4 x# {, p. n- d4 f
约我相会在桑中,邀我游乐在上宫,送到淇水情依依。
! D- e. Y+ o! j- Y x. ?3 i# D7 u P' v m* m
采集芜菁去哪里?就在沫邑田野东。1 u% M; j+ }. F- a
要问我心想哪个?漂亮姑娘叫孟庸。& J& l# X. p3 `1 K
约我相会在桑中,邀我游乐在上宫,淇水之滨把我送。* h: `2 W }4 s a; Z
原诗:《诗经·鄘风·桑中》0 R7 d, l8 w9 e: i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c/ R1 W1 H6 h/ U2 g7 d* {/ I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 e7 _6 T) F" w, |2 a g/ k+ y 爰采葑矣?沬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 m" v0 W$ c2 d! E
注释:$ p4 x! p9 B9 N6 O3 R) Z. S
(1)爰:于何,在哪里。唐:植物名,即女萝,俗称菟丝子。
+ K4 c5 E+ C2 C- M9 q, H) Q8 X, D& U& j (2)沬(mèi):卫国邑名,即牧野,在今河南淇县。乡:郊外。
4 i, a J4 ~4 G+ g7 C (3)孟姜:姜家的大姑娘。孟,排行老大。姜、弋、庸,皆贵族姓。2 }2 {& b* c" E- i( i
(4)桑中:桑树林中。
i: d7 {+ N+ O# _" P e& u4 C4 p (5)要(yāo):邀约。上宫:楼名,一说地名。
) u1 |6 x4 O! ~ (6)葑(fēng):芜菁,即蔓菁菜。1 H* |8 |( g5 f( r9 |* M" U# ?
沧海诗评:
v7 U' [; g e, W 这是当时青年男女在桑林神社活动中的情歌,主人公怀着压抑不住的喜悦,回忆男欢女爱的甜蜜美好。由此产生了两个形容男女欢会的成语:桑中之约,桑中之喜。
- v( E' y- v. n N6 x# l3 n) w 《毛诗序》云:"《桑中》,刺奔也。卫之公室淫乱,男女相奔,至于世族在位,相窃妻妾。"朱熹认为,姜、弋、庸乃当时贵族姓氏。于是,在诗序派的眼里,这首诗是揭露卫国统治阶层贵族男女淫乱成风之作,是贵族男女淫乱后的无耻自白。
# J/ v; `8 v2 y( ]7 A; n3 | 郭沫若《甲骨文研究》云:“桑中即桑林所在之地,上宫即祀桑之祠,士女于此合欢。” 鲍昌《风诗名篇新解》推衍郭氏之说,认为上古蛮荒时期人们都奉祀农神、生殖神,“以为人间的男女交合可以促进万物的繁殖,因此在许多祀奉农神的祭典中,都伴随有群婚性的男女欢会”,“郑、卫之地仍存上古遗俗,凡仲春、夏祭、秋祭之际男女合欢,正是原始民族生殖崇拜之仪式”,“《桑中》诗所描写的,正是古代此类风俗的孑遗”,“决不能简单斥之为'淫乱”。
" D$ s3 _' S6 ~3 C 在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桑树被称为生命树,母亲树,东方自然神木。华夏古人早已将桑树作为生殖力、生命力的象征。在周商时代,桑树已经是宗庙祭祀时的神木。《吕氏春秋·顺民》载:“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大禹治水,在台桑之地和涂山氏之女通夫妇之道。商朝名相尹和圣人孔丘的出生之地名曰空桑。所以,先秦有空桑崇拜的文化现象,说白了,就是一种生殖崇拜。$ G+ S6 [) N0 l0 e( ?0 A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桑养蚕的国家,“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是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理想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男耕女织的社会背景下,桑已经成了一个无法忽视的文化密码。日出之地称为扶桑,日落之处称为桑榆,最基本的农业劳动叫做桑麻,田园生活的象征叫桑拓,故乡的代名词叫桑梓,巨大的变迁叫沧海桑田。+ D# H2 N/ W2 r! l4 ]0 c! W
在《诗经》305篇诗中,中明确写到桑意象的就达20篇之多,超过了其他所有的植物。《鄘风·桑中》《定之方中》《郑风·将仲子》《卫风·氓》《魏风·汾沮洳》《十亩之间》《唐风·鸨羽》《秦风·车邻》《黄鸟》《豳风·七月》《东山》《鸱鸮》《曹风·鸤鸠》《小雅·南山有台》《隰桑》《小弁》《黄鸟》《白华》《大雅·桑柔》《鲁颂·泮水》等,都有各具特色的桑意象。桑树、桑枝、桑叶、桑葚、桑土(桑根)、桑薪(桑木柴)等都屡屡被引用进诗中,并且由此延伸到桑间、桑野、桑林等。在这些作品中,桑绝大部分都是和“女性”、“爱情”联系在一起。正如傅道彬先生所说:“在《诗经》中许多爱情的诗篇都来自桑园。”《周礼·地官司徒·媒氏》中说:“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男女欢会是被当时社会礼俗所允许的。《诗经》中桑林成为男女幽会、爱情欢歌的地方,成为采桑女子爱情故事的发生场所。1 W& V6 t- c7 J6 m! L: O/ k
桑林,堪称最古老的东方伊甸园,古代男女集体狂欢的乐土。它远比我们现在乌烟瘴气的酒吧、商业陷阱丛生的顶级会所、故作优雅的咖啡馆要浪漫和诗意得多。- \- O+ q$ N5 t4 u, H3 \/ @
《桑中》这首历代被卫道士与经学家指责为“亡国之音”诗歌,应该是先民生活的一种真实写照,是原始风俗画卷的诗意展现。茂盛的桑林和激情的男女,繁衍出无数健康而富有灵性的后代,使华夏文明更加璀璨。拿汉代的道德规范来要求东西周的民俗,何其谬也!
# @, ^5 X0 b* _& ]+ H; W ; K4 ?7 K0 `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