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搜索
热搜: 户县
查看: 4506|回复: 10
收起左侧

军事上测量距离的方法

[复制链接]

3

主题

8

回帖

38

积分

初出茅庐

Rank: 1

积分
38
发表于 2010-4-14 10: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测量距离,在战场上的用处最大,在简易测绘中最为重要,方法也最多。在这里,我们只能拣些最简单实用的讲一讲。 ! y- H- e5 _, R1 ~6 b+ s7 W
1. 步测??每人都有一副灵便的尺子,随时带在身边,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这副尺子就是我们的双脚。
, V8 R9 G8 @# z4 F9 Q??用双脚测量距离,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步子有多大?走的快慢有个谱。不然,也是测不准确的。) X" k/ B6 ^9 q8 I8 s
??《队列条令》上对步子的大小有个规定,齐步走时,一单步长七十五厘米,走两单步为一复步,一复步长一米五;行进速度每分钟一百二十单步。, U8 o/ h4 V+ [2 y1 T7 |5 }7 J
??为啥规定步长一米五,步速每分钟一百二十单步呢?这是根据经验得来的。无数次测验的结果说明:一个成年人的步长,大约等于他眼睛距离地面高度的一半,例如某人从脚根到眼睛的高度是150厘米,他的步长就是75厘米。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不妨自己量量看。( f4 X3 Q# s& |
??还有一个经验:我们每小时能走的公里数,恰与每三秒钟内所迈的步数相同。例如,你平均三秒钟能走五单步,那每小时你就可以走五公里。不信,也可以试一试。% |+ [& @- F0 C. G) H8 n/ \
??这两个经验,只是个大概数,对每个人来说,不会一点不差,这里有个步长是否均匀,快慢能否保持一致的问题。要想准确地测定距离,就要经常练习自己的步长和步速。  \8 ?8 b: U3 F
??怎么练习呢?连队不是天天出操、练步法吗?这就是练习步长和步速的极好机会。
0 S5 r$ `/ r. U) J7 J??还有个练习的办法,在公路上,每隔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你可以经常用步子走一走,算算步数,看看时间,反复体会自己的步长和速度。
$ K, Q5 @2 k/ d# Q7 L$ |% f??掌握了自己的步长和步速,步测就算学会了。步测时,只要记清复步数或时间,就能算出距离。例如,知道自己的复步长1.5米,数得某段距离是540复步,这段距离就是:540×1.5米=810米。若知道自己的步速是每分钟走54复步,走了10分钟,也可以算出这段距离是:54×10=540复步,540×1.5米=810米。根据复步与米数的关系,我们把这个计算方法简化为一句话:“复步数加复步数之半,等于距离。”就能很快地算出距离来。
0 q7 y) ^% _$ |2 u2. 目测
3 C/ J6 P+ i# z( H??人的眼睛是天生的测量“仪器”,它既可以看近,近到自己的鼻子尖,又能看远,远到宇宙太空的天体。用眼睛测量距离,虽然不能测出非常准确的数值,但是,只要经过勤学苦练,还是可以测得比较准确的。在我军炮兵部队中,有许多同志练出了一手过硬的目测本领,他们能在几秒钟内,准确地目测出几千米以内的距离,活象是一部测距机。, g0 W: @+ A1 B, G) Y7 j. \9 u
??怎样用眼睛测量物体的距离呢?
5 f7 v% N2 S% z6 o& R) R9 j??人的视力是相对稳定的,随着物体的远近不同,视觉也不断地起变化,物体的距离近,视觉清楚,物体的距离远,视觉就模糊。: l# p; y+ D5 q
??而物体的形状都有一定规律的,各种不同物体的远近不同,它们的清晰程度也不一样。我们练习目测,就是要注意观察、体会各种物体在不同距离上的清晰程度。观察的多了,印象深了,就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物体形态,目测出它的距离来。例如当一个人从远处走来,离你2000米时,你看他只是一个黑点;离你1000米时,你看他身体上下一般粗;500米时,能分辨出头、肩和四肢;离200米时,能分辩出他们的面孔、衣服颜色和装具。
/ s2 K1 o( O/ m' ~; u??这种目测距离的本领,主要得靠自己亲身去体会才能学到手。别人的经验,对你并不是完全适用的,下面这个表里列的数据,是在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眼力观察的经验,只能供同志们参考。. E6 ~9 C) |) }# f
不同距离上不同目标的清晰程度
+ _% c* q2 _& G$ q2 g, t距离(米) 分 辨 目 标 清 晰 程 度
; W: z0 r5 h7 a; N100????人脸特征、手关节、步兵火器外部零件。: X" x8 k/ d& {% L# Y- k1 J4 z
150—170??衣服的纽扣、水壶、装备的细小部分。
3 r; W( [2 P( E& Y200????房顶上的瓦片、树叶、铁丝。
  _% Z. [& c2 O( _1 [( _& o/ J  y% W250—300??墙可见缝,瓦能数沟;人脸五官不清;衣服、轻机枪、步枪的颜色可分。
1 V: L8 A" ]- p: m) O400????人脸不清,头肩可分。* F/ w' J# B& c0 o3 @
500????门见开关,窗见格,瓦沟条条分不清;人头肩不清,男女可分。4 W, |  v4 _7 h) J
700????瓦面成丝;窗见衬;行人迈腿分左右,手肘分不清。
/ ]! P7 s0 o0 i! T8 V* G0 o/ B( b4 H, o7 C
1000????房屋轮廓清楚,瓦片乱,门成方块窗衬消;人体上下一般粗。7 F1 I1 x) M' T& l8 _! Y- P  z
1500????瓦面平光,窗成洞;行人似蠕动,动作分不清。9 ?0 \- ]$ `& v0 N* ]) e- s
2000????窗是黑影,门成洞;人成小黑点,停、动分不清。+ r1 r. {% {9 q9 j0 k/ x
3000????房屋模糊,门难辨,房上烟囱还可见。4 l$ u+ `/ t8 [& Y+ x( R% S6 T

7 O, j/ ?2 D+ s6 q( a( I+ [??你觉得根据目标的清晰程度判断距离没有把握时,还可以利用与现地的已知距离,相互进行比较,有比较才能判定。比如,两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一般为五十米,如果观测目标附近有电线杆,就可以将观测的物体与电引杆间隔比较,然后再判定。现地没有距离比较时,就用平时自己较熟悉的50米、100米、200米、500米等基本距离,经过反复回忆比较后再判定。如果要测的距离较长,可以分段比较,尔后推算全长。$ Y, A4 g1 N$ B7 ?6 a( M) O
由于天候、阳光、物体颜色和观察位置、角度的不同,眼睛的分辨力常会受到影响,目测的距离就会产生误差。
0 J+ Z: ^3 U. v; c??晴天:面向阳光观测,眼睛受到光线的刺激,视力会减弱,容易把物体测远了;如背向阳光观测,眼睛不受光线刺激,物体被阳光照射得清晰明亮,容易把物体测近了。! P0 ^4 w4 m4 _: x2 c0 ]+ Q
??阴天或早晚天色较暗时:能见度减弱,物体显得模糊,容易把目标测远了。  W4 t. K3 j9 x+ s8 f: U
??雨后:空气清新,物体颜色鲜明,又容易把目标测近了。
4 h0 K# y3 r' C5 I/ M' a% ]2 M9 |在开阔地形上目测,或隔着水面、沟谷观察,或从高处往低处观察,都容易把目标测近了。
! R; k. U* P6 l  r1 h??应根据各种具体情况,经过艰苦练习,反复体会,摸出自己的经验。俗话说:“熟能生巧”,练得多,体会深,经验丰富了,就能比较准确地目测出物体的距离来。
/ M7 s$ J0 U# q. |1 T, D( Q) J3. 用步枪测- }# h8 Q/ s. ?. A1 C3 T
??我们手中的半自动步枪、冲锋枪、轻机枪等,都是消灭敌人的武器;可是在简易测绘上又有它的新用途,它既是武器又是一具出色的测距“仪器”,使用起来迅速方便。在你对敌人射击,进行瞄准的同时,就能测出距离来,这对于选定标尺分划和瞄准点来说,是非常及时适用的。! p5 h* r& m$ T  _( V
??武器怎么还能测量距离呢?
' q0 D( u" _1 Z# W7 f/ ^??这是根据准星的宽度能遮盖目标的情况计算出来的,所以叫准星覆盖法。工厂里制造武器,都是有一定尺寸的,如准星的宽度是2毫米,瞄准时眼睛到准星的距离,各种武器都可以直接量出(如半自动步枪为74厘米)。目标(主要是人体)的宽度一般是50厘米。这样,根据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道理,就可以计算出各种武器在不同距离上准星宽度与目标(人体)宽度的关系。根据计算,当准星宽度恰好能遮住一个人体时,各咱武器的距离分别是:半自动步枪200米,冲锋枪160米,轻机枪170米;若遮住半个人体,就是它们距离的一半,即100米、80米和85米;若准星的一半就能遮住一个人体,那就是它们距离的一倍,即400米、320米和340米了。所以,只要记住准星遮盖目标的情况,就能立即估出距离来。5 D5 l4 ?5 B$ v5 h2 i6 p
4. 用指北针测
1 [, e) D8 ]" X2 S" n1 R0 n, I% V??指北针不但能给东西南北方向,还能告诉你到目标的距离。0 I) I: F9 M3 k( f0 Q% g( e
??工厂在设计制造指北针时,就已经考虑到用它测量距离的问题了。打开指北针,你马上就能发现有准星、照门。准星座两侧尖端的宽度恰好是准星座到照门距离的十分之一。准星座就是估计判定距离的,所以叫“距离估定器”。
3 ?% c6 |* l9 K' y??测量距离时,将指北针放平,用右眼通过照门、准星观察目标,记住距离估定器照准现地的宽度,然后目测现地的宽度,并将该宽度乘以10,就是到目标的距离。若目标太窄也可以用估定器的一半照准,则应乘以20。
6 d' @, A  _+ e! n: {2 r5 A例如,测得敌坦克约为估定器的一半,已知敌坦克长约7米,则可以算出到坦克的距离为:7米×20=140米。
1 N9 [9 A+ @" `: R6 O) _5. 用臂长尺测
4 _- u7 e, N! s- Z" f2 q( ^" s3 H" u??人都有一双胳臂,如果问他:你的臂有多长?他可能摇头说没量过。若要再问“臂长尺”是怎么回事?恐怕就更无法回答了。这是因为他还不知道自己的胳臂还能测距离。其实,说开了,臂长尺就是一支刻有分划的铅笔(或木条)。可是和手臂一结合起来,就变成一具非常灵活方便的测距“仪器”了。
1 L1 k, v+ ~1 R6 l7 H??铅笔上的分划,是按每个人臂长(手臂向前平伸,从眼睛到拇指虎口的距离)的百分之一为一个分划刻画的,所以叫臂长尺。比如,某人的臂长是60厘米,那么臂长尺上的一个分划就是6毫米。有了臂长尺,只要事先知道目标的大小,就可以用臂长尺测出距离。
9 c( P" Y, j9 Q$ ]" g3 ^) a??那么距离是怎样计算的呢?前面已经说过,臂长尺上的每个分划是臂长的百分之一,如果目标的高度(或宽度)占一个分划时,也正好是距离的百分之一,占两个分划,就是百分之二。这样,根据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道理,距离:目标高度(间隔)=100(臂长)∶分划数(臂长尺),就可以得出求距离的公式:$ }- N2 Y) g& h- v+ D; s- I
??距离=高度(间隔)×100分划数
* V4 b& p4 I  A5 ]. d) t7 T4 P( G??例如:测得前方电话线杆的一个间隔,约5个分划,我们知道一般电话线杆间隔是50米,那么到电线杆的距离是:??50米×100=1000米。
- _1 s- [! P+ K) o+ [0 [??如果不知道物体的宽度(或高度),能不能用臂长尺来测量距离呢?也可以,但是要先创造一个已知距离条件,才能计算出所求距离。
. t' B# z5 D6 ~5 m( u??当你用臂长尺观测各种物体的分划时,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观测某物体的间隔(或高度0时,离物体越近,测的分划数越多;反之,离物体越远,测的分划数越少。根据这个情况,我们就可以在前后两个位置上对同一个目标测出大小两个分划数,并测出前后两个观测位置间的距离,有了这三个已知数,就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出距离了。1 Q2 W& V$ V' j; _  w6 S* V
距离=前进(或后退)距离×小分划
/ `- X) I9 s. R+ d$ {4 w大分划-小分划。 + F& M% p2 f* D, T, E! @/ S) O+ Q
??例如,某工兵部队,为了完成架桥任务,先派出侦察员测量河宽,这个侦察员先在河岸用臂长尺测得河对岸两地物的间隔为8个分划,然后照直后退30米处又测得该两地物的间隔是5个分划。把这些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出河宽是:9 ^/ Z' {* U6 I" Y1 w
30×5=50米。
& @: @3 o& |7 f2 j! e* r7 R8-5& T1 K, {+ L/ |* B( w
6. 用望远镜测??望远镜是指挥员的重要装备器材之一。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看得清、望得远,还能帮助我们测量距离和角度。
0 q- a/ S+ A! f4 B3 N; E- q??用望远镜测量距离的方法是:??拿起望远镜,先调整一下目镜的间隔和焦距,便能清晰地看到:在右镜筒的玻璃片上,刻有十字分划。从十字交点起,左右的叫方向分划,上下的叫高低分划。每一个大分划是十密位,每一个小分划是五密位。
+ H% f- E8 H; ~* |??测量方向角时用方向分划,测量垂直角时就用高低分划。测量时,要持平望远镜,用任一方向分划(或高低分划)对准目标的一端,读出到目标另一端间的密位数,即为该目标的方向角(或高低角)。如果所测两目标间的方向角,大于望远镜的全部方向分划数,可在两示间选一辅助点分段测量,再将各段的密位数相加。
9 y, K! A7 d4 S3 }1 k2 t, Q/ i( v% a6 j/ A??测出方向角(或高低角)后再根据已知目标的宽度(或高度),按下面的密位公式就可以计算出距离。
" Y8 I/ N! q8 ]$ a' w2 b, X" V??距离=目标宽度(或高度)×1000密位数
/ \- g! }: v' {* x% d??例如,已知某目标的宽度是100米,测得其方向角为70密位,到该目标的距离则为:
: s) b0 s% i5 J* S8 M. z& r- \( Z?100米×1000/70=1429米 + p- K1 T1 G% ^
??为什么密位公式能计算距离呢?/ x2 f( k2 J$ ]) K1 m# O! m, N

# S8 v% O% s% K% B2 O??只要弄清密位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也就自然明白了。7 d1 ?5 J& r$ @$ g1 X
??直角90度、平角180度、圆周角是360度,这谁都知道。如果说1500密位、3000密位,有些同志可能就陌生些,可是炮兵的同志就熟悉。其实“度”和“密位”,都是表示角度的两种不同单位。把一个圆周分成360等份,每一等份弧长所对的圆心角称为1度角;如果把圆周分成6000等份,每一等份弧长所对的圆心角叫1密位。换句话说,1密位所对弧长,则等于圆周长比六千,若写成比式,就是:弧长=圆周长。- G" E1 A/ @' a+ ^7 A% K
??密位=60000 X0 g7 O! V+ s& G+ H
??如果根据圆周长与半径的关系,把圆周长换成半径,这个比式又可以写成:弧长/密位=6半径/6000。这样变换的结果,每1密位所对弧长恰好等于半径的1/1000。因此,就可以写成:弧长/密位=半径/1000。
9 Y- `* {& W! P" i& g??在实地测量中,当角度不大于300密位时,弧长与弦长很接近,可以把弦长当成弧长。这个弦长就是观测的目标宽度(或高度),半径就是实地距离,这样,就可以列出密位公式。: c& P3 N& K; R
??宽度(高度)/密位=距离/1000,宽度(高度)×1000/密位数=距离: m& I' _, q: |0 u) S
??这就是密位公式的来源和它为什么能够求算距离的道理。
8 N% C0 \4 z, _4 ]??从密位公式可以看出距离、目标宽(高)度和角度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知道目标宽(高)度能求出距离;同样,知道了距离也能求出目标宽(高)度。为了便于记忆公式,根据实践经验,下面的图形和口诀是帮助我们记忆的一种好形式,这个口诀是:
, B- e  t% ^: V* |" \4 U5 X  N& ]??上间隔,下一千,距离、密位在两边,要想求得那一个,对面相乘除邻边。
3 x$ n1 ?+ l4 ^3 }/ |??上面介绍的用指北针、臂长尺和望远镜测量距离的方法,都要先知道目标的尺寸(宽度或高度)才能测量。

评分

参与人数 1魅力 +4 收起 理由
温泉 + 4

查看全部评分

142

主题

290

回帖

5262

积分

肆.江湖一剑

Rank: 5Rank: 5

积分
5262
发表于 2010-4-14 10: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12

主题

249

回帖

1410

积分

叁.无畏牛刀

Rank: 4

积分
1410

社区劳模

发表于 2010-4-14 13: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方法,谢谢了。

30

主题

246

回帖

1816

积分

叁.无畏牛刀

Rank: 4

积分
1816
发表于 2010-4-14 13:3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啊!

57

主题

365

回帖

1216

积分

叁.无畏牛刀

Rank: 4

积分
1216

社区劳模

发表于 2010-4-14 13: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详细!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发表于 2010-4-14 14: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开眼界了!
长安18子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xajoan

266

主题

1480

回帖

7999

积分

伍.妙语书生

草芥

Rank: 6Rank: 6

积分
7999

社区劳模

发表于 2010-4-14 14: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

396

主题

181

回帖

21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27934

管理员

发表于 2010-4-14 14:2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大家忙了

115

主题

967

回帖

8253

积分

伍.妙语书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253

社区劳模

发表于 2010-4-14 20: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

403

主题

5103

回帖

2万

积分

捌.大漠孤烟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978

社区QQ达人社区劳模社区居民高级会员金牌会员灌水能手云聊先锋

发表于 2010-4-14 22: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秦岭网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58号
陕ICP备10002220-1~2号

GMT+8, 2025-5-1 23:42 , Processed in 0.251768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