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中国联通的用户都查一下自己的费用 27日,中国联通(600050)早盘低开低走,午后加速回落,截至目前下跌近7%.
7 D( z) |7 ^' V/ k; M9 A! _! Z 消息面上,新华社11月26日文章称,“若非记者亲身经历,很难想象在呼和浩特地区,中国联通合作营业厅的手机扣费乱象如此惊人”。
; c! ?7 n! u& y0 C4 p" H, K0 v
( [- S" H3 O6 Q I中国网文章:手机扣费不该成“坑人”乱象 旧号码莫名其妙被“低消”近一年,新号码尚未使用就被迫数次交费。历时一个月,沟通十余次,不但投诉无果,交费记录离奇“失踪”……若非记者亲身经历,很难想象在呼和浩特地区,中国联通合作营业厅的手机扣费乱象如此惊人。(11月26日 中国新闻网) 手机已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和工作的工具,上至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下至几岁的小学生,都随着携带着手机,为了就是方便家人联系。然而,因此而来的手机扣费问题,也是如影随形,甚至从办理新卡,到使用过程中,甚至到注销卡片,无一不隐藏着一些乱扣费的“坑”。 笔者认为,既然手机通讯,实际上是消费者购买的服务,那自然就该突显“服务”二字,保障的也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手机扣费,也不应该成“坑人”乱象,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重拳整治,确保手机使用者能够真正享受到贴心的服务。 我们都知道,在国内,手机使用目前只有三大运营商,虽说看似“三权鼎立”,可实际上形成的却不乏是略显“强权”的消费模式,在很多模式、方案的选择上,消费者只能几选一,可基本享受不到定制化的服务。更有甚者,也就出现了新闻中记者的“亲身经历”,在手机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随意变更“低消”,随意增加业务,也就直接地导致了随意扣除话费。 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随着新政务的不断推行,各项服务也在不断地提升,前不久,各大手机运营商才相继取消了手机漫游费等,不得不说,这是一次进步。但是,在推行了手机卡实名制后,运营商以及合作商却能够“毫无门槛”地变更他人消费模式等,这样的“随意”看来就有些无法无天了。 手机扣费,实际上扣的是运营商提供服务收取的相应费用,这无可厚非,但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无论是什么样的消费都要讲求明明白白,而不明不白的消费,就应该引起市场监管部门的注意。 手机,我们必不可少,良好的市场环境也是市场监管部门需要努力营造的,不能总让消费者“吃哑巴亏”,最起码要在“被消费”时有地方可以投诉,有部门可以寻求帮助;而市场监管部门对于投诉、举报以及自身监察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杜绝“坑人”乱象。(来源:中国网 ) 0 }5 G7 m. e; M, |2 X(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