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D6 V7 b. Z& z5 _2 F, f, W
2 D6 A* E/ H5 @& X- @- w+ b/ Q! C0 Q
/ c4 \# _5 h: x. c
! p# {7 l9 j% d8 s9 `1 O3 H, y
背的鼓寻槌(小品)作者:王保来 形式:小品 时间:秋季某日 道具:客厅设施若干 地点:王二叔、王二婶家客厅 人物:甲:王二叔 乙:王二婶 丙:三 叔 丁:三 刚 内容简介: 剧中四位人物性格开朗、本分达理,厚道朴实,关系亲密。在为参加学校的一次教育活动做提前准备时,三位上了年纪的老农民(甲、乙、丙),由于经受过饥饿,在粮食问题上的严肃、恐惧态度与四号人物(年龄较轻的丁)好面子,满不在乎的思想行为发生了碰撞。情节进行中互相调侃、耍笑,甚至无大无小,而在关键问题上水火不容,又不善说教,以粗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以达到目的,最终表现出他们正直负责的良好美德。 “背的鼓寻槌”的歇后语是“找打”,四位人物分别都说出了这么个字眼,并且甲、乙、丙三位对丁实施了痛打,更寓意着对浪费粮食及不重视粮食生产思想行为的槌打。 《背的鼓寻槌》 # m. |- K/ t1 B! h7 |! d! J S# v
甲:亲爱的,(做飞吻动作)按既定方针办,我走了。 乙:快走、走、走,没神气 丙:不精彩,独角戏(乙在甲背后出场) 甲:干扰,干扰,怪不得不配合了 乙:人家叫他老顽童,总是没有正经样 丙:好着呢,这样才能青春永葆。我来有个事,二哥、二嫂前天我往磨坊送麦完了看下棋, 孙子和他同学骑三轮车回家,半路上捉蛐蛐,车子溜下翻到你地里,压坏玉米十八颗,俩娃拿十八元钱给校长,校长要开一次全校师生大会,表扬孩子自觉又自责,教育学生珍惜粮食,让咱们去配合一下(拿一信函和十八元钱)。 甲:好呀,该配合的。 乙:地是三刚种着的,赔偿要赔他那去。 甲:叫来,喂!在那里,好,来我家(打电话)。 丙:我以为你回来啦,地自己种上了。 甲:咱机械啥都没有,年龄也大了,地到三刚那娃手,打粮食还多,咱拿点流转费算了。 丙:刚才啥神秘兮兮的既定方针。 甲:打电话招呼不回家吃饭,家里不要接,不接不计费。 丙:如果有事呢? 乙:过一分钟再打就要接。 丙:学会抠门了。 甲:他收话费说多少就多少,缴迟了还掐死你。 乙:昨天中午他没回家,面条搁晚上苒糊了,吃的难受劲。 甲:不好吃也要吃,没人养猪。 丙:该是猪吃的,你吃了。 乙:还替狗吃过。 丙:咋回事? 乙:在上海看孙子的时候,我去买包子(丁出场,话被打断)。 丁:二婶,五叔,同志们好。 乙:你看亲肠的。 丁:小侄召之即来,来之能吃,两大碗软面先登记上。 丙:脸好像有些厚 丁:民以食为天,你懂吗 丙:好好好,是是是 乙:四小碗得成 丁:一大盆也行 甲:我想给你拿桶提呢。 丙:坐下,听故事,继续说。 乙:一个大姑娘买包子,馍袋掉地上,蹦出来一个就全不要了,我捡的。 甲:旁边小女孩问你家养了啥狗狗和我们家小黄玩,你嫂说你家有小黄,我们家有老王。 丙:嫂子跟你学,真幽默,这真是… 丙、丁:要得会和你师傅睡! 乙:说的啥?(在丁头上打) 丁:(抱头)咋了嘛?又不是我独个说的。 丙:你啥级别?只许听,别搭话,大上海住了几年么,寻开心事说说。 乙:有一回真开心。一天晚上,一个广场扭秧歌,你哥一到就捞鼓槌 ,人家放架子上敲,他背起来走着敲,架势拉开,甩头、亮掌、指月搅星啥花子都耍了。 丁:给我说一声,我也去炫一回。 丙:展现文化大县,鼓舞之乡人风采。 甲:你去背个大鼓。 乙:别忘了带槌。 丙:夫唱妇随,叫你不要背着鼓寻槌。 乙:见女人都盯他越张的不得了。 甲:那个舞队头也和你搭对一晚上。 丁:半晚上,一晚上问题就大了。 甲:扇你的嘴(欲打丁)。 丙:娃说的对呀(搂着保护丁)只说你咋得能。 乙:还得能呢,第二天一男的搂个女的跳洋人舞。 甲:跳还不算,一下又一下扭头过来看看咱,欺咱不会。 丁:三叔,叫二叔婶给咱学一下哈舞。 丙:咋舞楞,表演。 甲:学就学,来呀。 乙:谁的当都上。 甲:别管,不要管。(拉乙跳探戈舞)好比我站在那地方,这样,贼头鼠脑盯着我。 丁:探戈,看你是情敌。 甲:明知咱不会,他还请你来点高雅的。 乙:你哥搂了一句,你们高雅,我们低俗,说的恰当恰当恰恰当。 丁:婶再接一个当当当当乙当当。 丙:还有啥好事。 乙:没有啥好事,最后回来都是叫人家骂回来的。 甲:到乡下逛,陪一对老菜农绑西红柿蔓,完后菜农送给咱一些菜。 拿多了不好意思,只拿一点点就把人丢了。 丁:又有好故事。 丙:悄着,好好听。 甲:菜农找个菜贩子捎我们一段路,菜贩要收十元钱,菜农和我都拿出十块钱,菜贩说谁坐车收谁的,下车时给,下车给了他十元,说再给十元。 丙:说的十元吗。 乙:一人十元,你乘火车、飞机、轮船俩人买一张票。 丁:对呀,姑娘坐公交,喜欢座位少,坐在小伙大腿上,还要两张票。 乙:还有,买不起菜别进大城市,就会白吃菜。 丁:其实是丢了二分钱,八分钱买个洋蜡找来的。 甲:气的呀,孙子也大了,回老家。 丙:看样子那上海就不是咱西北佬、稼娃呆的地方 乙:确实是,说正事,我给咱搓面去。 丙:别给我搓。 乙:三叔别走,吃我二婶的面只当过生日。 乙:不行,你不来他不知道飙哪里去了。 丙:好,说正事 甲:俩娃逮蛐蛐不小心损坏了你的庄稼,学校校长写的念一下。 乙:声大点,我好听见(离开)。 丁:老王大哥,成老大了。 丙:少废话。 丁:老王大哥,诚邀致函,损坏庄稼,学生自惭,主动…,.(被打断) 甲:啥,啥残。(乙拿着围腰从里走出来) 丙:惭愧的惭,图押韵。 乙:吓死我了。(扭身走开) 丁:主动交来一十八元,品格意识,校内赞传,学生用餐,时有浪费, 最有感触,要算我辈,欲施教育,借此机会,上回讲堂,请先准备。 甲:上讲台当一回教授。 丁:你们生在困难时期,长在动乱时期,那点文化当教授。 丙:过把瘾的教授。三刚你也要去,好调动你的种田积极性。 丁:去么,凑个热闹。 甲:当初我总是抄你作业,教授你当上。 丙:教授字眼从你嘴先出来,你当。 甲:那你别后悔,你也要当个什么。 丙:你的助理。 甲:不对,助理是给马钉掌搬蹄子的,杀猪撕耳朵拽尾巴的。 丁:助教。 甲:对,助教。 丙:你先说怎么讲。 甲:语文、数学、政治、历史都用上。 丁:我当你学生,把教授练一下。 丙:好教授开讲。 甲:先来一首唐诗,镇一下学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乙:幼儿班背的诗镇学生(不出场,里边喊)。 丙:别提镇学生,就算从语文开讲,粮食来之不易。 甲:下来出道题,我国有十三亿人,一人一天一斤粮,一天就要多少斤?这位同学回答。 丁:答,十三亿斤。 甲:正确,加十分。 丁:这题还加分。 丙:站起来回答。 甲:演练呢,不用不用,问:每节火车皮装多少吨,助教你说。 丙:真成助教咧,六十吨吧。 甲:问:每节火车皮装六十吨,五十节为一列,一天吃多少列粮食,一年要吃多少列粮食。 丙:说明用量巨大。 丁:请教授配发一部计算器。 甲:再配个秘书不要。 丁:秘书有现成的,三叔刍初给你当秘书,让你抄作业,给我也当一回。 丙:不要开玩笑,留作课外作业,百分之三十粮食供肉蛋奶消耗,也算进去。 甲:着重讲受饿,无法形容的难受,简直把人饿的学虱子叫呢。 丙:学虱子叫就是形容词。 丁:虱子怎么叫?让我们听一下。 甲:学虱子叫吗?虱子叫,(有难色)请助教来。 丙:助理是给马钉掌搬蹄子的,助教是学虱子叫的,带个助字就这样。 甲:后悔了,想夺权? 丙:我要求卸掉我的职称。 甲:不行,我一人讲好像饿了我一个,其实饿了一层人。 丁:同学们想不想听虱子叫?(互动一下) (齐喊)想听! 丁:助教上! 丙:虱嘴张得好像能吞一粒黄豆,其实叫不出声来。 丁:为什么叫不出声? 丙:人身上没营养,虱子也倒霉了。没能量,包括人捉虱,虱宁死不跑,跑不动。 丁:虱子长啥样? 丙:就像芝麻粒,一头长嘴中间长腿。 丁:芝麻张嘴吞黄豆。 甲:好像,好像嘛。 乙:还是助教水平高!(不出场) 丁:那时怎么那么缺粮。 丙:请教授回答。 甲:大锅饭,混着干,生产力也不发达,更怕的是运动多,爱折腾。 丁:政治教授。 丙:历史教授,亲身经历的历史,后来田到户粮过关就是验证。 甲:还有什么问题,同学们提。 丁:就我一个学生还们呢! 甲:下一个科目,三刚收钱。给你,两个娃赔偿的十八块。 丁:什么,收小娃钱,倒势死了! 丙:你的庄稼呀。 丁:我有十八颗不多,没十八颗不少,一元一颗.我成俄国人了啦? 甲:咱为配合学校教育学生,你放严肃点。 丁:哈哈,严肃(唱)今天的太阳西边出来了,二叔的字典有了严肃了。 丙:少和我们对抗。 丁:睡炕,有电褥子,都睡床。 甲:背的鼓寻槌呢,你搬蹄子上(甲、丙动手)。 丁:(唱)抡起我铜锤铁疙瘩,两个老家伙不行啦。 (乙从背后出现,撕丁双耳,甲乙丙三人合着将丁搬倒) 丁:妈呀、妈呀……耳朵掉了,耳朵掉了。 乙:哎、哎、哎,叫慢点,妈就能答得急了。 甲:(挥拳)我叫你有十八颗不多,我叫你没十八颗不少(丙阻挡)。 丙:娃呀,现在睡的啥? 乙:床上冷,给娃把电褥子开开(拧丁耳朵)。 丁:新产品,开关是拧的。 甲:是推的,我来推(用拳头在丁身上推)。 丁:心咋这黑的,放不放,不放我就翻脸啦。 乙:我还帮你翻,向左转。 丙:向左翻。 乙:向右翻。 甲:三英战吕布,这么精彩,可惜没人录像鼓掌。 丁:三英还有女将? 甲:我大哥休假,事交给佘太君了。 丁:越说越得能,还会穿越 丙:这鸭子,煮了九九八十二滚,浑身熟了,就嘴还能呱嗒。 乙:电饭锅开到高档上(拧耳朵)。 丙:那边,这边是电褥子开关(乙拧丁双耳)。 丁:妈呀妈呀。 乙:哎。 丁:求饶了,求饶了 甲:光叫妈不行,叫了大才饶你。(大为地方方言,指父亲) 丙:快叫大。 甲:咋还有俩大。 丙:那你凭个啥。 甲:妈是妈,大是大。妈不是大,大不比妈。妈多不怕,来源明确,只能从一人身上掉下。大多了不行,不验三滴血,难分谁的娃。 丙:验过三滴血,我才是真大。 乙:胡吹八打,正经事当耍(把甲、丙两人头往一块碰,丁趁机站起)。 甲:干啥嘛,恶气还没有出完呢! 丁:三个蚧蚪娃真能把人整成鳖。 甲:说的啥!(拳头高举起) 丁:说我是鳖,甲鱼。 甲:还有啥。 丁:乌龟王八。 乙:乖了,我给咱擀面去(离场)。 甲:因为我们生在困难时期,肯定把不重视粮食生产的,爱浪费粮食的,都看是背鼓寻槌的。(甲乙同时说背鼓寻槌的) 丙:先来教育你。 甲:站好。 丙:解释民以食为天,要高水平。 丁:吃为头等大事也。 丙:还也上了,怪不得就进门两大碗面。 丁:其实不仅是我,古文说民指士农工商四民,我认为还有官员、学生以及所有人,哪怕是总统、总理、总书记都要吃饭,并且为天,首位重要。 甲:正确,加十分。 丙:作为专业种田者,有十八颗不多,没十八颗不少,对吗? 丁:大错特错,罪该万死! 甲:只可饶打,不能加分,问十天都没有吃饭,将是啥结果。 丁:不能生产,社会动乱。 甲:错,扣十分! 丙:饿死了,才安宁呢。 甲:你我走在荒漠里,只剩一个馍,谁吃? 丁:我吃! 甲:扣十分。 丙:这分我来打,说为什么你吃? 丁:我有劲了,可以背教授走。 丙:背个活的加十分,背个什么的加一百分。 乙:(乙出场)都洗手,我给咱准备下面。 甲:离下课还有十分钟。 乙:行了吧,一个又一个教授,把人淋死了。 丁:我才过瘾,大小学生,幼儿班学生都当过。 乙:关键是背鼓寻槌的坏学生。 丁:今天我实在是背着鼓把槌寻上了,婶,瓜侄冤枉,我可悬咱村为国家粮食十连增做出最大贡献的。 丙:粮食十连增,浪费风气十一连增! 乙:只提倡光盘不行,更应该舔盘。 甲:这是上边的问题,每年一号文件抓农业,把自己搞得紧张的,粮食大纲有问题。 丙:请教授阐述粮食大纲。 甲:立足本国,努力增产,适当进口,确保安全。 丁:问题在哪? 甲:不完善,应该再加十六字,饿上两年,学会舔盘,有了节约,才能安全。 合:有了节约,才能安全! (全剧完) 陕西省户县甘亭镇六老庵村 王保来:18189209909 ! p8 O% b( v8 P3 b
5 A4 B1 Q2 T- G
6 M( B8 \# r8 n* z* H. o" ?3 N, Z2 P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