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g. j- s$ E+ N5 b6 D
! J( _' k+ _' \: i$ v3 }+ V$ f: d. R" s4 X8 p4 W$ {; L
6月28日每日聚焦8 M- ]' }. U( Q
家庭主要成员丧失劳动力,帮扶措施填写的却是打零工和种植养殖;
9 k: ?4 |: ?& W' d d7 b同一时间填写的四书一表,签名和帮扶内容字迹不一;; P9 P( \2 _/ K/ r: l! a
说好的中蜂养殖,三个月过去了贫困户连蜜蜂的影子都没见上。 O9 B0 p3 e: z D7 E$ B& V k; G
上述在扶贫攻坚中出现的问题,都是记者在户县石井镇走访调查中发现的。* l% n j6 C, k7 @8 r/ ]$ R# S
问题出现了,贫困户自然意见颇多,可为什么各级扶贫干部就是听不见、看不到呢?来看记者的调查报道。& D1 P! H q: K0 U0 }6 n% L7 z; T
马小卫是户县石井镇石东村的村民,因双目失明而丧失劳动力,加之一个孩子还在上大学,今年他们家被新增为贫困户。5 O4 e/ P6 }3 E* n0 _/ `" Z
记者注意到,一对一扶贫干部提出了三项产业帮扶措施,其中短期产业是打零工,长期产业是种植业和养殖业。7 R! P$ L7 z/ [( [2 D
可田秋杰告诉我们说,因为家里离不开人,所以自己无法打零工。而种植业和养殖业只是在当初挂牌的时候谈了一下,就再也没有消息了。
' F2 |8 W. X% R) P( M+ k马小卫妻子田秋杰:
8 H5 `$ ]3 o; e# z& _# m我没见过,打电话原先打电话,今年连一天活也没做,过年到现在,人一直不好。
1 C/ b1 Q: S! t! x石井镇曲峪河村是重点贫困村,村委会内张贴着贫困人员名单,每一位贫困户都建好了档案。
( a- u. s' a! y+ `可是记者在仔细观察了这些档案后发现,贫困户高智理的档案里,补充的扶贫计划书里,一对一帮扶干部刘建军不但没有填写入户时间,而且签名和四书上的签名完全不一样。
: K" @, f) o! x/ `刘建军
& u& T6 H$ J, t0 z$ H% M5 j8 f我不清楚,我的字比较小一点。/ @, b) {% E& m" K9 e
贫困户雒林林的档案
5 a4 W. `5 ?# ]$ C$ A7 m在贫困户雒林林的档案里,记者看到了一份孙作填写的补充扶贫计划书,签名和内容字体不一样。
8 Q" }: L* F. w记者打电话询问,他解释说,自己填写这份表时,手受伤了所以两个字体不一样。此外,对于自己一对一帮扶的贫困户雒林林的家庭情况,孙作掌握的也不太准确。
/ a( z1 [, a0 q6 F0 i2 ^! g记者在贫困户屈加虎的档案中发现,自主创业书上填写的是养鸡,可是他的脱贫明白卡的帮扶项目却是中蜂养殖。/ {; z1 J% z! T
在屈加虎家,他告诉我们,因为整个村产业扶贫项目是中蜂养殖,所以前后两任帮扶干部在征求了他的意见之后,给出的帮扶措施都是养蜂。计划说了一遍又一遍,可三个月过去了,连蜜蜂的影子都没看见,更别说有什么成效了。/ F6 [/ i d9 y! ~+ s/ w/ m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
9 J" O/ |5 v# T9 F在调研我市精准扶贫工作时多次强调,* P3 c1 K: Z G% ^
扶贫干部,要详尽掌握全村每一户贫困户的情况,要真心实意的结穷亲,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帮扶工作。
' Y; T1 r" S9 c( M+ j H' Y从记者在户县石井镇的走访调查中不难发现,这个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至少存在项目安排、措施到户、脱贫成效这三个不精准。而究其根源,则是干部作风不实、不细,没有认真研究帮扶办法。我们希望,每一名扶贫干部都发自内心的关心结对的贫困户,一点一滴的帮助他们,共同把日子过好。
, e# }, \$ w" g/ ]$ R+ G: A8 x) A1 G2 m3 |9 E
& [- R) J9 m: _$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