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腊八粥的传说,很多很多,今天我不管它有多少个版本,因为我对这些没有兴趣。我要说的是我家腊八粥的今昔。 : n9 h2 @; E. R# |5 p Z8 b4 A
记忆中我最初吃的的腊八粥,是你爷爷做的。六十年代的末期和七十年代的初期,户县农村大部分都是缺吃少穿。我们村里的我们家,更有甚者。爷爷把我们生产队分的玉米剥下来后拿到电磨房舛好后,用锅烧熟,炒一小锅白菜、白萝卜、腊八萝卜,再放一点豆腐,倒在腊八粥里,放点油盐一搅就行了。那个年代的我吃上一碗,还想吃第二碗,第二碗吃完还想偷偷舀上笫三碗。- W3 n' I, v% S* ]
八十年代初期的腊八粥是我母亲做的。这个时期是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包产到户后,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母亲做的腊八粥沿袭了我爷爷的煮法外,她的突破性在于给锅里放进了大肉,即臊子,所以腊八锅里比我爷爷做的多了一些油花花。5 c8 J7 O( L9 b, T9 r2 k
九十年代后的腊八粥基本是我老婆做的。她的‘’先进经验‘’基本上是跟我家“西安”和“北京人”学的。她第一次看到我嫂子过年做包子馅儿不用臊子粉条豆腐,而是用萝卜生肉搅拌;后来她又看到我的弟媳妇儿包饺子时,把鸡蛋打在肉馅里,用花椒油把葱姜沫一泼,和佐料搅拌在一起。由于这些经验的积累,所以她做的腊八粥,在我母亲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比如给里面加上豆子、花生米。素菜也由原来比较单一的红萝卜白菜,又加进了木耳、西红柿、韭菜筹。不过这一时期,不知因什么原因我对腊八粥没有兴趣了。后来由于孩子大了,竟然好多年没有做过腊八粥。) k; P6 T) A' V' x- s2 G, l
也许是一种怀旧,也许想换一种口味儿,也许是几年没有吃杂粮玉米了,今年老婆竟然做起了腊八粥。早上当我第一碗端起腊八粥时,想到了以上的文字,是为我家腊八粥的今昔。
; S# s6 ~) U+ w: P' l5 A
8 l0 H, U8 C* i! d
3 {- u0 p5 X# ~) v% Q+ l# ~" L! U/ W! _# Q$ z& k. j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