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诊之看察 (1)舌之与苔,首须辨识;苔为苔垢,舌是本质。苔察气病,舌候血疾;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邪气浅深,察苔可知;脏腑虚实,舌质可识。 0 Q" }8 P. P! T! q' t
(2)舌苔变化,各有分部:舌尖心肺,中央胃腑,舌根属肾,四畔脾土,舌之两旁。肝胆地步;另有一法,三脘分看,尖上根下,舌中中脘。 7 j' F, D. Q4 O- L- _3 h X5 C$ g
(3)辨舌津液,润燥滑涩。润多正常,湿厚属湿。润而多津,滑苔之色。涩又浮粗。燥则津劫。
: t& q. t/ L# _( v; s% O(4)有神无神,别在荣枯。荣为荣润,津液充布;红润鲜明,气血丰富。枯无血色。正气将竭,津乏干枯,病属危急。
# D1 A& \% S$ l(5)红舌主热,尚多分别。心火上炎,舌尖色赤。红在舌边,肝胆有热。温病初期,尖边多赤;见于杂病,心肝之色;头痛失眠,烦躁便实。红色鲜艳,亦各有殊;温病热甚,杂病阴虚。舌心干红,阴液被劫。光嫩无津,为镜面舌;病多主凶,津液枯竭。若气血虚,淡红舌质。 2 m. W- D# B2 O6 @# Z' t* l
(6)绛色深红,温热传营。纯绛鲜泽,包络热盛。干枯而萎。涸竭肾阴;兼见嗌干。大命将倾。更有一种,绛舌少苔,甚至舌裂,阴液将殆。绛舌粘腻,似苔非苔,湿邪挟浊,芳香宣开。望之若干,扪之有津,津液已伤,湿热熏蒸,浊痰蒙窍,清泄生津。
' w- X" {0 e5 }( {(7)紫舌主病,有阳有阴;有苔无苔,主要区分。润燥深淡,满舌或斑,主病不同,轻重两般。黄苔紫舌,脏腑积热;兼见干燥,通下为急。舌见青紫,浮苔滑润。伤寒初,直中三阴。瘀血之病,舌紫且晦,一般滑润,或见灰苔,重则满舌,轻则斑块;痛久入络,与此同类。酒客成积,舌多紫斑。中心白滑,醉后伤寒。紫舌肿大,酒毒为患,冲心危险,性命难挽。
# H2 [$ Y U- H9 }& g; y8 D(8)蓝色变化,略如紫舌;尚能生苔,正气未竭。光蓝无苔,色萎不泽,证极危险,元气败绝。蓝不满舌,主证各别:瘟疫秽浊,兼苔粉白;黄腻浊苔,湿温郁热;苔滑中蓝,湿痰之舌。 - ^& y! S, i" D8 i
(9)黑主重病,有阴有阳:嫩滑湿润,寒极为殃;粗涩干焦,热极所伤。血已败坏。古称死证。辨准早救,或可得胜。
+ E3 A( L% j2 q$ \+ h, t0 [(10)苍老娇嫩,亦要分析:坚敛苍老,实热壅结,神气尚存,病多属实;浮肿虚寒,亦属痰湿。娇嫩齿印。虚弱之识。 8 M3 q* v2 O. @9 R5 C
(11)纹剥芒刺,各有标志:纹在舌质,几如碎瓷,血虚热甚,亦见阴虚。剥如剥落,一块光洁,阴伤现象,每难填没。病情更重,整舌剥脱。舌生芒刺,有黑黄色,不论前后,化燥之志。舌体胀大,痰饮热湿。舌体瘦瘪,诸虚证急。 8 \" V. o- v h9 C6 ?. p9 E, g0 n
(12)软而柔和,正常舌质,运动灵活,气血相得。痿绛阴亏,运动无力,色见淡红,气血虚极。舌体强硬,风火痰别:舌强瘫痪,心脾风入;赤肿而硬,心火已极;痰肿而硬,苔浊灰色。舌之伸舒,常人自如;倘伸无力,颤动属虚。舌欲舒伸,根如线牵,其因有三,燥寒痰涎,均病筋脉,舌强语蹇。燥干寒急,风痰粘连。舌舒痰热,麻痹虚证。歪于一侧,风中络证。吐弄舐唇,心脾积热,小儿惊风,常可见得。舌忽缩短,干红阴损;白润寒凝;粘腻痰卷。 % i1 M( L9 N4 o6 I
(13)有根无根,亦须分别,中气存亡,有关得失。有根之苔,从舌生来,紧贴舌面,均匀铺开。无根之苔,厚苔一片,四围净洁,如涂舌面。 6 U) c" F# ?7 x! W5 B
(14)苔厚苔薄,内外邪结。表寒均薄,兼证各别;邪积苔厚,内证多实。腐苔松厚,揩之即去,正将化邪,阳气有余。腻则粘舌,刮亦不脱,痰湿踞中,阳被阴遏。腐苔如霉,或如腐脓,胃气败坏,或有内痈。
5 P/ q$ O1 b" L" M) Q0 O(15)苔布满舌,邪气散漫,表证薄白;白腻属痰,用药宜慎,防多变幻。苔生一偏,中后或前,或左或右,按部钻研。苔色变换,顺逆可寻:由白而黄,黄退生新,此为顺象,邪解正胜。白黄灰黑,逐渐加甚,正气不支,病邪日深。苔若骤退,不由渐化,邪气内陷,病危可怕。 8 Q; |' @2 P1 y- y
(16)食物染苔,注意分别。枇杷橄榄,变黄变黑。甜酸咸物,色酒果汁,均能染苔,多白润舌。
* ?! ]8 P5 ]- L7 o. K3 E(17)白苔主表,并湿虚寒。苔白而滑,外感风寒。白苔舌红,风温初染。白苔转黄,邪气内传。白苔绛底,湿遏热伏。白苔粘腻,痰湿内搏。白苔湿润,边尖齿印,并兼胖舌,湿痰之证。虚证白苔,望之明净,舌多嫩滑,阳虚之证。 7 f. e. n9 k4 x( v; j, T
(18)黄苔主病,属里属热。微黄不燥,初传当别;黄而干燥,里热已极。舌苔黄聚,阳明腑实。燥生黑刺,或者发裂,均为热深,阴液消失。黄而滑腻,痰湿热结。以上黄苔,均属热实。别有一种,淡松花色,色黄而淡,胖嫩舌质,津润而冷,脾虚有湿。
+ C u) \+ F& B: _1 b# H1 [(19)灰苔主病,寒热阴阳,辨在润燥,察之当详。由黄转灰,苔燥干厚,伤寒传经;里热证候。苔由骤见,并无积垢,薄而滑润,三阴证候。苔灰微黑,滑润舌质,痰饮水肿,细辨自识。
* Z3 K" [2 s1 Z8 U(20)黑苔与灰,辨证相近,灰黑渐来,里热日深。黑而燥裂,津伤热盛。苔根黑燥,下焦热甚。均属实热,急下存阴。黑而滑润,阴寒直中;杂病阳虚,苔亦相同。另一种人,平素痰饮,舌常灰黑,舌面滑润。证无险恶,切勿惊心。
5 s( z6 {' L6 o( U(21)平素体质,舌苔有别。常见多苔,灰黄或白,病在脾胃,属于湿热;至有病时,苔反薄脱,中气不足,留心辨识。舌赤无苔,尖边红点,见于平时,阴亏可验。
l) d0 B- J' \+ v3 P4 w1 y(22)润燥厚薄,可知邪正;察舌关键,辨证纲领。润为津存,燥乃热乘;厚是病进;薄为邪轻。结合苔色,病情自明。若因饮食,混冲当侦。诊而后食,厚薄分清;诊而后饮,润燥分明。以上舌苔,牢记当真;临证不惑,运用要灵 . [: D/ C6 ]# Y! k2 _
一、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有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麻痘惊疳全占验。 二、五脏平脉歌浮为心肺,沉为肾肝,脾胃中州,浮沉之间。 心脉之浮,浮大而散;肺脉之浮,浮涩而短; 肝脉之沉,沉而弦长;肾脉之沉,沉实而濡; 脾胃属土,脉宜和缓,命为相火,左寸同断。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是谓平脉。 太过实强,病生于外,不及虚微,病生于内。 春得秋脉,死在金日,五脏准此,推之不失。 四时百病,胃气为本,脉贵有神,不可不审。 三、针灸歌诀1、五输穴歌少商鱼际与大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隐白大都足太阴,太白商丘并阴陵,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属,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关冲液门中诸焦,阳池支沟天井找,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2、十二原穴歌肺原太渊肾太溪,心包大陵太白脾, 心原神门肝太冲,小肠腕骨焦阳池, 膀腕京骨冲阳胃,大肠合谷胆丘墟, 3、十五络穴歌肺络列缺偏大肠,脾络公孙胃丰隆, 小肠支正心通里,膀胱飞扬肾大钟, 心包内关三焦外,肝络蠢沟胆光明, 脾之大络是大包,任络鸠尾督长强。 4、十二募穴歌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 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 胃募中脘脾章门,三焦募在石门穴, 膻中穴是包络募,从阴引阳是妙诀。 5、下合穴歌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 膀胱委中胆阳陵,三焦下合属委阳。 6、八会穴歌脏会章门腑中脘,髓筋绝骨阳陵泉, 骨会大杼脉太渊,血会膈俞气膻中。 7、八脉交会穴歌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税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8、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炔,面口合谷收 后人更增: 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 酸病取阿是,急救刺水沟。 9、十二经营气流注顺序歌: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续, 手阴脏手阳手头,足阴足腹阳头足。 10、十二经背腧穴歌胸三肺俞四厥阴,心五肝九胆十临,
P& D; I8 I, @ K; y十一脾俞十二胃,腰一三焦腰二肾, P* S$ o4 P- z' ~! V
腰四骶一大小肠,膀胱骶二椎外寻。 11、难经五腧穴主治歌难经详论五腧穴,井穴专主心下满, 荥穴泻火主身热,俞治体重与节痛, 经主喘咳并寒热,合当逆气而下泄。 5 [: A5 W7 r- L, w
四、经穴歌手太阴(肺)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 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拇指白肉际,少商甲角如韭叶。 手阳明(大肠) 二十大肠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济,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迎香列。 足阳明(胃)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呈, 地仓大迎下颊车,下关头维走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 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与梁门, 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 水道归来气冲穴,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行, 下巨虚上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 内庭穴在二趾缝,次趾甲角厉兑停。 足太阴(脾) 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趾头, 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直上三阴交, 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投, 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候, 胸乡周容大包上,从足经腹向胸走。 手少阴(心) 手少阴心起极泉,青灵少海灵道全, 通里阴郄神门穴,少府少冲小指接。 手太阳(小肠) 手太阳经小肠穴,少泽先行小指末, 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须同养老列, 支正小海上肩贞,臑俞天宗秉风合, 曲垣肩外复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 此经穴数一十九,还有颧髎入听宫。 足太阳(膀胱) 六十七穴足太阳,睛明目内红肉藏, 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寸半上承光, 通天络却下玉枕,天柱发际大筋上, 大杼风门肺厥阴,心俞督俞膈俞当, 肝胆脾胃具挨次,三焦肾俞海大肠, 关元小肠到膀胱,中膂白环寸半量, 上次中下四髎穴,一空一空骶孔藏, 会阳尾骨外边取,附分脊背第二行, 魄户膏肓神堂寓,譩譆膈关魂门详, 阳纲意舍胃仓随,肓门志室至胞肓, 二十一椎秩边是,承扶臀股纹中央, 殷门浮郄委阳至,委中合阳承筋量, 承山飞扬跗阳继,昆仑仆参申脉堂, 金门京骨束骨跟,通谷至阴小趾旁。 足少阴(肾) 少阴经穴二十七,涌泉然谷与太溪, 大钟水泉与照海,复溜交信筑宾派, 阴谷膝内辅骨后,以上从足至膝求, 横骨大赫连气穴,四满中注肓俞脐, 商曲石关阴都密, 通谷幽门一寸取, 步廊神封膺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毕。 手厥阴(心包) 九穴心包手厥阴,天池天泉曲泽深, 郄门间使内关对,大陵劳宫中冲寻。 手少阳(三焦) 三焦经穴二十三,关冲液门中渚间, 阳池外关支沟正,会宗三阳四渎长, 天井清冷渊消烁,臑会肩髎天髎堂, 天牖翳风瘛脉青,颅息角孙耳门当, 和髎耳前发际边,丝竹空在眉外藏。 足少阳(胆) 足少阳起瞳子髎,四十四穴君记牢, 听会上关頷厌集,悬颅悬厘曲鬓分, 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交, 阳白临泣目窗开,正营承灵脑空怀, 风池肩井与渊腋,辄筋日月京门结, 带脉五枢维道连,居髎环跳风市间, 中渎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宜, 阳辅悬钟丘墟外,临泣地五会侠溪 四趾外端足窍阴,胆经经穴仔细扪。 足厥阴(肝) 一十四穴足厥阴,大敦行间太冲寻, 中封蠡沟中都近,膝关曲泉阴包临, 五里阴廉急脉寻,章门仰望见期门。 督脉 督脉行于背中央,二十八穴始长强, 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中枢长, 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开, 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 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 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内完。 任脉 任脉中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二阴间, 曲骨之上中极在,关门石门气海边, 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 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连, 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端。 回阳九针歌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 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五、12个急证的针灸处方歌诀1、晕厥——水沟 中冲 涌泉 足三里。3 u+ a+ C' W: k0 c
口诀:晕厥要在山里涌泉边的水沟中冲醒。
) P7 }) B' Y u9 D; A2、虚脱——素膠 水沟 内关。
. f$ q1 L, u- K' c/ i8 A口诀:虚脱要速(素)关水沟。2 W2 I1 w; E3 R* T7 S
3、抽搐——百会 印堂 人中 合谷 太冲。$ ]4 p. X9 l: a; e
口诀:堂中(人中)百合气味太冲,引发抽搐。1 T! g2 T2 \0 t' |. N: \# h
4、中风闭证——十二井穴 水沟 太冲 丰隆。+ C) b* l% A5 C3 r' P( D: Q* P
口诀:中风是由于十二条水沟臭气太冲,轰(丰)隆一声倒地所致。. t g. U# M% y' k# D
5、中风脱证——关元 神阙(隔姜灸)。汗出配阴郄(xì)、复溜,小便失配三阴交。
1 X3 s V5 ?9 P+ L' T口诀:中风脱证会元神出窍0 U3 x. u% K7 |
6、痛经——(实证)中极、次髎、地机。(虚症)气海 关元 足三里 三阴交。2 x1 l; y$ l* [1 i' M# ?0 i
口诀:实痛是中计(中极)吃了(次髎)低级(地机)食品。虚痛是三阴天在山里太久气海没有关圆(元)。* D' m# O3 U2 E- G p/ S
7、内脏绞痛. T( ^- M; ^+ E3 |$ \
(1)心绞痛——心俞 厥阴俞 内关 膻中。
3 l+ ~5 I2 y& c( V口诀:心绞痛到内堂休息,心越平静,感觉应越好。
- J# o, W; X4 T% }(2)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俞 肝俞 日月 期门阳陵泉 胆囊穴。
4 e/ o, |9 X/ F3 a: b, U口诀:胆囊疾病主治肝胆,日月不停,其(期)门自通,扬名(陵)全靠这。1 C- Y% D" A* U5 @& w0 p
(3)胆道蛔虫症——迎香透四白 鸠尾透日月 胆囊穴中脘 阳陵泉。
5 T1 P; o" b0 z1 b2 V f口诀:九尾偷日月,您想(迎香)偷肆佰?阳陵泉边过,胆怯早中晚。1 t3 e6 k1 D( C. c1 |( |
(4)肾绞痛——肾俞 三焦俞 关元 阴陵泉 三阴交。7 t, N- D# [9 x ]& C
口诀:肾绞痛只要自大观园的阳陵泉,三叫三应肾即愈。
6 r, w' e# v" I) K. Q! B: g4 G8、牙痛——合谷 下关 颊车。3 M9 q3 P: k3 C$ _0 ] I. {
口诀:何故(合谷)下车?牙痛啊。4 u& o6 ^, o9 c5 I: q6 Y
9、高热——大椎 十二井 十宣 曲池 合谷。
6 N" `, e o8 c口诀:高热何故拿十二斤大锥去池边?是宣发热气。
1 U# C# }6 t2 N3 {4 e2 p3 g( `10、血管性头痛
# e5 d. `) J: {! {(1)外感头痛——百会 太阳 风池 合谷。
" _. z5 a! S/ @5 n口诀:何故(合谷)太阳风总拜会(百会)我?让我头痛啊!
& U: N% p0 E1 l# q; n(2)内伤头痛
6 U8 a, i5 |9 ]6 `) u2 jA、肝阳头痛——百会 风池 太冲 太溪。
1 C: [, f, Y8 ?4 u$ z* c口诀:慈(池)禧(溪)拜会太宗(太冲),大怒,肝阳直线上亢。
5 L& a6 c" E2 j! R* q1 LB、肾虚头痛——百会 肾俞 脾俞 足三里。. h3 G7 U9 g/ s# V+ e* ~6 n/ e
口诀:走三里路拜会朋友,友曰:我脾肾俱虚,肾亏头痛也。
5 O5 B& [' ]' J a6 R, pC 、血虚头痛——百会 心俞 脾俞 足三里。9 z. L3 n0 l2 Q# J5 j h
口诀:走三里路拜会朋友,友曰:我心脾两虚,血虚头痛也。
6 U+ \7 V, I7 H' D0 T" q5 vD、痰浊头痛——头维 太阳 丰隆 阴陵泉。
+ V# ^0 L& b+ l3 l/ o0 o( E- x& |痰浊头痛会引起头围、太阳穴丰隆,可能是阴陵泉浊气太盛所致。' U1 M; U8 }# l. ~; j/ O z1 u9 d
E、淤血头痛——阿是穴 合谷 血海 三阴交。0 |, g- `' x* I; h1 Q
血淤何故头痛?是三股阴气交会(即三阴交)于血海是也!
w4 {4 d/ `* g( X11、急性腰扭伤——肾俞 腰眼 委中。
: m8 S$ {; E) I+ x% G3 }/ [, M4 M; _8 R4 o腰扭伤自己在肾部腰眼处揉揉,再放首娓娓中听的曲子。! x2 Z! R0 V; ^- {. ^2 N& A( V
12、呕吐——中脘 内关 足三里。
" J9 y+ ?, m Z e! s+ m在关内走三里地中脘不舒服,吐了。 六、医学三字经医学源流第一! F4 V3 M5 T. ]' c# N: [! X. e, A
医之始 本岐黄 灵枢作 素问详 难经出 更洋洋 越汉季 有南阳 六经辨 圣道彰 & t% @. y0 _5 q& \/ I
伤寒着 金匮藏 垂方法 立津梁 李唐后 有千金 外台继 重医林 后作者 渐浸淫
1 \8 ?. o5 v+ D c9 o: T6 ]红紫色 郑卫音 迨东垣 重脾胃 温燥行 升清气 虽未醇 亦足贵 若河间 专主火 8 C# y( I: {! ^9 d
遵之经 断自我 一二方 奇而妥 丹溪出 罕与俦 阴宜补 阳勿浮 杂病法 四字求
! Z! q7 w$ p2 k1 q+ N5 _若子和 主攻破 中病良 勿太过 四大家 声名噪 必读书 错名号 明以后 须酌量 m+ w/ w7 {. Y7 V: ?, W) u
详而备 王肯堂 薛氏按 说骑墙 士材说 守其常 景岳出 着新方 石顽续 温补乡 . g* Y$ O; U* W- N3 X* G$ G
献可论 合二张 诊脉法 濒湖昂 数子着 各一长 揆诸古 亦荒唐 长沙室 尚徬徨 % m: S0 Q, l* ^' g" W H
惟韵伯 能宪章 徐尤着 本喻昌 大作者 推钱唐 取法上 得慈航
7 g; U# T6 E5 M# Y0 C中风第二 9 t8 X5 ~; L& Z
人百病 首中风 骤然得 八方通 闭与脱 大不同 开邪闭 续命雄 回气脱 参附功
6 [2 L5 c7 h0 s f: G顾其名 思其义 若舍风 非其治 火气痰 三子备 不为中 名为类 合而言 小家伎 * i( {# {5 y: ?+ {$ }9 c% E! l
瘖喎邪 昏仆地 急救先 柔润次 填窍方 宗金匮
# ^; ]7 A' Y& g- y; u" ?虚痨第三
7 \/ S% ~0 f( _8 t虚痨病 从何起 七情伤 上损是 归脾汤 二阳旨 下损由 房帏弥 伤元阳 亏肾水) a C( \+ Z3 I, P: M9 V- ^" m0 z
肾水亏 六味拟 元阳伤 八味使 各医书 伎止此 甘药调 回生理 建中汤 金匮轨
& h4 L& t! A3 n0 H薯蓣丸 风气弭 蟅虫丸 干血以 二神方 能起死
# @' ~1 p+ m# ]* Y9 f, H咳嗽第四 ( u r$ F$ @, w
气上呛 咳嗽生 肺最重 胃非轻 肺如钟 撞则鸣 风寒入 外撞鸣 痨损积 内撞鸣 4 Q6 S/ r* J6 N2 x' g- D
谁治外 六安行 谁治内 虚痨程 挟水气 小龙平 兼郁火 小柴清 姜细味 一齐烹 % D/ ]; [6 @5 {# Y/ j+ k
长沙法 细而精
$ t5 `: T% ]: T% R, \0 d疟疾第五
( F0 f! ~ u- n4 h疟为病 属少阳 寒与热 若回翔 日一发 亦无伤 三日作 势猖狂 治之法 小柴方 / b6 L" p: j0 T. ^2 ~ {3 m
热偏盛 加清凉 寒偏重 加桂姜 邪气盛 去参良 常山入 力倍强 大虚者 独参汤
- U. A- B$ H+ ~( Z2 j单寒牡 理中匡 单热瘅 白虎详 法外法 辨微茫 消阴翳 制阳光 太仆注 慎勿忘
" p, J9 l7 H2 h$ K+ T2 _$ S痢疾第六
2 ^6 ~/ E% v9 T9 U湿热伤 赤白痢 热胜湿 赤痢渍 湿胜热 白痢坠 调行箴 须切记 芍药汤 热盛饵 ' t3 m; @0 N2 t' U Y& [/ T
平胃加 寒湿试 热不休 死不治 痢门方 皆所忌 桂葛投 鼓邪出 外疏通 内畅遂
+ H2 g% [- v# ~5 e3 R嘉言书 独得闷 寓意存 补金匮
4 C, d1 _: c, X7 ^( @- j0 D心腹痛胸痹第七
( S K; U8 `1 X- r, g7 O心胃疼 有九种 辨虚实 明轻重 痛不通 气血壅 通不痛 调和奉 一虫痛 乌梅圆 4 i- j. a2 m2 l
二注痛 苏合研 三气痛 香苏专 四血痛 失笑先 五悸痛 妙香诠 六食痛 平胃煎 ( K7 ]4 ], K# I% A
七饮痛 二陈咽 八冷痛 理中全 九热痛 金铃痊 腹中痛 照诸篇 金匮法 可回天 ; i1 G1 J( P# q. U8 a4 {
诸方论 耍拳拳 又胸痹 非偶然 薤白酒 妙转旋 虚寒者 建中填 " R* u! ]9 `" C+ W, ~' o
隔食反胃第八
5 J( j! U4 v+ m8 B隔食病 津液干 胃脘闭 谷食难 时贤法 左归餐 胃阴展 贲门宽 启膈饮 理一般
E7 V( |1 b4 L, s% n) I7 N3 h6 ~& d/ W推至理 冲脉干 大半夏 加蜜安 金匮秘 仔细看 若反胃 实可叹 朝暮吐 分别看
# L4 [; u! s- Q* v乏火化 属虚寒 吴萸饮 独附丸 六君类 俱神丹
% \9 I$ R' F- z; i气喘第九 / Z L8 l: a7 j0 J
喘促症 治分门 卤莽辈 只贞元 阴霾盛 龙雷奔 实喘者 痰饮援 葶苈饮 十枣汤 9 ]; g# E& x }6 W6 m
青龙辈 撤其藩 虚喘者 补而温 桂苓类 肾气论 平衡逆 泄奔豚 真武剂 治其源
( N" U' k& G$ w金水母 主诸坤 六君子 妙难言 他标剂 忘本根
~! h4 Z' G- `, {1 y血症第十 6 C, Z3 P% C' w& l! E. w
血之道 化中焦 本冲任 中溉浇 温肌腠 外逍遥 六淫逼 经道摇 宜表散 麻芍条 ! i z0 F- D+ W' W8 t( Z/ I$ j
七情病 溢如潮 引导法 草姜调 温摄法 理中超 凉泻法 令瘀销 赤豆散 下血标 $ a; ?1 o+ r0 F) I5 h
若黄土 实翘翘 一切血 此方饶
* K# x9 |; g* N5 o/ u @水肿第十一
6 C. G! Z% X1 w( w& w水肿病 有阴阳 便清利 阴水殃 便短缩 阳水伤 五皮饮 元化方 阳水盛 加通防 5 C: P0 S0 `* d9 Z. e6 F
阴水盛 加桂姜 知实肿 萝枳商 知虚肿 参术良 兼喘促 真武汤 从俗好 别低昂
5 I( P0 F& R: U$ d7 l3 ~) L五水辨 金匮详 补天手 十二方 肩斯道 物炎凉 5 q% g4 Q, B+ v9 k6 d7 O
胀满蛊胀第十二
/ n+ c0 o4 k! @( [, @/ ]" \胀为病 辨实虚 气骤滞 七气疏 满拒按 七物怯 胀闭痛 三物锄 若虚胀 且踌躇 " J' ^6 ?4 Y( L1 r8 `+ B% C; j
中央健 四旁如 参竺典 大地舆 单腹胀 实难除 山风卦 指南车 易中旨 费居诸
4 x) i4 W' ^7 z% B暑症第十三 ) d3 [: b m: k+ c( X( c3 |: O
伤暑病 动静商 动而得 热为殃 六一散 白虎汤 静而得 起贪凉 恶寒象 热逾常
# ^! ^& Q3 P4 H& _心烦辨 切莫忘 香薷饮 有专长 大顺散 从症方 生脉散 久服康 东垣法 防气伤 \9 e" {1 Y* b2 P# s3 K
杂说起 道弗彰 若精蕴 祖仲师 太阳病 旨在兹 经脉辨 标本歧 临证辨 法外思
8 n- { y1 ^. H& _0 L方两出 大神奇
' p/ U( m) J* J+ F+ A泄泻第十四
3 g8 ?% l# n' Z2 q- a$ j湿气胜 五泻成 胃苓散 厥功宏 湿而热 连芩程 湿而冷 萸附行 湿挟积 麴查迎 ; I& W1 H* g4 A
虚兼湿 参附苓 脾肾泻 近天明 四神服 勿纷更 恒法外 内经精 肠脏说 得其情
- S9 r j' w5 Q! R# w' F泻心类 特丁宁
( r9 N6 z; y, b8 O, p1 f0 e) A眩晕第十五 ! {/ x5 D$ Y: ~
眩晕症 皆属肝 肝风木 相火干 风火动 两相搏 头旋转 眼纷繁 虚痰火 各分观 ( @$ L% I1 W; K5 E
究其指 总一般 痰火亢 大黄安 上虚甚 鹿茸餐 欲下取 求其端 左归饮 正元丹 8 n/ C- I. {' h6 w7 V S, N
呕哕吐第十六 0 W! l- M! ^3 y9 |$ h
呕吐哕 皆属胃 二陈加 时医贵 玉函经 难仿佛 小柴胡 小肠谓 吴茱萸 平酸味
! `1 X4 V4 [3 @% X. o2 w n2 _食已吐 胃热沸 黄草汤 下其气 食不入 火堪畏 黄连汤 为经纬 若呃逆 代赭汇 1 W& S% x& ~; D( f
癫狂痫第十七
7 S- J! N3 ?7 O; {7 _重阳狂 重阴癫 静阴象 动阳宣 狂多实 痰宜蠲 癫虚发 石补天 忽搐搦 痫病然 . @+ F1 w6 b+ ~- \; k
五畜状 吐痰涎 有生病 历岁年 火气亢 芦荟平 痰积锢 丹矾穿 三证本 厥阴愆
7 Y2 l8 g4 i. C/ U体用变 标本迁 伏所主 所因先 收散互 逆从连 和中气 妙转旋 悟到此 治立痊
. {- H% n# V1 V3 w5 G# F五淋癃闭赤白浊遗精第十八
! N3 x' |1 x$ f五淋病 皆热结 膏石劳 气与血 五淋汤 是秘诀 败精淋 加味啜 外冷淋 肾气咽 8 z" E+ P( M' ]5 h) J" `; T
点滴无 名癃闭 气道调 江河决 上窍通 下窍泄 外窍开 水源凿 分利多 医便错
- V( Z$ q8 _% [9 w2 q N7 k浊又殊 窍道别 前饮投 精愈凅 肾套谈 理脾恪 分清饮 佐黄蘗 心肾方 随补缀 % S8 |- G% d% } v$ {" ?8 i$ e9 {
若遗精 另有说 有梦遗 龙胆折 无梦遗 十全设 坎离交 亦不切
$ g1 k- e) p) R" p+ A疝气第十九
! M3 e, z5 [# }; h疝任病 归厥阴 寒筋水 气血寻 狐出入 颓顽麻 喘治气 景岳箴 五苓散 加减斟
9 J4 I3 @4 D9 _, u- ?茴香料 着医林 痛不已 须洗淋 5 V) f. h) t* W. G4 S0 M7 L
痰饮第二十 " z' `: G7 i7 @- J
痰饮源 水气作 燥湿分 治痰略 四饮名 宜斟酌 参五脏 细量度 补和攻 视强弱
s6 J$ m2 Q m3 [4 ?4 E十六方 各凿凿 温药和 博返约 阴霾除 阳光灼 滋润流 时医错 真武汤 水归壑
# L3 ]8 D8 E4 X' i4 O# Q白散方 窥秘钥 6 h) n3 F3 s0 F; R/ c& j
消渴第二十一 " U: Y5 d2 k" K) ~/ j! Z/ j0 {
消渴症 津液干 七味饮 一服安 金匮法 别三般 二阳病 治多端 少阴病 肾气寒
+ o; p+ _: L$ |; B: w% ]厥阴病 乌梅丸 变通妙 燥热餐
6 C0 v3 F2 F7 p- E- ]伤寒瘟疫第二十二
1 V0 L% J4 P, s" U- H伤寒病 极变迁 六经法 有真传 头项痛 太阳编 胃家实 阳明编 眩苦呕 少阳编
( h. Y" {8 G$ f# b吐利痛 太阴编 但欲寐 少阴编 吐蚘渴 厥阴编 长沙论 叹高坚 存津液 是真诠
# D7 Y& U5 R3 {* _ A汗吐下 温清悬 补贵当 方而圆 规矩废 基于今 二陈尚 九味寻 香苏外 平胃临 ( c# q! ]( P: y" `# y' D
汗源涸 耗真阴 邪传变 病日深 目击者 实痛心 医医法 脑后鍼 若瘟疫 治相侔
5 y- [1 m7 x: L* W2 ]: R通圣散 两解求 六法备 汗为尤 达原饮 昧其由 司命者 勿逐流
% U& j- X' ~! d妇人经产杂病第二十三 , `, Q, z# U* t. m' d3 e7 ^
妇人病 四物良 月信准 体自康 渐早至 药宜凉 渐迟至 重桂姜 错杂至 气血伤 ) k8 x q N9 I- H* x9 \
归脾法 主二阳 兼郁结 逍遥长 种玉者 即此详 经闭塞 禁地黄 孕三月 六君尝
- g$ R! a* ]5 s安胎法 寒热商 难产者 保生方 开交骨 归芎乡 血大下 补血汤 脚小指 艾火炀
6 F2 A. y& {" \; S胎衣阻 失笑匡 产后病 生化将 合诸说 俱平常 资顾问 亦勿忘 精而密 长沙室 ) J* O6 C% D% g
妊娠篇 丸散七 桂枝汤 列第一 附半姜 功超轶 内十方 皆法律 气后篇 有神术 ; Z" k; o6 ?' y- Y
小柴胡 首特笔 竹叶汤 风痉疾 阳旦汤 功与匹 腹痛条 须详悉 羊肉汤 污痛諡
& o- X: P: x4 j& O: R2 p. O痛满烦 求枳实 着脐痛 下瘀吉 痛而烦 里热窒 攻凉施 毋固必 杂病门 还熟读 . m- x* w- Y7 o( W! a+ N' D
二十方 效俱速 随证详 难悉录 惟温经 带下服 甘麦汤 脏燥服 药到咽 效可卜
/ d" h2 n7 S0 e3 Q+ Q小儿第二十四
# P* B8 h9 Y3 t小儿病 多伤寒 稚阳体 邪易干 凡发热 太阳观 热未已 变多端 太阳外 仔细看 + Y+ w: L% W! z5 ^4 u
遵法治 危而安 若吐泻 求太阴 吐泻甚 变风淫 慢脾说 即此寻 阴阳证 二太擒 舌诊之看察 (1)舌之与苔,首须辨识;苔为苔垢,舌是本质。苔察气病,舌候血疾;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邪气浅深,察苔可知;脏腑虚实,舌质可识。
+ v: b' d( @$ m9 W2 n4 z7 e(2)舌苔变化,各有分部:舌尖心肺,中央胃腑,舌根属肾,四畔脾土,舌之两旁。肝胆地步;另有一法,三脘分看,尖上根下,舌中中脘。
! ?; ]5 t/ i7 t3 h8 o/ _" m(3)辨舌津液,润燥滑涩。润多正常,湿厚属湿。润而多津,滑苔之色。涩又浮粗。燥则津劫。 0 `' H4 ^, L- j+ d
(4)有神无神,别在荣枯。荣为荣润,津液充布;红润鲜明,气血丰富。枯无血色。正气将竭,津乏干枯,病属危急。 + t, \9 l7 q1 P& j
(5)红舌主热,尚多分别。心火上炎,舌尖色赤。红在舌边,肝胆有热。温病初期,尖边多赤;见于杂病,心肝之色;头痛失眠,烦躁便实。红色鲜艳,亦各有殊;温病热甚,杂病阴虚。舌心干红,阴液被劫。光嫩无津,为镜面舌;病多主凶,津液枯竭。若气血虚,淡红舌质。 ( H6 Z# ?) u) \( y9 W3 T. p2 T4 w
(6)绛色深红,温热传营。纯绛鲜泽,包络热盛。干枯而萎。涸竭肾阴;兼见嗌干。大命将倾。更有一种,绛舌少苔,甚至舌裂,阴液将殆。绛舌粘腻,似苔非苔,湿邪挟浊,芳香宣开。望之若干,扪之有津,津液已伤,湿热熏蒸,浊痰蒙窍,清泄生津。
1 s- D% O$ k5 i; Z! q(7)紫舌主病,有阳有阴;有苔无苔,主要区分。润燥深淡,满舌或斑,主病不同,轻重两般。黄苔紫舌,脏腑积热;兼见干燥,通下为急。舌见青紫,浮苔滑润。伤寒初,直中三阴。瘀血之病,舌紫且晦,一般滑润,或见灰苔,重则满舌,轻则斑块;痛久入络,与此同类。酒客成积,舌多紫斑。中心白滑,醉后伤寒。紫舌肿大,酒毒为患,冲心危险,性命难挽。 8 E# l) {* v1 J! M
(8)蓝色变化,略如紫舌;尚能生苔,正气未竭。光蓝无苔,色萎不泽,证极危险,元气败绝。蓝不满舌,主证各别:瘟疫秽浊,兼苔粉白;黄腻浊苔,湿温郁热;苔滑中蓝,湿痰之舌。
& R6 q+ g3 I, H* s8 S& X(9)黑主重病,有阴有阳:嫩滑湿润,寒极为殃;粗涩干焦,热极所伤。血已败坏。古称死证。辨准早救,或可得胜。
7 o" v( {4 _9 b( r- N( {(10)苍老娇嫩,亦要分析:坚敛苍老,实热壅结,神气尚存,病多属实;浮肿虚寒,亦属痰湿。娇嫩齿印。虚弱之识。 ! f- E3 i: M d
(11)纹剥芒刺,各有标志:纹在舌质,几如碎瓷,血虚热甚,亦见阴虚。剥如剥落,一块光洁,阴伤现象,每难填没。病情更重,整舌剥脱。舌生芒刺,有黑黄色,不论前后,化燥之志。舌体胀大,痰饮热湿。舌体瘦瘪,诸虚证急。 . C6 S/ U [( u5 |5 H- b; {5 o
(12)软而柔和,正常舌质,运动灵活,气血相得。痿绛阴亏,运动无力,色见淡红,气血虚极。舌体强硬,风火痰别:舌强瘫痪,心脾风入;赤肿而硬,心火已极;痰肿而硬,苔浊灰色。舌之伸舒,常人自如;倘伸无力,颤动属虚。舌欲舒伸,根如线牵,其因有三,燥寒痰涎,均病筋脉,舌强语蹇。燥干寒急,风痰粘连。舌舒痰热,麻痹虚证。歪于一侧,风中络证。吐弄舐唇,心脾积热,小儿惊风,常可见得。舌忽缩短,干红阴损;白润寒凝;粘腻痰卷。 - V3 C& _2 Z. [# }6 V( \
(13)有根无根,亦须分别,中气存亡,有关得失。有根之苔,从舌生来,紧贴舌面,均匀铺开。无根之苔,厚苔一片,四围净洁,如涂舌面。 $ t4 T" q s/ y0 t) J* P
(14)苔厚苔薄,内外邪结。表寒均薄,兼证各别;邪积苔厚,内证多实。腐苔松厚,揩之即去,正将化邪,阳气有余。腻则粘舌,刮亦不脱,痰湿踞中,阳被阴遏。腐苔如霉,或如腐脓,胃气败坏,或有内痈。
- `4 V3 y( S6 a: p' Z( n) h(15)苔布满舌,邪气散漫,表证薄白;白腻属痰,用药宜慎,防多变幻。苔生一偏,中后或前,或左或右,按部钻研。苔色变换,顺逆可寻:由白而黄,黄退生新,此为顺象,邪解正胜。白黄灰黑,逐渐加甚,正气不支,病邪日深。苔若骤退,不由渐化,邪气内陷,病危可怕。
$ z: H2 y8 ~+ [(16)食物染苔,注意分别。枇杷橄榄,变黄变黑。甜酸咸物,色酒果汁,均能染苔,多白润舌。 + g6 C, Y# }, ~% ^
(17)白苔主表,并湿虚寒。苔白而滑,外感风寒。白苔舌红,风温初染。白苔转黄,邪气内传。白苔绛底,湿遏热伏。白苔粘腻,痰湿内搏。白苔湿润,边尖齿印,并兼胖舌,湿痰之证。虚证白苔,望之明净,舌多嫩滑,阳虚之证。 5 i9 `. r1 p: T2 u9 h5 L
(18)黄苔主病,属里属热。微黄不燥,初传当别;黄而干燥,里热已极。舌苔黄聚,阳明腑实。燥生黑刺,或者发裂,均为热深,阴液消失。黄而滑腻,痰湿热结。以上黄苔,均属热实。别有一种,淡松花色,色黄而淡,胖嫩舌质,津润而冷,脾虚有湿。 ! ~) X5 E1 k! S* b
(19)灰苔主病,寒热阴阳,辨在润燥,察之当详。由黄转灰,苔燥干厚,伤寒传经;里热证候。苔由骤见,并无积垢,薄而滑润,三阴证候。苔灰微黑,滑润舌质,痰饮水肿,细辨自识。 x6 \6 N& c9 j b8 p, d
(20)黑苔与灰,辨证相近,灰黑渐来,里热日深。黑而燥裂,津伤热盛。苔根黑燥,下焦热甚。均属实热,急下存阴。黑而滑润,阴寒直中;杂病阳虚,苔亦相同。另一种人,平素痰饮,舌常灰黑,舌面滑润。证无险恶,切勿惊心。
3 C4 i4 d. T! r6 r# z% J! E5 X(21)平素体质,舌苔有别。常见多苔,灰黄或白,病在脾胃,属于湿热;至有病时,苔反薄脱,中气不足,留心辨识。舌赤无苔,尖边红点,见于平时,阴亏可验。
V/ `) [: |1 M$ E' W, } N(22)润燥厚薄,可知邪正;察舌关键,辨证纲领。润为津存,燥乃热乘;厚是病进;薄为邪轻。结合苔色,病情自明。若因饮食,混冲当侦。诊而后食,厚薄分清;诊而后饮,润燥分明。以上舌苔,牢记当真;临证不惑,运用要灵 3 U( F/ F0 y* c
一、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有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麻痘惊疳全占验。 二、五脏平脉歌浮为心肺,沉为肾肝,脾胃中州,浮沉之间。 心脉之浮,浮大而散;肺脉之浮,浮涩而短; 肝脉之沉,沉而弦长;肾脉之沉,沉实而濡; 脾胃属土,脉宜和缓,命为相火,左寸同断。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是谓平脉。 太过实强,病生于外,不及虚微,病生于内。 春得秋脉,死在金日,五脏准此,推之不失。 四时百病,胃气为本,脉贵有神,不可不审。 三、针灸歌诀1、五输穴歌少商鱼际与大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隐白大都足太阴,太白商丘并阴陵,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属,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关冲液门中诸焦,阳池支沟天井找,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2、十二原穴歌肺原太渊肾太溪,心包大陵太白脾, 心原神门肝太冲,小肠腕骨焦阳池, 膀腕京骨冲阳胃,大肠合谷胆丘墟, 3、十五络穴歌肺络列缺偏大肠,脾络公孙胃丰隆, 小肠支正心通里,膀胱飞扬肾大钟, 心包内关三焦外,肝络蠢沟胆光明, 脾之大络是大包,任络鸠尾督长强。 4、十二募穴歌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 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 胃募中脘脾章门,三焦募在石门穴, 膻中穴是包络募,从阴引阳是妙诀。 5、下合穴歌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 膀胱委中胆阳陵,三焦下合属委阳。 6、八会穴歌脏会章门腑中脘,髓筋绝骨阳陵泉, 骨会大杼脉太渊,血会膈俞气膻中。 7、八脉交会穴歌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税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8、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炔,面口合谷收 后人更增: 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 酸病取阿是,急救刺水沟。 9、十二经营气流注顺序歌: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续, 手阴脏手阳手头,足阴足腹阳头足。 10、十二经背腧穴歌胸三肺俞四厥阴,心五肝九胆十临,
+ Q+ W& E: C R: c( B& X3 ^- P( d十一脾俞十二胃,腰一三焦腰二肾,7 H" ~5 v0 s8 S! C
腰四骶一大小肠,膀胱骶二椎外寻。 11、难经五腧穴主治歌难经详论五腧穴,井穴专主心下满, 荥穴泻火主身热,俞治体重与节痛, 经主喘咳并寒热,合当逆气而下泄。 B; Q, w& `* M+ A0 O
四、经穴歌手太阴(肺)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 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拇指白肉际,少商甲角如韭叶。 手阳明(大肠) 二十大肠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济,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迎香列。 足阳明(胃)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呈, 地仓大迎下颊车,下关头维走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 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与梁门, 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 水道归来气冲穴,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行, 下巨虚上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 内庭穴在二趾缝,次趾甲角厉兑停。 足太阴(脾) 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趾头, 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直上三阴交, 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投, 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候, 胸乡周容大包上,从足经腹向胸走。 手少阴(心) 手少阴心起极泉,青灵少海灵道全, 通里阴郄神门穴,少府少冲小指接。 手太阳(小肠) 手太阳经小肠穴,少泽先行小指末, 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须同养老列, 支正小海上肩贞,臑俞天宗秉风合, 曲垣肩外复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 此经穴数一十九,还有颧髎入听宫。 足太阳(膀胱) 六十七穴足太阳,睛明目内红肉藏, 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寸半上承光, 通天络却下玉枕,天柱发际大筋上, 大杼风门肺厥阴,心俞督俞膈俞当, 肝胆脾胃具挨次,三焦肾俞海大肠, 关元小肠到膀胱,中膂白环寸半量, 上次中下四髎穴,一空一空骶孔藏, 会阳尾骨外边取,附分脊背第二行, 魄户膏肓神堂寓,譩譆膈关魂门详, 阳纲意舍胃仓随,肓门志室至胞肓, 二十一椎秩边是,承扶臀股纹中央, 殷门浮郄委阳至,委中合阳承筋量, 承山飞扬跗阳继,昆仑仆参申脉堂, 金门京骨束骨跟,通谷至阴小趾旁。 足少阴(肾) 少阴经穴二十七,涌泉然谷与太溪, 大钟水泉与照海,复溜交信筑宾派, 阴谷膝内辅骨后,以上从足至膝求, 横骨大赫连气穴,四满中注肓俞脐, 商曲石关阴都密, 通谷幽门一寸取, 步廊神封膺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毕。 手厥阴(心包) 九穴心包手厥阴,天池天泉曲泽深, 郄门间使内关对,大陵劳宫中冲寻。 手少阳(三焦) 三焦经穴二十三,关冲液门中渚间, 阳池外关支沟正,会宗三阳四渎长, 天井清冷渊消烁,臑会肩髎天髎堂, 天牖翳风瘛脉青,颅息角孙耳门当, 和髎耳前发际边,丝竹空在眉外藏。 足少阳(胆) 足少阳起瞳子髎,四十四穴君记牢, 听会上关頷厌集,悬颅悬厘曲鬓分, 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交, 阳白临泣目窗开,正营承灵脑空怀, 风池肩井与渊腋,辄筋日月京门结, 带脉五枢维道连,居髎环跳风市间, 中渎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宜, 阳辅悬钟丘墟外,临泣地五会侠溪 四趾外端足窍阴,胆经经穴仔细扪。 足厥阴(肝) 一十四穴足厥阴,大敦行间太冲寻, 中封蠡沟中都近,膝关曲泉阴包临, 五里阴廉急脉寻,章门仰望见期门。 督脉 督脉行于背中央,二十八穴始长强, 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中枢长, 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开, 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 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 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内完。 任脉 任脉中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二阴间, 曲骨之上中极在,关门石门气海边, 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 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连, 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端。 回阳九针歌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 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五、12个急证的针灸处方歌诀1、晕厥——水沟 中冲 涌泉 足三里。
1 l( Q* O2 P& z口诀:晕厥要在山里涌泉边的水沟中冲醒。
, z& h9 _2 e, u* P2、虚脱——素膠 水沟 内关。5 }& W" X( Y0 m7 _2 ^! k
口诀:虚脱要速(素)关水沟。( j6 `5 V4 ]7 L' d
3、抽搐——百会 印堂 人中 合谷 太冲。
, K5 Q% C# p, F8 z# U3 [口诀:堂中(人中)百合气味太冲,引发抽搐。2 V0 G' c; ]0 }
4、中风闭证——十二井穴 水沟 太冲 丰隆。
* s: c/ d$ u" T口诀:中风是由于十二条水沟臭气太冲,轰(丰)隆一声倒地所致。
! X: U7 a$ j: [1 K1 x5、中风脱证——关元 神阙(隔姜灸)。汗出配阴郄(xì)、复溜,小便失配三阴交。
6 H) g$ ~" u: V: k5 q" s l口诀:中风脱证会元神出窍$ h4 i% A/ U/ Y% P% N" w
6、痛经——(实证)中极、次髎、地机。(虚症)气海 关元 足三里 三阴交。
/ j7 a' ]. M- Q7 G口诀:实痛是中计(中极)吃了(次髎)低级(地机)食品。虚痛是三阴天在山里太久气海没有关圆(元)。
/ Y9 V! A! D* F4 H3 K, q( w3 A7、内脏绞痛
) Z4 e+ \9 x9 q8 ^(1)心绞痛——心俞 厥阴俞 内关 膻中。+ U8 H2 S9 w i, V7 v- t
口诀:心绞痛到内堂休息,心越平静,感觉应越好。, N0 p G4 U; w) |8 t
(2)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俞 肝俞 日月 期门阳陵泉 胆囊穴。
: D6 E+ m( p# m) Q9 ^: p" ]0 \/ ]( a口诀:胆囊疾病主治肝胆,日月不停,其(期)门自通,扬名(陵)全靠这。' w. i/ p# S7 x7 M( s" f( s1 r
(3)胆道蛔虫症——迎香透四白 鸠尾透日月 胆囊穴中脘 阳陵泉。
: I, v. S$ I$ L$ z( b口诀:九尾偷日月,您想(迎香)偷肆佰?阳陵泉边过,胆怯早中晚。
* N; N1 B, k# b6 V(4)肾绞痛——肾俞 三焦俞 关元 阴陵泉 三阴交。
* _+ g) a! Z4 |0 z口诀:肾绞痛只要自大观园的阳陵泉,三叫三应肾即愈。/ U2 Y. m* Z! P. c, U
8、牙痛——合谷 下关 颊车。
# S; Y: o- I. y4 y- H0 a! |口诀:何故(合谷)下车?牙痛啊。
$ N0 @( `: K' t9、高热——大椎 十二井 十宣 曲池 合谷。
# G( h$ v: H9 ~/ ^3 i1 L口诀:高热何故拿十二斤大锥去池边?是宣发热气。$ w7 _& M: @, H; m
10、血管性头痛3 D# P, m3 o, u, [: a
(1)外感头痛——百会 太阳 风池 合谷。2 N4 R; E: x( e6 Q
口诀:何故(合谷)太阳风总拜会(百会)我?让我头痛啊!3 g) A& g4 l- l: C
(2)内伤头痛
6 L2 f/ L& @; V9 A3 [, {A、肝阳头痛——百会 风池 太冲 太溪。
$ u1 M8 F, X1 L/ E! _4 R( g- D口诀:慈(池)禧(溪)拜会太宗(太冲),大怒,肝阳直线上亢。$ D* _4 C* k6 @4 D2 f
B、肾虚头痛——百会 肾俞 脾俞 足三里。8 M3 b; [+ E5 B
口诀:走三里路拜会朋友,友曰:我脾肾俱虚,肾亏头痛也。% |; K& S6 P, X9 k# P1 z) X
C 、血虚头痛——百会 心俞 脾俞 足三里。
% [* @2 O5 A- _: ^1 Y7 f口诀:走三里路拜会朋友,友曰:我心脾两虚,血虚头痛也。, j7 D- x3 E1 q% z5 A1 e& m: W
D、痰浊头痛——头维 太阳 丰隆 阴陵泉。
; c; y. B; { k: l痰浊头痛会引起头围、太阳穴丰隆,可能是阴陵泉浊气太盛所致。
0 O9 c2 C4 Q+ G% R8 gE、淤血头痛——阿是穴 合谷 血海 三阴交。
, O. n! y6 }8 z+ Y' C) R: F1 l- {血淤何故头痛?是三股阴气交会(即三阴交)于血海是也!
* h. r. {3 k) v4 {5 X8 q* q11、急性腰扭伤——肾俞 腰眼 委中。8 s0 R' a/ u5 ^. {- m" p
腰扭伤自己在肾部腰眼处揉揉,再放首娓娓中听的曲子。
: ^3 b: i7 r2 l @5 [0 r12、呕吐——中脘 内关 足三里。, i- r( ]. y, z& n
在关内走三里地中脘不舒服,吐了。 六、医学三字经医学源流第一; v* N5 o" J t: ?$ ^7 W4 \
医之始 本岐黄 灵枢作 素问详 难经出 更洋洋 越汉季 有南阳 六经辨 圣道彰 1 e A7 Z/ Q) ?% Z' q
伤寒着 金匮藏 垂方法 立津梁 李唐后 有千金 外台继 重医林 后作者 渐浸淫
5 [# Q) B- p; W# @红紫色 郑卫音 迨东垣 重脾胃 温燥行 升清气 虽未醇 亦足贵 若河间 专主火 3 q" r- S- o+ \/ ^
遵之经 断自我 一二方 奇而妥 丹溪出 罕与俦 阴宜补 阳勿浮 杂病法 四字求 & h9 [& y9 J( ^
若子和 主攻破 中病良 勿太过 四大家 声名噪 必读书 错名号 明以后 须酌量 . H$ G. t$ \- Z/ z! o, z9 h4 A
详而备 王肯堂 薛氏按 说骑墙 士材说 守其常 景岳出 着新方 石顽续 温补乡 / C5 h$ q1 W; I* C% M- _, x
献可论 合二张 诊脉法 濒湖昂 数子着 各一长 揆诸古 亦荒唐 长沙室 尚徬徨 8 h! C: U- R0 W9 B! |% H( ]; ?2 C1 a
惟韵伯 能宪章 徐尤着 本喻昌 大作者 推钱唐 取法上 得慈航
% G- ^- u2 c/ _中风第二
9 p0 q0 H* K7 p2 H人百病 首中风 骤然得 八方通 闭与脱 大不同 开邪闭 续命雄 回气脱 参附功 1 d1 X' F6 g1 Y' r; H% p) {. l0 p3 l
顾其名 思其义 若舍风 非其治 火气痰 三子备 不为中 名为类 合而言 小家伎 $ W. l9 ~2 N' \' z
瘖喎邪 昏仆地 急救先 柔润次 填窍方 宗金匮
v0 S. c5 t/ V$ S虚痨第三 ) _8 o/ J! B: w; D* y' u4 ]
虚痨病 从何起 七情伤 上损是 归脾汤 二阳旨 下损由 房帏弥 伤元阳 亏肾水
5 g- f" C& a3 a- j* E9 I z5 ]# B# ?. x肾水亏 六味拟 元阳伤 八味使 各医书 伎止此 甘药调 回生理 建中汤 金匮轨
; ]6 V. M4 H& l% L) B1 j薯蓣丸 风气弭 蟅虫丸 干血以 二神方 能起死 4 _! D3 g8 P0 v% U
咳嗽第四
A; ~2 w G. [4 b气上呛 咳嗽生 肺最重 胃非轻 肺如钟 撞则鸣 风寒入 外撞鸣 痨损积 内撞鸣 , U' c8 m' e7 b5 C! ]* O* q
谁治外 六安行 谁治内 虚痨程 挟水气 小龙平 兼郁火 小柴清 姜细味 一齐烹
; U+ H8 b1 w% u, z% A0 S0 q, T" D长沙法 细而精
$ f! ]0 S/ \* r2 r$ |疟疾第五
! Z0 [2 R' G5 @/ @- t/ I5 |8 C疟为病 属少阳 寒与热 若回翔 日一发 亦无伤 三日作 势猖狂 治之法 小柴方
$ h# A/ z O& r; q热偏盛 加清凉 寒偏重 加桂姜 邪气盛 去参良 常山入 力倍强 大虚者 独参汤 5 w+ e: T8 C( K- R' L
单寒牡 理中匡 单热瘅 白虎详 法外法 辨微茫 消阴翳 制阳光 太仆注 慎勿忘
) e/ k0 l) Q+ k* }) v9 I' [' C痢疾第六
o. h- q; p" |8 f% `+ p湿热伤 赤白痢 热胜湿 赤痢渍 湿胜热 白痢坠 调行箴 须切记 芍药汤 热盛饵
% n# g* o6 W% j平胃加 寒湿试 热不休 死不治 痢门方 皆所忌 桂葛投 鼓邪出 外疏通 内畅遂 + ^0 D7 L5 g. \9 `3 D7 R( Y
嘉言书 独得闷 寓意存 补金匮
- D( a9 q$ Z& N) Z* A! G心腹痛胸痹第七
- x1 p) M r4 R, @心胃疼 有九种 辨虚实 明轻重 痛不通 气血壅 通不痛 调和奉 一虫痛 乌梅圆
( P7 h# k* U. C( @) E二注痛 苏合研 三气痛 香苏专 四血痛 失笑先 五悸痛 妙香诠 六食痛 平胃煎
2 D8 n+ Z W( O- J七饮痛 二陈咽 八冷痛 理中全 九热痛 金铃痊 腹中痛 照诸篇 金匮法 可回天
/ r) O/ E, @% m2 n" H0 v* O- p+ {. T诸方论 耍拳拳 又胸痹 非偶然 薤白酒 妙转旋 虚寒者 建中填
% R: W4 u* o! L' j+ S# p2 B( R隔食反胃第八 ; C3 O& i" ~& l2 e6 n7 e+ J
隔食病 津液干 胃脘闭 谷食难 时贤法 左归餐 胃阴展 贲门宽 启膈饮 理一般 9 w, \; H8 \% D" H& @
推至理 冲脉干 大半夏 加蜜安 金匮秘 仔细看 若反胃 实可叹 朝暮吐 分别看
+ `/ g2 o/ m( J乏火化 属虚寒 吴萸饮 独附丸 六君类 俱神丹
7 G( p+ V: @5 b0 l: y气喘第九
2 k; R2 Q0 x+ O$ L- L3 F) {喘促症 治分门 卤莽辈 只贞元 阴霾盛 龙雷奔 实喘者 痰饮援 葶苈饮 十枣汤
, x6 h; w/ S/ [9 x, l. Q9 n青龙辈 撤其藩 虚喘者 补而温 桂苓类 肾气论 平衡逆 泄奔豚 真武剂 治其源 9 d, d/ o+ V6 _# k
金水母 主诸坤 六君子 妙难言 他标剂 忘本根 - q, L* F/ U3 @! m5 S& R, W, Y+ ?
血症第十
2 W+ m" Y9 |- E9 x0 W7 q血之道 化中焦 本冲任 中溉浇 温肌腠 外逍遥 六淫逼 经道摇 宜表散 麻芍条 , A5 y7 Y9 z& C% j! K/ f+ W
七情病 溢如潮 引导法 草姜调 温摄法 理中超 凉泻法 令瘀销 赤豆散 下血标 1 Y8 @. g+ T& J* c
若黄土 实翘翘 一切血 此方饶
2 w3 h+ {: B% u L水肿第十一 * C3 F1 E {1 b# S
水肿病 有阴阳 便清利 阴水殃 便短缩 阳水伤 五皮饮 元化方 阳水盛 加通防 7 d6 y3 _9 I3 c& c
阴水盛 加桂姜 知实肿 萝枳商 知虚肿 参术良 兼喘促 真武汤 从俗好 别低昂 ) i* W! t% Y4 W: c
五水辨 金匮详 补天手 十二方 肩斯道 物炎凉 7 Z& \2 ]1 I$ ]9 u3 L" W
胀满蛊胀第十二
1 F0 Q9 H: U5 f: H% p; L; G胀为病 辨实虚 气骤滞 七气疏 满拒按 七物怯 胀闭痛 三物锄 若虚胀 且踌躇
2 A+ [. c8 T n; A6 I" e" P中央健 四旁如 参竺典 大地舆 单腹胀 实难除 山风卦 指南车 易中旨 费居诸 d6 E! d7 \2 y1 _- N: }
暑症第十三 / e# r% U5 D; W; @
伤暑病 动静商 动而得 热为殃 六一散 白虎汤 静而得 起贪凉 恶寒象 热逾常 ! N) L/ d3 a4 `
心烦辨 切莫忘 香薷饮 有专长 大顺散 从症方 生脉散 久服康 东垣法 防气伤
% J$ {7 ?5 }- N" @杂说起 道弗彰 若精蕴 祖仲师 太阳病 旨在兹 经脉辨 标本歧 临证辨 法外思 6 {" \1 p. c5 h- L
方两出 大神奇
1 ~5 {# C: ]5 c; F1 a+ ]6 S9 ]泄泻第十四
2 d6 F+ N/ R7 W8 }% H2 R湿气胜 五泻成 胃苓散 厥功宏 湿而热 连芩程 湿而冷 萸附行 湿挟积 麴查迎
9 ~1 Q& N! ?" c1 S+ `) m' l! z虚兼湿 参附苓 脾肾泻 近天明 四神服 勿纷更 恒法外 内经精 肠脏说 得其情 6 I# J: W5 I& m- B7 ]+ T( ~0 D. a
泻心类 特丁宁 & Y, d! A' b+ O
眩晕第十五
) ^' X7 I W' Q/ l* c* j& B眩晕症 皆属肝 肝风木 相火干 风火动 两相搏 头旋转 眼纷繁 虚痰火 各分观
: |- R0 r) G3 J$ K+ Y0 O% W5 {! X4 _# ]究其指 总一般 痰火亢 大黄安 上虚甚 鹿茸餐 欲下取 求其端 左归饮 正元丹 * `. p+ G j) ~* F4 g8 J
呕哕吐第十六 % a- o( z* C, [ W9 i+ K9 F
呕吐哕 皆属胃 二陈加 时医贵 玉函经 难仿佛 小柴胡 小肠谓 吴茱萸 平酸味
# q1 i: @) ] C5 h; O, i$ d! F食已吐 胃热沸 黄草汤 下其气 食不入 火堪畏 黄连汤 为经纬 若呃逆 代赭汇
0 d) P! r9 T% C( M" j$ E2 h ?) ^癫狂痫第十七
}7 e2 ~8 K G3 z重阳狂 重阴癫 静阴象 动阳宣 狂多实 痰宜蠲 癫虚发 石补天 忽搐搦 痫病然 7 ^/ z( i9 \6 d6 `9 F- Z) @. c
五畜状 吐痰涎 有生病 历岁年 火气亢 芦荟平 痰积锢 丹矾穿 三证本 厥阴愆
2 r4 W1 e; L( ]+ _ j2 Z8 n体用变 标本迁 伏所主 所因先 收散互 逆从连 和中气 妙转旋 悟到此 治立痊 - J! D8 d I; F2 C; G: V2 \2 o1 a
五淋癃闭赤白浊遗精第十八
. @6 ~; {0 N8 K" E9 G' @五淋病 皆热结 膏石劳 气与血 五淋汤 是秘诀 败精淋 加味啜 外冷淋 肾气咽
' |; ~5 w7 l9 K5 |( l: H点滴无 名癃闭 气道调 江河决 上窍通 下窍泄 外窍开 水源凿 分利多 医便错
2 I* e& j- }: k1 ~浊又殊 窍道别 前饮投 精愈凅 肾套谈 理脾恪 分清饮 佐黄蘗 心肾方 随补缀
( f/ q" ]' a4 F- z9 n9 B' z8 N若遗精 另有说 有梦遗 龙胆折 无梦遗 十全设 坎离交 亦不切
1 V+ r5 V. D# Q* ?& T! J+ a, t5 e3 s) [疝气第十九
4 u8 Q/ v, n# O; B% m; V$ o疝任病 归厥阴 寒筋水 气血寻 狐出入 颓顽麻 喘治气 景岳箴 五苓散 加减斟
4 T1 i- y( [& q! O3 T" f( a3 f茴香料 着医林 痛不已 须洗淋
/ |1 P& v$ D; i- u0 F7 Z r8 Z- p4 W痰饮第二十 % @9 c9 \# m- l1 c
痰饮源 水气作 燥湿分 治痰略 四饮名 宜斟酌 参五脏 细量度 补和攻 视强弱
- T' y* u7 O7 b4 `十六方 各凿凿 温药和 博返约 阴霾除 阳光灼 滋润流 时医错 真武汤 水归壑 + o: E6 S( j5 z: U
白散方 窥秘钥
) e( W7 x5 C4 B消渴第二十一 8 j( g7 T0 k" f/ L- E: S- a. r, X
消渴症 津液干 七味饮 一服安 金匮法 别三般 二阳病 治多端 少阴病 肾气寒 ) j- L. k- m! r' U* P, s% U
厥阴病 乌梅丸 变通妙 燥热餐 % I' X* Y. q4 {" z+ Z
伤寒瘟疫第二十二 $ W" a" e$ e* p
伤寒病 极变迁 六经法 有真传 头项痛 太阳编 胃家实 阳明编 眩苦呕 少阳编 ; H3 ], G/ m) i2 y0 F" @' H# h: C
吐利痛 太阴编 但欲寐 少阴编 吐蚘渴 厥阴编 长沙论 叹高坚 存津液 是真诠
* y* b! v6 C' m% F汗吐下 温清悬 补贵当 方而圆 规矩废 基于今 二陈尚 九味寻 香苏外 平胃临 ; Y& y! t; z5 s% O7 m
汗源涸 耗真阴 邪传变 病日深 目击者 实痛心 医医法 脑后鍼 若瘟疫 治相侔
! H' h( C& s3 A) E @通圣散 两解求 六法备 汗为尤 达原饮 昧其由 司命者 勿逐流 / G d4 ?! n( d& M* Q
妇人经产杂病第二十三
1 M- |% U! m! }/ A h妇人病 四物良 月信准 体自康 渐早至 药宜凉 渐迟至 重桂姜 错杂至 气血伤 8 f" y! w: }6 N# N y% Z
归脾法 主二阳 兼郁结 逍遥长 种玉者 即此详 经闭塞 禁地黄 孕三月 六君尝 * K P& d/ P! Z% ~ V2 P4 I
安胎法 寒热商 难产者 保生方 开交骨 归芎乡 血大下 补血汤 脚小指 艾火炀 - E2 ?" y% V) q- p: A5 V7 O
胎衣阻 失笑匡 产后病 生化将 合诸说 俱平常 资顾问 亦勿忘 精而密 长沙室
6 t( S9 L w/ l7 h% H妊娠篇 丸散七 桂枝汤 列第一 附半姜 功超轶 内十方 皆法律 气后篇 有神术
7 m+ j1 \' L, F- Z; I, j4 U1 Y小柴胡 首特笔 竹叶汤 风痉疾 阳旦汤 功与匹 腹痛条 须详悉 羊肉汤 污痛諡
# L/ P% O0 h' ?8 D# M1 y5 J$ ?: J痛满烦 求枳实 着脐痛 下瘀吉 痛而烦 里热窒 攻凉施 毋固必 杂病门 还熟读 9 ? B4 a- F# b
二十方 效俱速 随证详 难悉录 惟温经 带下服 甘麦汤 脏燥服 药到咽 效可卜 0 c( k3 G. k& Y0 g) M
小儿第二十四 - _" X9 R1 p1 s8 B8 w6 m
小儿病 多伤寒 稚阳体 邪易干 凡发热 太阳观 热未已 变多端 太阳外 仔细看
' J9 C% b% R' i, ]7 g% G/ E' e遵法治 危而安 若吐泻 求太阴 吐泻甚 变风淫 慢脾说 即此寻 阴阳证 二太擒 9 K: I d* g& x; s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