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章 内心困惑 4
/ Q0 D$ w2 A% o0 v) f. e
" {7 S& o$ _" H8 `, I% x 关于古城实验中学收费问题,虽然各班主任都尽了最大努力,阻止学生继续告记者,可是现在的记者,不是省油的灯,他们没事都想找事,且不要说,古城实验中学收费是实实在在的事情,加之记者潜伏学校门口多日,采访收集材料,最后记者打电话给校长,开始校长以为记者在吓唬自己,没予理睬,心想我一个堂堂的古城实验中学校长,岂能想你一个小小的记者示弱,不但不理睬,还吩咐门卫不许记者进校门,也不许记者在校门外逗留。加之学生们打电话给记者,说班主任引导大家说假话,否认学校强行收费。记者更积极了,很快古城实验中学乱收费乱定资料问题就在当地媒体曝光了,引起沸沸扬扬的社会议论,搞的学校领导很是紧张。上级主管部门教育局下令古城实验中学采取一切可采取的措施,把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否则,责任自负。校长听了教育局领导的意见后,心脏都不舒服了,要知道,现在是非常时期,谁出问题,谁就去向***交代去。风头上,稍不注意,也许就会翻船,校长翻船事小,引出古城教育界地震可不是小事,这年头,那个领导屁股上没有沾一点屎啊。
$ c8 k7 g' u- O' x* c1 _+ Q u: Z. P6 D, F9 z$ U7 |( U
校长从教育局回来后,召集心腹们商量对策,有个对敌斗争经验丰富的心腹,献了一计,就是釜底抽薪。曝光实验中学乱收费的是记者,如果能想办法收买记者,那么这事不是就解决了吗?1 Y9 X7 P% h+ M; }3 j/ P' l
6 g* ^! O3 O5 `2 W 起初校长有些怀疑,这个心腹原是教历史的,他滔滔不绝地向校长分析了此计的可行性,校长听后认为此计大妙。
" W& Y; V1 S' {0 C# N2 w
2 A; k/ R8 B* {. u “话说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河北袁绍乘势崛起。袁绍率领十万大军攻打许昌。当时,曹操据守官渡,兵力只有二万多人。两军离河对峙。袁绍仗着人马众多,派兵攻打白马。曹操表面上放弃白马,命令主力开向延津渡口,摆开渡河架势。袁绍怕后方受敌,迅速率主力西进,阻挡曹军渡河。”历史教师出身的心腹向校长讲起釜底抽薪的典故来,绘声绘色,可是校长不关心曹操和袁绍的事情,他只关心如何应对社会议论,所以催促心腹赶紧说正经的。可是心腹为了说明这个计策的可行性,他坚持要讲完这个典故。
& n e, @- H$ P
' O% z# ]# V. W- D “谁知曹操虚晃一枪之后,却暗中派精锐回袭白马,斩杀颜良,初战告捷。”校长听到这,好像受到了一点启发,反而又要求心腹继续讲。' ]' E( z! R8 {" m! v5 r5 @8 U
& \2 m* v5 ]7 N1 z! a2 p
“此战以后,两军相持了很长时间,双方粮草供给成了关键。袁绍从河北调集了一万多车粮草,屯集在大本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曹操探听乌巢井无重兵防守,决定偷袭乌巢,断其供应。他亲自率五千精兵打着袁绍的旗号,衔枚疾走,夜袭乌巢,乌巢袁军还没有弄清真相,曹军已经包围了粮仓。一把大火点燃,顿时浓烟四起。曹军乘势消灭了守粮袁军,袁军的一万车粮草,顿时化为灰烬,袁绍大军闻讯,惊恐万状,供应断绝,军心动摇。此时,曹操发动全线进攻,袁军士兵已丧失战斗力,十万大军四散溃逃。袁军大败。最后只袁绍带领八百亲兵,艰难地杀出重围,回到河北,从此一蹶不振。 ”, _- c: K! E3 h9 U- D
* A9 @# i6 ]2 n. `9 ~
校长听完,沉思了半响,觉得很好,可是还是有些不烦心。那心腹为了让校长放心,又给校长举了二战期间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成功运用此计炸毁日军增援莱城和萨拉莫阿的粮草运输船,还消灭 大量增援的士兵,使日军损失惨重,为二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很大贡献。# W/ P0 j8 B y$ Q* U! x
# ~% L1 L' | {. O 校长听完,终于下定决心,采取釜底抽薪一计,把学生告记者一事成功逆转。
! G& A1 L& N. i7 Q0 V- [0 y1 g
; R, q/ R ~ L) d" ~- p- q 古城实验中学的学生们,原以为记者把学校乱收费的事情曝光以后,可能收费一事会得到解决。可是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学校并没有退多收的费用。8 n; `7 ?+ G2 X1 W: R
2 y; J7 w, n& i- _0 [ 过了几天,曝光学校乱收费的媒体竟然发了一个消息,消息主要内容称古城实验中学收费没有越规,前几天的消息有些失实,原因是古城试验中学有个别品学不好的学生,因为嫌弃学校管理严格,恶作剧打电话发泄内心不满,希望社会各界明了事实真相,本媒体记者诚恳向古城实验中学道歉。7 ?: v' a7 v# z' i9 a; _" T
x. A" G" o( u: n; B 看到这个消息的同学十分吃惊,吃惊记者对此事前后态度差别怎么这么大。- j/ Y% `. g8 e( ?6 r
6 I1 Z3 u. y. N, k 拉拉虽然没有参与打电话,她也不主张打电话告记者,对于学校乱收费乱定资料的行为也不赞成。但是拉拉绝对想不通记者记者为什么前后说法矛盾,更想不通记者说打电话的是古城实验中学品学不好的学生在报复学校严格管理制度。
. C" w3 j- `6 t" ^' E! R+ v/ C' l+ F2 |9 R N7 D, j( F8 v
拉拉让自己的脑子绕地球跑了十圈都没想明白到底为什么。$ y, }, K) I2 H
' I' w* e% u4 H8 `9 p0 u% g0 H
事情渐渐平息了,大家好像快忘记这件事情了,可是发生了又一件令拉拉更加迷惑的事情。
6 ^% s, t- L# B$ j5 |) K7 y
6 F3 E) u7 d& k7 G, R7 d& Y K 老班把大个儿叫出去了,然后还把大个儿的家长叫来,要求家长领回大个儿,在家反省一周,否则勒令转学。大家都知道,学期中间转学那根本不可能,谁敢要一个半中腰转来的学生,这类学生肯定是被原校要么开除,要么处理的。再说,大个儿和拉拉一样也是掏了大量人民币才换得一个高中上学的机会。
* w% Q c" y, [7 G9 n- ^
6 a" c: L1 n8 z0 O, n) y$ D 拉拉后来才知道,大个儿是因为打电话告记者一事消息泄露。记者把给他打电话的学生电话号码返回给学校,学校经过周密调查,揪出了打电话的学生,大个儿是其中一个。
5 C, Q. X- ]. E, S) {9 T9 l% e5 x9 }+ t. F8 f
后来,大家互相传说,学校给了记者一万块钱,记者见有钱可赚,自然又是偃旗息鼓,又是反戈一击了。
4 ~+ }6 D9 _5 n& D8 f' `& v* Q/ H# M, R5 c( Y/ m6 G) U
拉拉最近就像吞了苍蝇,想吐又吐不出来,想说也不知道怎么说,总而言之,心里堵的慌。最近发生的事情,拉拉觉得就像看了一场场令人恶心的闹剧,在这个闹剧里,大人们都带着厚厚的面具,学生们就像一个个猴子,在锣鼓声中,摇着尾巴一会爬桩子,一会儿钻圈子,在耍猴人的诱惑之下,大着胆子想跳过火堆,结果烧了尾巴上的毛。
/ {; C7 r, `9 I6 Y9 o& V
# l, l! {" y2 S' u5 f& w 少女拉拉因为看不清戴面具人的脸而烦恼。
$ k" {( z" _# F0 L9 u( Z% w, n1 ^7 N
6 ~) y- E* ]( ^2 [2 F# `3 n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