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热搜: 户县
查看: 503|回复: 0
收起左侧

探访各地高考阅卷:连水杯也不允许带入阅卷场地

[复制链接]

904

主题

887

回帖

9534

积分

伍.妙语书生

Rank: 6Rank: 6

积分
9534

社区QQ达人

发表于 2014-6-21 21: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是6月20日,高考相关流程又进入到新的阶段,安徽、上海、河北、云南、海南等省市的高考阅卷的工作预计都会在今天完成,更早的宁夏,在18日就完成阅卷,今天已经公布成绩。说起高考阅卷,卷子是怎么判的,改变命运每一分是怎么给出来的,也许您就不一定知道了。日前有消息称,一篇高考作文1分钟就能判完分,更让大家多了一些疑问或担心。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M. {+ a% I8 V! [+ o- _( t  受访者:这个不太了解,他应该是从大学里面,也有可能从高中里请一些老师在一块阅卷子,阅好了再给他们放出来吧。0 _) o$ n4 T, c7 i  \& e: d0 k
  受访者:我最好奇就是文科,比如语文试卷,是不是大家读到了一篇特别好的作文时候,还能互相交流一下,我觉得判卷应该是可以互相探讨交流的那么一个场面。
9 F/ B" d& T" W; P  受访者:就感觉很多在校生和老师就像集中营一样放到一起,大家有统一的答案,大笔一挥刷刷刷......像流水线的一样的作业,要不然不可能那么快就出结果。8 V! d  W! L: l/ C  ]6 w/ A/ W. W5 N9 e
  受访者:是不是现在的高考阅卷应该是电脑判卷,特别严格,考生的信息什么的,应该都看不见的。) g- g4 ^& i# f" b9 a1 N6 W
  受访者:高考是一件特别严肃的事吧,阅卷应该是正规化的,我好奇的是机器阅卷是怎么阅的啊?
4 V- @: k5 k- K# x, ^4 ]$ F0 ^9 \  阅卷的现场其实都是戒备森严的,比如今年北京的阅卷点,除了有保安之外还第一次有武警守卫,一般人是进不去的,本台记者在各地阅卷现场进行了探访,第一站是河南郑州:% }4 g, d6 b" Z" R9 r4 f6 K
  在河南设于郑州的评卷基地,记者看到,基地每个入口处,都有武警值守,戒备森严,没有证件不能随意进入,房间里安装有监控。评卷老师不准携带手机等任何通讯工具进入评卷现场。评卷基地负责人宋老师介绍:% F- l% U( g/ a5 q! ]$ V( {! x1 j
  宋老师:安全上,我们是保卫和武警双重的,二十四小时值班,整个现场还有探测。各种通讯工具全部不允许带。7 F, p( A( z$ l8 [/ j- L# {
  进入评卷现场,上百名老师正在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屏幕,紧张有序地进行着评卷。而这些掌握考生命运的评卷老师,都是从全省选聘的经验丰富的教师。评卷基地负责人宋老师介绍:; |$ W7 K" T0 z' t" p
  宋老师:在高招之前就开始进行选拔,每年要选拔一千多名评卷教师,其中有百分之70是省里的骨干教师。
6 G1 Z7 |$ W/ w( A; h  据了解,河南高考成绩预计6月25日零时公布。从阅卷开始到分数发布中间仅有两周左右的时间。河南考生数量多,阅卷任务量大,加上时间紧迫,所以阅卷老师每天的评卷任务也较为繁重。宋老师说:
0 F) f- C: d+ X4 t) T+ `5 r  宋老师:现在评卷不光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每天要坐八个小时,连续高强度,所以在选拔教师的时候要求年龄在四十岁以下,身体健康。
8 f: B$ ]1 e2 N1 \; Z7 x  Z, i* N  天气炎热,加上一天要长时间面对电脑屏幕作业,评卷基地不间断的为每位阅卷老师提供眼药水、茶点等物品:
. K* V" p& k' f. i' V) X  宋老师:每一个评卷基地里面都装有两台以上的空调,确保评卷教师在比较凉爽的氛围里评卷,头脑比较清晰。另外现在是在计算机上评卷,眼也累,不断的发眼药水。润湿。中间要适度的休息,评卷基地给每位老师提供小的食品,面包、牛奶、茶叶蛋都提供。- l, L- j* I+ ]7 h
  后勤保障也是做的很充分的除了工作量大、辛苦,阅卷的老师更需要遵守各种大大小小的规定,来看一下安徽的情况:0 h2 C8 j" r+ M) O; H+ X& ]2 S+ }
  今年安徽省实际有51万考生参加高考,试卷数量超过200万份。评卷教师大多为高校、示范高中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其中高中教师1365人。占评卷教师总量46.7%。而且要求必须要从事本学科的教学工作,考虑到评卷效率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一般要求评卷教师年龄不超过45岁。另外,一些客观性强、答案唯一的题目,聘请部分有“助教、助研、助管”经历的本学科在读研究生参加评阅。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程艺告诉记者:
" a0 v. ~+ V4 G, U9 Z  程艺:我们分为两部分,一是示范高中,大概抽了一半的骨干教师,加上大学抽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涉及到六个学科,也只有师范大学具备这样的条件,统一住宿。它跟纸质改卷最大的区别,就是实时监控每个老师改卷的情况。2 z8 k+ B) e7 e  c- d+ {4 k
  接受阅卷点保安人员证件检查后,记者随省教育考试院工作人员,一起走进了安徽大学高考语文阅卷点。二楼的一间阅卷室内,大约50多名评卷教师端坐在电脑前评分,室内十分安静,只能听到键盘的敲击声。走廊外的书桌上,放有一个个水杯,评卷教师如果口渴比须走出教室喝水。安徽省教育厅长程艺说,所有做的这些都是为了保障高考阅卷的安全有序。
. m, B. L% m; w& D9 n  程艺:所有的茶杯都是放在外面的,水是不能带进去的,手机不能用,就怕水倒了引起的电路问题,小心谨慎。4 }" b# \- v6 `8 g9 N: n
  据介绍,这些评卷老师每天上岗前要经过保卫人员的验证后才能进入,手机、照相机、电脑等一概不得带入阅卷教室,就连水杯也要放到走廊。0 A! ~  M: r' {/ p
  喝水都不是特别方便,这还不算完。违反纪律的人,还会被开除出阅卷老师的队伍,今年在江苏就有这样的一个例子:
  G: Q2 E/ u9 W1 i# k  为了安全和保密,江苏各个评卷点都启动了视频监控,对评卷全过程实施监控。在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的高考阅卷点,记者甚至看到门口有武警在把守。参与阅卷的每位评卷老师也都必须签订责任状。曾参加过高考阅卷的胡老师说,去年他参加语文作文阅卷,共改了3400多篇作文,拿到了3000元阅卷费。胡老师说,阅卷没有休息日,一般每天阅卷8个小时,每天中午可以休息两小时。阅卷期间,还有保密纪律,手机等一律不准带入阅卷现场。据了解,因为整个阅卷流程严苛,今年江苏高考在数学阅卷中,两名研究生就因为迟到而被开除出了阅卷现场。
7 X" g/ k4 B2 _' Q  前文提到的“一篇高考作文1分钟就能判出分”的报道,在网络上已经大量转载,这个情况会让人产生更多的疑问或担心,阅卷现场的安保措施规章制度是一方面,而阅卷工作本身是不是足够的准确严谨恐怕是大家更在意的核心问题。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Z" O. k$ e$ H/ i! f- x
  受访者:在考试之前老师也跟我们说过,阅卷老师有份额,所以改卷特别快,那个就比较担心。0 N1 X8 k# U# c' V
  受访者:随着任务量的加大,过几天阅卷老师心理会产生一种焦虑,会不会给阅卷带来不公平的成分这是我担心的。; |9 @8 p. w- @5 P3 r, N
  受访者:老师评分的标准会不会精确到比较细微的地方。
" }6 Q- Y5 n- |+ T# B% N  v( H  受访者:一开始老师改卷子,他可能保证很公正的对待题目,但人都会疲倦,自然对工作产生反感,在那个紧张的时间内他根本没有全身心了。9 |& E4 p: j) Q7 f9 H  w9 U
  受访者:不是很担心,因为老师很多都经过培训,一分钟确实太短,可能各省都是这样,因为老师都很匆忙,看个头看个尾,所以头尾必须写得好,在这种应试体系下,学生都得知道这种要求。
/ f. b$ C3 ^; Y2 o( w; p& q  在高考阅卷过程中,记录客观题也就是选择题的答题卡由机器给分,而所有主观题的评定则有参评人员共同完成。多次参与吉林省高考阅卷工作的长春市某重点中学刘老师告诉记者,以数学为例,每道主观题配有一个专门的评分小组,至少有两名老师会对同一份试卷的同一道题分别打分:" L- s. @& Y$ N' [  Z
  刘老师:所有试卷至少都是两评阅卷,两位老师同时评一份试卷,当两位老师给分出现较大偏差的时候,会有一位阅卷组长对差异卷进行最终评价,因此很多学生试卷会进行三评,确保公正公开,因为老师也有疏忽,观念不同的地方,之前在阅卷时每个老师负责一道题,会有专家把这个题目可能遇到的所有的方法都给出来,供阅卷老师参考,阅卷过程中发现新解法的时候,会第一时间举手报告,进行小组讨论,看这个新解法能否加入到标准答案中去,以保证所有人有同样的标准,做到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不会夹杂老师个人色彩。
+ m2 A; z* o. _9 p0 {- N5 S  所有试卷至少二评,两人以上同时打分的机制最大程度上保证的阅卷评卷的公平公正,而这样的规定显然让整体工作量翻了不止一倍,也意味着每年都需要有一支庞大的评卷队伍承担这项任务,刘老师说,在吉林省平均每科参评人员就接近百名,而除了语文作文等特殊题目外,所有主观题他们都会按要点给出分数:" i2 W9 ^* d8 {, R
  刘老师:绝大多数题目都是按要点给分,只有少数比如语文作文东也行西也行,自圆其说的题目可能是不是按要点给分的。一篇语文作文判卷时间不会超过一分钟,老师对文字掌握比较好,包括对每个自然段之间掌控,包括整个脉络,逻辑性,因此一个老师阅读好一篇文章一分钟足够,熟能生巧。因为作文没有一个绝对的尺度,有的老师比较重文采,有的比较重逻辑,常常是三个老师批,基本采用平均分的办法。2 O+ u. O3 I, W

! V2 J! i  u9 z6 {0 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秦岭网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58号
陕ICP备10002220-1~2号

GMT+8, 2025-5-16 05:45 , Processed in 0.12821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