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西安报人 于 2012-3-19 00:17 编辑
N4 @7 `7 R2 N0 w; M z8 ]5 ~8 m5 V
西安首现农夫市集 折射民众拯救“餐桌”心态 % t3 p; x4 m# c4 l4 j0 Y
17日,位于西安南郊的高新区出现了号称让“农村地头直接对接市民餐桌”的农夫市集。该活动由一群关注生态农业和三农问题的消费者志愿发起,旨在搭建平台,让从事有机农业的农户能够和消费者直接沟通、交流。自2010年9月以来,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志愿者们已成功组织了多次大型市集。
2 h3 n( ~) j h+ ? P p; @
* C/ w: L- u# _) Q( w2 t- V& f3 l 近年来,从瘦肉精到地沟油,一系列违背良知的食品安全问题已频频成为政府、媒体、民众关注的焦点。习惯从超市购物的消费者,越来越渴望知道这些食品从何而来,生产过程如何。于是,一部分人开始自发组织,寻找安全、健康的农产品。/ ]! b9 I/ Z/ q: b( o! Q* Z
7 j+ `! c$ U5 s( x- ^: {0 ~, j
据本次活动的组织者武志娟介绍,她参加过北京和上海的农夫市集,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举办了首次西安的“农夫市集”。“既帮助消费者找到安全、放心的产品,也帮助农户拓宽市场渠道,鼓励更多农户从事有机农业,从而减少化肥和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维护食品安全、实践公平贸易。”她如是说。; V) D9 Z: A7 n9 R% y( |/ e: y A
% w# B8 D0 N* Y. T, l 记者在现场看到,宣称不使用农药的蔬菜、自家酿制的米酒、纯手工制作的小点心……熙熙攘攘的采购人群中,既有鬓发皆白的老人,也有妙龄少妇。摊位上的土鸡、土鸡蛋、黑五类粮食等农产品,最受欢迎。1 v+ l6 q3 n0 v) }; F( [! o6 l
# c" B2 K. Z" ]+ Q* k
据了解,大部分农夫都是抱着宣传自己产品的想法来参加市集的,把自家田间地头或养殖场的农产品拿出来售卖。一个姓张的小伙子毕业于美院,是学动漫设计。他一边坚持自己的设计老本行,一边回家帮父母忙活农事。在农夫市集上,为了让更多消费者品尝自家原生态的农产品,他家东西基本都以低价销售,刚过中午,已销售一空。
& k1 C# {$ D8 ]. l l n( E# S) p9 w, S
家住博士路的韩丽娜从事医疗工作,一直都很重视食品安全,来到这次的农夫市集,韩小姐在每个摊位都买了两个土鸡蛋,她想回去先吃一下,哪家好,以后就直接买哪家的。
0 ]) e( p! T O
" o& }% V+ x2 v6 Y' _* h 武志娟认为,农夫市集始于人们对食品安全的焦虑,是一场基于市民与农家相互信任之上的“餐桌”自救运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雷宇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城市居民迫切需要靠这种自发建立的集市,才能吃上安全食品,这在商业模式上无疑是一种倒退。如果没有制度约束以及第三方监管,农药超标的农产品是否会随时混进农夫市集?他建议,有关部门在为农夫市集提供场地、服务的同时,还应该大力扶持源头生态农业建设。(
; \" P- i! Q: B. G1 b" G6 W- \. V& |) v$ C' Z* \# v
; ^8 r2 g2 t9 Y1 c' _- c
8 G9 w, D, f7 L+ }* Z. I9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