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打“山寨”食品 消弭城乡消费鸿沟& z. Q5 _1 ]3 O0 b" b8 Y% D
k" b6 F( X7 {/ ^
来源:城市经济导报) ^) J- ^% [3 }( p, w Z) b: A) `& r
营养快线“打不过”营养在线,康帅傅“顶翻了”康师傅,雪碧“输给了”雪露,娃恰恰让娃哈哈“泪流满面”……到了夏季,“山寨饮料”更为猖獗。 这些傍名牌的“山寨饮料”,不仅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城市的某些地方,而且还通过一些不法企业和黑心商贩大量流向了农村市场,从而在农村沉渣泛起。 为了严厉打击农村市场饮料、冷冻饮品等食品制假制劣违法行为,保护农民消费者利益,陕西省于近期开展了2011年夏季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和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活动,打响一场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的保卫战。 “农村市场向来是食品安全的薄弱环节,也是我们重点监管和打击的市场,对于农村市场仅有专项的整治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建立日常的监督管理机制才能有效保障农村市场的食品安全。”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处负责人告诉记者。 农村食品市场乱象 近年来,随着城市治理食品安全力度的逐渐加大,大量问题食品便悄悄转而向农村市场渗透,使农村市场成为食品安全的盲区,大有成“消废市场”之势。 据调查显示,大量问题食品和假冒伪劣食品在农村的沉渣泛起,使食品已经成为继种子和农药之后排位第三的“农村消费者最不放心”产品。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对老百姓而言,“食”与“安”都是天大的事。城市里,食品安全的保卫战从未停止。而对于我国幅员广阔、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农村市场来说,保障食品安全的难度系数无疑最大。 在户县蒋村镇蒋村的一家商店,记者看到货架上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不仅有各种食品小吃,还兼卖烟酒、日用品等众多商品,在正规军的旁边,一些“山寨饮料”赫然位列其中。 单从外包装上看,这些“山寨饮料”标识、字体、颜色跟正品差别很小,品牌名称一般只有一字之差。像“娃恰恰”、“可日可乐”等等,消费者如若不仔细看的话实难辨别真伪。 记者拿起一瓶康帅傅纯净水发现,它与康师傅纯净水的包装简直如出一辙,仔细看才会发现生产厂家原来是在河南省商丘市。“我有时候也分辨不清楚是哪个牌子的,但康帅傅的进价要便宜很多。”该商店的老板告诉记者。 当记者进一步询问这些“山寨饮料”的来源和质疑这些饮料是否安全时,商店的老板立马变得警觉,“在进货的时候我觉得价格便宜,就顺便捎了一些在这里卖。这饮料我也喝过,没什么问题。” 提起“山寨饮料”,曾买到过此类饮料的刘先生不禁怒火中烧。他告诉记者,曾在火车站买过一桶山寨的可口可乐,“不仅口感与正规的可口可乐有着千差万别,更气人的是它的售价还与可口可乐一样。我有种眼睁睁上当受骗的感觉。” 另外,据记者了解,除饮料被山寨外,其他食品也难逃被仿冒的命运,其中方便面、饼干被仿最多。在一些周边和比较偏远的农村市场,“好力友”、“康帅傅”、“玛利奥”屡见不鲜。 除“山寨食品“外,农村集市和小卖部充斥着大量的垃圾食品、无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家的“三无”食品,假冒伪劣产品、过期变质食品等问题食品同样严重扰乱着农村市场的食品安全,侵害着农民的合法权益。 “还有一些黑作坊生产的散装食品,进不了正规的超市和商店,转而就流向了农村市场,成了我们监管的一大难题。”陕西省工商局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处负责人如是说。 利益诱惑是推因 近年来,我国农村食品消费问题日趋突出,影响农村消费者食品安全的案例时有发生,农村食品安全消费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于是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是谁动了农村市场的食品安全? “假冒、傍名牌食品成本不高,价格低廉,其背后所蕴含的巨大暴利,成为一些生产企业生产和部分经销商销售‘山寨食品’的最重要原因。”业内人士认为。 而据一些媒体的调查,“山寨食品”的生产和销售已然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地下产业链,通过这条产业链,“山寨食品”源源不断地流入农村市场。 “农村市场有个特点,食品经营户大都小、散、乱,条件比较简陋,食品经营户的法律意识和诚信经营的意识十分淡薄,这导致了其对食品安全的把关意识不强。”省工商局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处负责人表示。 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有时候一些食品经营户根本意识不到他卖的是假冒伪劣产品,更别提他在进货时严格把关、不让问题食品流入市场了。 再者,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加之所受到的文化教育程度低,他们的消费心理就是图便宜,“山寨食品”的价格无疑比“正规军”便宜许多,因此他们往往不求质量、不讲食品安全。 “而对于那些可能变质和过期的问题食品,农民消费者也没有查看食品保质期的习惯和意识,就算买到了假冒伪劣产品,大多人也并不知情,更不会向相关部门投诉维权。”该负责人称。 他介绍说,事实上,纵观这几年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问题往往出在生产企业环节,而非食品的市场流通环节。因此,农村市场的袋装食品只要是正规企业所生产,一般都不会出现质量和安全的问题,而对于农村市场的一些散装的食品就存在很大的隐患。“一些农村的食品作坊,没有生产许可证,卫生条件也不达标,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不规范,种种因素导致农村市场散装食品存在安全隐患。” 此外,该负责人还表示,由于农村市场线长、面广,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去监管,地方政府部门往往难以监管全面和到位,在市场监管缺失的情况下,往往让问题食品钻了农村食品安全的空子。 另有学者认为,从表象看,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只是市场监管不力的问题,其背后却是农村消费低迷、农民购买力不足这样一个深层次问题。对于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既需要监督发力,消灭监管盲区,给农民打造一个干净的消费环境,更要拓宽农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如此才能消弭 “城里有城里的货,农村有农村的货”这种城乡消费二元化的鸿沟。 严格市场准入 对于农村市场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的现状,陕西省政府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的保卫战。 “农村市场是省上重点关注对象和区域,对于农村的食品安全,省工商局常年都会监管和整治,这次的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是针对农村市场的饮料、冷冻饮品等食品制假制劣违法行为,活动将整整持续4个多月。”省工商局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处负责人表示。 整治活动中,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会重点检查生产企业是否获得卫生许可证,是否使用未取得卫生许可的食品添加剂,是否滥用食品添加剂、是否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检查产品标识标注,是否伪造产品产地,质量标志等。对饮品的包装材料进行检查,检验是否回收废旧塑料瓶等不合格包装材料等。 据悉,检查中省工商局将坚决打击无证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及时取缔无证生产加工场点。对非法添加和滥用添加剂的厂家一律按照法定幅度规定的上限实施处罚。对伪造产地、质量标志的要从重惩处。要从严处罚不按规定落实相关纪录、查验制度的违法行为。 对于农村市场的食品流通环节,省工商局从源头上把关,严格市场准入,在批发商和经营户中建立和完善索证索票制度,一旦出现问题食品,通过索证索票制度就能方便查到问题食品的来源,从而让问题食品无处遁形。 “今后,各工商部门也会加大检查的力度,增加检查的频次,建立起日常的监管机制。在农村的食品经营商户中,我们还建立了内部的管理制度,用以规范商户的经营行为。”上述负责人称。 他介绍说,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诚信经营意识淡薄,是导致其销售问题食品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省上专门组织食品经营商户进行《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加强其法律意识和诚信经营的意识。 此外,陕西省工商局在各乡镇、村组建立了群防群治制度,由村政府牵头多部门积极配合,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对食品经营商户进行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争取早日发现问题,早日解决问题。 近年来,陕西省工商局同时加大了对食品安全案件的查办力度,对于食品安全的违反行为,坚决予以严厉的打击和处理,让问题食品没有生存的空间和市场。 “事实上,确保农村市场的食品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经营者、消费者共同协作和努力,只有全社会的关注意识提高了,农村市场的食品安全才能得到保障。”省工商局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处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