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户县 扶摇直上九万里
; Q3 a+ A h4 l6 E全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 b0 e2 L# n/ C8 U2 ~& l, t9 J
3 M, ^ E. h4 z) m2 }+ r
! s, v. q0 j9 `) U
户县,南依巍巍的秦岭山脉,北临滔滔的渭水河畔,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八百里秦川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素有“银户县”的美称。户县自古就是十三个王朝的京畿重地,深厚的文化积淀,让这个具有二千多年建制历史的古老土地充满着灿烂与文明,改革开放的八面春风又让这块年轻的土地洋溢着勃勃生机。户县,因古老而厚重,因文明而和谐,因创新而发展。从大地园田化,到非公经济的蓬勃发展,再到今天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的宏伟蓝图,前所未有的奋进鼓点在心中激荡,全县经济社会以追天逐日、扶摇直上的豪情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 舒展大气的户县城市广场 | 2 l$ H* c/ _# { z* ~& x
0 r+ @; I+ n8 S
抢抓机遇 发展画卷波澜壮阔
m0 L) a! \ O3 B) Q+ x4 x8 C
4 t/ \" Z/ Z" s( l' M' u, _4 y 站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起跑线上,户县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等战略的实施,以及西太一级公路的通车、西宝南线、西成高铁和二级路网化等工程建设的全面铺开,为户县承接产业转移,实施项目带动带来了历史性机遇,特别是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定位的明确,更为户县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9 I4 }' j4 ]2 F1 l- Q& h
6 D) w0 r) U4 W/ M9 E 户县人抢抓机遇,团结奋进,在画乡大地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建设画卷:2010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05亿元,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5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亿元,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
- V8 ^, e+ }: q' e" b5 O1 t# G& H' }& a: p* m$ ~4 D
今年以来,按照加快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的总体要求,全县上下坚定走“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之路,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全县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 1—4月份,全县87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476亿元,占年度计划任务41.83亿元的29.8%。截止4月底,神电电器、荣华水岸新城一期、民航西安区域管制中心、秦户生态园、市二级公路网化户县段等68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进展较为顺利。今年1—4月,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96亿元,同比增长28.5%;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0.87亿元,同比增长56.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1亿元,同比增长40.7%;利用内资6.84亿元,同比增长15.7%,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
0 p( F+ ^6 P2 ?8 h# T5 R& t" P, p* K0 ]3 E+ y4 g7 q
 | 大唐户县发电厂 | " h6 m6 z) r: n' F ?
) A6 ]. C- y O/ U1 e4 L
工业支撑 经济支柱龙头高昂
$ Z% y- T8 y$ G3 @ O+ _
5 T5 I u t9 r# t0 o8 _7 ~- ` 如果说一个地方的发展靠的是经济,那么工业无疑是支撑起经济发展的龙头和脊梁。“要实现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的目标,工业必须先行,要树立工业强县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县委书记陆晓延的一席话,道出户县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w& H9 H" Z. {) g2 L2 ]: \4 L$ t$ D. e" \8 Q
近年来,户县县委、县政府按照“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为总体思路,依靠自身土地优势、交通优势、服务优势、政策优势等,通过积极承接城市产业转移,吸引优势产业入驻的方式,工业向园区集中,做大做强工业支柱;同时以工业经济为引擎,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截止2010年底,户县共有工业企业1219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4户,过亿元企业10户;西安国维淀粉有限公司、西安林顿铸造工艺有限公司、西安亚澳农机有限公司等3户企业进入全国同行业10强;全县工业从业人员6.5万人,工业资产总额达35亿元。今年1-4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26亿元,同比增长10.4%。工业已成为户县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并带动着相关产业的发展,引领着整个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
7 _; n b' [: B6 L! F% [3 Z9 F& N' y5 L |7 H4 o2 Z7 \' \
为了进一步壮大户县工业经济发展,2011年4月27日,户县召开了2011年工业发展暨表彰大会,会议决定自2011年起由县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发展资金,并制定了36条帮扶措施,从政策推动、规划引导、要素保障、优化体制环境等方面强势助推工业发展,户县的工业发展犹如驶上高速的“动车组”,平稳、快速地向着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的目标提速前进。+ V8 u! I* {% S4 R- `% m
" q- K9 [# A9 e9 f: G; S7 ^! \7 k# c0 k
 | 东汉新村 |
4 W- H2 ?2 k* v8 T- Z9 {- W, J I% m2 C1 Q
+ l2 t; [4 {, A. ]
统筹城乡 画乡大地处处飞歌
3 I( e& W% S8 a( c. R$ ?2 l+ B! H/ }7 M5 k3 Q
一条条通往乡村的柏油马路四通八达,设计新颖、统一规划的农家小院掩映在红花绿树之间,村子的健身广场上飘荡着老年人爽朗的笑声,县城里极具现代气息的城市建筑以及蓬勃发展的工业园区,共同唱响了户县城乡统筹的和谐欢歌。
3 q6 {8 Y1 v% U a5 L0 J) e
) k: Q! @* l8 x- ~7 |- n" U! J 近年来,户县紧紧围绕“提升城市功能、美化乡村环境、促进城乡和谐发展”这一思路,高度重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深入开展城市建设管理综合提升年活动。投资2880万元改造沿街建筑立面1.88万平方米,铺设城区路面8.8万平方米。成立拆迁安置办公室,农技中心一带、人民路小学原址等31处闲置用地开发和周北十字开发全面启动。滨河新区竹馨苑小区主体封顶,荣华水岸新城、西安科技商贸学院项目进展顺利。7 T- i, g2 e* e/ d+ ]
- a3 Z0 m7 |0 {' k4 ~
世行贷款“四路一立交”工程顺利实施,完成投资1.19亿元,一个西安西南方向城市副中心和西咸经济圈中的工业强区、文化名区、生态新区已雏形初现。按照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撬动城镇化建设的思路,户县积极构建“一核多心,三轴三带”的城镇化布局。
- _* z; @' m# B/ `$ V0 c5 ]7 L
9 T% [+ v' F) b) \: k2 Z! E 以建设占地40平方公里、人口50-60万的副中心城市标准,推进城东新区建设,充分利用城乡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按照“撤小并大、撤村建居”的原则,把城东50个行政村集中建成5个社区,为城镇化水平提升和县城扩容奠定基础。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全县共完成151个市级新农村重点村建设任务,累计投入资金2.68亿元,完成村内街道水泥(或柏油)硬化225.3万平方米,铺设排水渠涵212.3公里,安装照明路灯7881盏,建成文化健身广场17.5万平方米,修建垃圾台(池)547个,完成农户改厕1.4万户,基本实现村内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村内绿化、亮化、美化档次全面提升,乡村处处呈现出文明、祥和的新气象。. s$ H( i1 u* a
9 E$ Q6 x% ?& D8 i, j# k
关注百姓 件件实事春风惠民
4 s, W7 h4 Z, H9 X2 Z( n
! `; J5 c/ z% E- ` “医疗、教育、住房等等都是惠及百姓、造福群众的民生工程,近年来户县年年都向老百姓承诺十件实事,让群众每年生活都有新改善,一年更比一年好。”县长张永潮如是说。为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更好地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户县县委、县政府把切实改善农村民生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举全县之力推进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从去年10月份开始,制定出台了《户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户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实施细则》等政策性文件。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短短半个多月,就完成全县518个行政村30.2万人的参保费征收工作,共征收新农保参保费 3200余万元,全县农民参保率达到85%, 60岁以上享受政策群众达5.1万人。同时,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共转移就业劳动力10万余人,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不断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累计发放低保金、五保金、医疗救助金4006万元;投入资金7786万元,完成1000户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建设完成9300平方米廉租房建设任务,144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全部入住新居,城乡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向全县人民承诺的10件实事全部兑现。县医院住院楼、中医院综合楼主体封顶,五竹区域敬老院基本建成,16个乡镇卫生院灾后重建项目进展顺利。汽车南站和北站投入使用,新建便民招呼站87个,牡丹园至西安城南客运站929路公交、户县至三府湾930路公交和户县至汉中客运班线已经开通,群众出行更加便捷。投资3700万元,解决了8.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1 n8 [$ N) t! L1 O0 H5 `
% M& R5 }8 O% S, | 户县是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户县的科技、文化、教育、卫生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与时俱进,展现了这个现代化新区发展的无限张力。去年以来,户县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创建工作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扎实推进,户县八中、渭丰中心学校等灾后重建项目进展顺利,“两免一补”、蛋奶工程等政策全面落实。65岁以上老人免费健康体检、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补助等“十大”公共卫生项目投入资金1047万元,全年报销合疗医药费用5733万元。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专利申请量达到86件,10个项目列入省市科技计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县文化馆、图书馆开工建设,建成标准文化站8个、农村文化室10个、农家书屋70个。人口计生工作力度加大,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82 ‰。全国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和难点村治理工作现场会户县观摩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我县工作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全面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我县在全市率先实现户户通广播电视。/ u+ t5 w8 F& b" a+ Q
3 M! \. N0 V# K: J
全县大局和谐稳定是民生工作的基础。随着“平安户县”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入,校园及重点区域治安管理取得实效。110应急指挥中心投入使用,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进一步提升。创新信访工作机制,设立了信访接待中心,形成了“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的信访工作新模式,一批信访积案彻底解决。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和责任追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深入开展餐饮业提升服务水平“百日行动”,食品药品市场不断净化,保障了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
. U1 |: ?$ s* L" S
' N- i3 g: I/ H) ]- Y 文化共享 和谐户县百花争艳& k' M; M1 ~# l+ L, r
; e, g; B2 u8 Z. O1 ~$ | 欢快的锣鼓敲起来,喜庆的红绸舞起来,高亢的秦腔吼起来,悠美的民歌唱起来……走进户县的各个社区、广场,群众自发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精彩纷呈,让人备感户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蓬勃朝气和新气象。近年来,户县不断加大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做大做强以农民画为主体,以诗词楹联、鼓舞为两翼,以文学、书法、摄影、美术、音乐、戏曲和民俗文化为补充的地域特色文化,群众文化事业取得丰硕成果,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县域文化软实力得到极大提升。城区里,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等文化活动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丰富;农村里,农家书屋、综合文化室越建越多,自乐班活动、送戏下乡内容形式越来越多样。先后组织鼓舞大赛、群众性歌咏比赛、“自乐班”大赛等综合文艺演出50余场次,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150余场次,极大地繁荣了群众文化。2009年中华诗词学会授予户县为全国“诗词之乡”,使户县成为整个陕西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城。2010年2月,户县被中华打击乐学会授予全国第一个“鼓舞之乡”,成为户县又一个文化品牌。为了让更多的群众能共享文化成果,户县在全省率先提出施行“文化低保”工程,以保障弱势文化组织和广大农村群众实现文化共享为出发点,在“建”、“扶”、“送”、“导”上做文章,将文化低保与基层文化建设、文化扶持,文化输送和文化引导结合起来,开展了“文化低保”系列活动,使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文化的滋养。画乡、诗乡、鼓乡三大文化品牌在户县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夺目绽放。
+ @# S( m9 h$ X% _
1 J( w3 Z! g; K1 Z7 x0 j 喧天的锣鼓敲响了画乡百姓振奋精神建设西安副中心城市的冲天豪情,高亢的秦腔吼出了户县人民加快建设全国文化先进县和创建全国文明县城步伐的凌云壮志。今年,户县将大力实施文化名县战略,拿出专门的文化扶持资金扶持文化品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将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全国文明县城为目标,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文化品牌扶持、推进文化活动繁荣、推进舆论宣传引导、推进工作机制完善为载体,提升户县文化的引领力、服务力、竞争力和创新力。重点结合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西安举办世园会这两件大事,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工作为抓手,继续加大文化硬件设施建设力度,继续保持群众性文化活动良好发展的势头,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加快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借得东风势,争得满园春。户县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的大幕已经拉开,奋斗“十二五”的号角已经吹响,全县上下处处涌动着争先进位、加快发展的热潮,一个经济发展、城乡繁荣、人民富裕、社会和谐、文化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富有活力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将在新的发展历程上以更加澎湃的激情抒写无比绚烂的华章。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1 r9 D0 D* j3 A6 V* }* K% g3 k' n3 p3 p: J1 O* Q* I. }: t&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