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搜索
热搜: 户县
查看: 3742|回复: 5
收起左侧

中草藥毒副作用之認識

[复制链接]

145

主题

444

回帖

1487

积分

叁.无畏牛刀

Rank: 4

积分
1487
发表于 2011-2-28 17: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草藥毒副作用之認識
李婷婷11 O2 i8 Q+ e; W* E; X( W' J+ p" ]
江俊緯26 U6 C& y* S: F8 C9 r
馬易世3/ S' g: {' f6 E$ ?5 I; M  D
蔡金川4, 5,*
1中國醫藥大學2 w+ Y" C' c, o0 e/ l: ]
中藥資源學系
2中國醫藥大學* [7 A2 Z# H$ j( @- ?" M
藥學系
3中國醫藥大學
& J. a/ X4 H% u  _; d中醫研究所
4中國醫藥大學
. q1 B% s( ^  X8 c9 H, j: ]3 l學士後中醫系
5仁恩堂中醫診所
由於媒體資訊傳播的便利,加上中醫藥臨床應用日趨普及,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不斷的傳出中藥的某些不良反應的案例,也導致民眾對中草藥的安全性產生一些質疑。由於中藥的藥理活性成份複雜,處方藥材變化性大,再加上炮製方法各異,因此,如何全面客觀地評估中藥的之不良反應與毒性作用,對中藥臨床應用及新藥開發研製、市場競爭力以及學術研究將是十分重要。
一、9 x& {8 b1 x7 M1 I1 j' ?
生藥、中藥、民間藥
生藥,係指收載於世界各國藥典之藥材,其基原、有效成分、藥理等皆經縝密研究,而臨床應用均有也符合現代醫學、藥學根據,科學證據所規範,取故運用其治病、保健應當無慮。
中藥,係指收載於歷代諸家本草醫書中之藥材,數千年來已不斷地被中醫藥界實地臨床所採用,藥效與藥性也有系統性之記載,因此可說是古來之藥典。故正確使用的話,可安心使用。而本草乃古來之藥典。
民間藥,乃地區性之用藥經驗,或經口耳相傳,有時具有意想不到的療效(一味草藥氣死名醫),或以訛傳訛(誑言詐騙);因其有效成分、藥理、臨床應用均普遍缺乏科學證據,故使用上應較為謹慎。
二、' w' e9 g  |, g* f# ~+ W* L7 U0 N( G
台灣產藥用植物含多種有效成分,亦含多種生理、生化活性
台灣常見藥用植物所含之有效成分有:強心苷、蒽醌類、黃酮類、固醇類皂苷、三萜類皂苷、硫苷、揮發油、生物鹼、香豆素等,各具有不同的生理活性與作用,故可改善多種病理現象,如:
作用
藥用植物
強心利尿
毛地黃、夾竹桃、馬利筋
降血壓
銀杏、地骨皮、大蒜
擴張冠狀動脈
毛冬青、靈芝、紅花
降血脂
薑黃、枸杞、柴胡、大蒜
保肝
五味子、靈芝、柴胡、蒲公英
降血糖
地黃、澤瀉、地骨皮、枸杞
鎮咳祛痰
半夏、陳皮、九節茶、桔梗、枇杷葉
抗炎
魚腥草、金銀花、穿心蓮、薑黃
抗菌、抗腫瘤
常春花、旱蓮、半枝蓮、白花蛇舌草
三、0 S; L" p2 K$ a5 E1 k
台灣藥用植物可分為劇毒藥、大毒藥、有毒藥、小毒藥四個等級
藥即是毒,兩者一體兩面,因此不對症下藥即可能產生有害的毒副作用。其產生毒副作用常見的原因,可歸類如下:未經炮製、劑量過大、藥不對症、配伍不當、誤食誤用、長期服用、擅自服藥、煎煮不當、體質因素等。
1. 中藥不合理應用引起毒害的原因如下:
(1)中藥的有毒成分
含有毒性成分的中藥,如附子中的烏頭鹼、洋金花中的莨菪鹼等成分均具有較強的毒性,(。加上)其中毒劑量與治療劑量接近,如用量增加、使用不當,則容易引起中毒,甚至導致死亡之毒副作用。另外如芫花、苦杏仁、曼陀羅等中藥,使用不當,也可能造成嚴重的藥害反應。
   (2)辨證用藥不當
對疾病進行正確的辨證,是中醫用藥的大前提。中藥的性味,如寒熱溫涼,是中醫藥治療作用的本原理;一般說來寒者熱之,熱者寒之,是中藥用來糾正機體病理之偏,產生治療作用的重要依據。如運用不當,不合理使用,如寒者用寒藥,熱者用熱藥,火上加油則會出現藥害反應。如對肝陽上亢者用細辛、肉桂等。
   (3)應用劑量過大
有些中藥雖然不屬於有毒的中藥,但凡藥皆有偏性,如果過量使用藥也可能導致相關之毒害反應。如細辛過量可能導致眩暈、腎損害,肉桂過量可能導致尿血。
   (4)中藥配伍不當
中藥配伍禁忌中有十八反、十九畏。某些中藥配伍具有相惡、相反的作用,如烏頭、貝母合用會降低烏頭療效;瓜蔞、白蘞、白芨能增加烏頭的毒性作用;甘草有水鈉滯留作用,與甘遂、大戟、海藻逐水作用可能相抵觸;藜蘆有催吐作用,治療量與中毒量接近,不宜與人參、黨參、白芍等補益藥合用;實驗證明川烏與薑半夏、甘草與海藻、甘草與芫花、甘草與甘遂、川烏與白蘞、川烏與白芨、藜蘆與北沙參之間均具有增強毒性的作用。巴豆與牽牛合用瀉下更加峻猛,甚至導致出血;丁香與鬱金、肉桂有拮抗作用,合用降低療效。
   (5)中、西藥配伍不當
烏梅、山楂、五味子、山茱萸與磺胺類藥物合用會引起血尿;人參能增加
' Z% b- j( A! h! t毛地黃所含地高辛的血藥濃度;甘草與水楊酸鈉同用使潰瘍發生率增加;穿心蓮與慶大黴素、紅黴素等合用,可抑制穿心蓮促進白血球吞噬功能的作用,降低療效;含有水合性鞣質的中藥石榴皮、地榆、酸棗根、五倍子等與氯黴素、紅黴素等合用,會加重肝臟損傷,嚴重時引起藥源性肝病;痢特靈和麻黃、丹參合用可產生毒副作用,嚴重時可導致高血壓、腦出血。
   (6)中藥炮製不當或未經炮製
附子、川烏、草烏、半夏、天南星、馬錢子等中藥生用內服容易中毒,但經炮製後能降低其毒性。如生半夏有毒,而經炮製後法半夏則毒性大減。但是,對於有毒中藥,炮製應當適度,不可太過或不及,太過則療效降低,不及則易產生毒副作用。
   (7)中藥的產地()差異
# m2 T1 @. V( E! y, ^7 E5 R
不同產地的中藥品種,藥性可能有所差別,如蓬莪朮(四川成都)之薑黃素含量為3.48%,溫莪朮(浙江里安)之薑黃素含量為1.57%,桂莪朮(廣西莪術)薑黃素則未檢出;雲南騰沖附片的毒性比四川附片大;桑寄生如果寄生在有毒植物如夾竹桃上就會含有相應的有毒成分,因此,若誤用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桑寄生,雖然用量相同,也會引起毒副作用。
   (8)煎煮不當
有些藥物經長時間煎煮可以降低毒性,如附子先煎煮一小時,後則毒性可以減小,煎煮時間不足則易引起毒害反應。但也有相反的情況,如山豆根煎煮時間越長則副作用越強。
   (9)生理情況的影響
體質、年齡、性別等對藥物的作用發揮影響甚大。遺傳因素對抗病能力及藥物反應,也有差異。臨床上存在不同的品種或個體,對藥物的治療劑量相差甚多的現象。如對檳榔的敏感性:每1kg體重用量雞1~1.5g,鴨0.5~0.8g,而鵝用0.5g就可能發生中毒。
2. 依據現代醫學之毒性為基礎,藥用植物可分為四個等級:劇毒、大毒、有毒及小毒。
毒性
定義
藥用植物
劇毒
致死劑量小於1g,生品內服量很小或未經處理不可內服。
生草烏、馬錢子
大毒
毒性劇烈,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接近,超量可致嚴重毒性反應。
巴豆、夾竹桃
有毒
毒性反應大,治療劑量與有效劑量接近,超量可產生毒性反應。
白花曼陀羅、八角楓
小毒
有ㄧ定毒性,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差距較大,但劑量過大,亦會導致中毒。
龍葵、九節茶
3. 中醫藥基於對中藥毒性的認識,採取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辦法來控制中藥的毒性,常用的方法有:
(1)辨證用藥:
通過四診,辨明病因、病機,然後確定治則、方藥,依患者的個別狀況給予適當的方藥組合,以避免藥不對證所導致的毒副作用,如陰虛內熱而誤用生麻黃辛溫發汗,則可能因藥不對證而造成大汗亡陰,反而加重病情。由於針對不同的證型有不同的治療藥物,因此中醫的辨證論治可以說是保證用確保中藥安全的有效方法之一。
2 N: `' c/ Q; B3 @" \6 _5 q0 q3 W. Q6 c9 L& c
(2)講究組方配伍:
中醫處方的組合擁有君、臣、佐、使的原則。方中既有擔任治療主證角的君藥,又有協助君藥治療主證的臣藥。另外還有輔助君藥治療兼證或減輕君藥毒副作用的佐藥,以及引經與調和諸藥的使藥。中醫藥君、臣、佐、使的組方原則即包含了減少中藥的毒副作用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的功效與觀念,如二陳湯中以生薑挾制半夏之偏性等。
, c  t  b7 l2 j4 E0 a
(3)
正確炮製減毒:
在中醫藥長期的實踐過程中,積累了許多減毒、增效、轉變藥性的炮製方法與經驗,並形成了中醫藥學相當重要的一門學問中藥炮製學。如烏頭類中藥經正確炮製後其心臟毒性相差近千倍,而原有之鎮痛作用卻無明顯變化。
7 E* G" r( d6 i5 I8 U* f
9 j4 ]+ u1 o2 v  ~
(4)控制用藥劑量:
一般來講,藥物的劑量和其毒副反應的程度有直接關係,中病即止是前人保證用藥安全的重要原則。而在現代中藥藥理中更是明確提出了極量臨界量的準確界限。! A' ^+ `, z5 ~! J1 H0 n
2 l1 b1 I" j& S; q; E2 n
(5) 改變煎藥方法:
通過不同的煎藥方法,如先煎、後下、烊化、另燉或另煎、沖服等,可達到增強中藥的療效、減輕中藥毒副作用的目的。
四、
: g5 j9 l& k, w! H% x- N
台灣常見有毒植物
有毒植物與藥用植物並不易區別,在很多情況下,藥用植物同時又是有毒植物。例如在允許劑量下有治療作用,而過量即產生中毒反應。
台灣常易引起中毒的有毒植物有:夾竹桃、曼陀羅、馬纓丹、蒼耳、烏頭、八角蓮、雷公藤、杏仁、天南星、海芋、巴豆、檳榔、大麻等。
五、6 w! S- q5 V$ \, n
有毒成份依化學結構是可分為七大類型
有毒成份
解釋
植物
非蛋白胺基酸
指非結合態之胺基酸,具蓄積作用,可引起狂躁、致幻、與精神異常等症狀。
毒蕈、豆科植物
毒肽可引起血紅素凝集,又如花粉和孢子可引起過敏性變態反應。
豆科、大戟科
生物鹼
具廣泛之生物活性,一般主要作用於神經系統,甚至有致癌和致畸形胎之中毒副反應。
茄科、旋花科、毛茛科
萜類化合物具強烈毒性,如倍半萜內酯具細胞毒素性,二萜酯類為強皮膚刺激劑和促癌劑,三萜類可造成肝損傷和致死作用。
菊科、杜鵑花科、大戟科、馬纓丹
重要之有毒苷類有:氰苷、芥子油苷、固醇苷、多萜類苷,具有溶血、皮膚刺激、細胞毒性和致畸胎等作用。
十字花科、百合科、夾竹桃科、蘿藦科
酚類及其衍生物
酚類化合物有廣泛生理活性,毒性不大,是重要的有效成分。然而香豆素類化合物毒性較大,可造成細胞損害。
繖形科、豆科、菊科、金絲桃
無機化合物和簡單有機化合物
植物吸收累積有毒之外源性物質,如硝酸鹽和重金屬,而引起動物中毒,可引起全身性中毒或局部刺激作用。
天南星科、蓼科、繖形科、菊科
六、
! o3 A# B8 o0 \7 w$ ^3 e' M
有毒植物中毒作用類型複雜且嚴重
1.
/ E! m, ?% S' w) f% X
曼陀羅、大麻主要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有致幻作用,為精神性中毒。
2.
4 J" B% J3 J/ u% v) d: Y: [- r
馬錢子、馬桑、杜鵑中毒造成肌肉僵直、痙攣。毛地黃、夾竹桃、馬利筋造成心跳徐緩、血壓下降、昏迷。草烏、藜蘆造成麻木、肢端麻痺。雷公藤造成肌肉鬆弛、四肢麻痺。均屬神經系中毒。
3.
8 _2 z8 V# K, Y& C
杏仁、白果有呼吸抑制作用。嗎啡、番木鱉可嚴重抑制呼吸中樞而致死。皆屬呼吸系統中毒作用。
4." u6 w1 J) I7 E( H2 ^
漆科、夾竹桃科可引起接觸性皮膚炎。花粉、孢子可引起過敏性變態反應。均屬免疫系統中毒。
5.+ C' z" v- l. V% G0 F- f0 o/ g
十字花科、金絲桃科具刺激性之有毒成分,常表現於皮膚、口腔、胃腸道和泌尿系統。
6.
+ p0 H: C+ _5 D9 c- x5 k
相思子、蓖麻造成普遍性器官損傷。野百合、蒼耳造成肝、腎嚴重損傷。此即為器官損傷性中毒。
7.
5 v  e9 G) E9 p. S- q. |
黃樟素、生物鹼、煙鹼為致癌物質。秋水仙鹼、長春花鹼、八角蓮毒素為致突變劑。蓖麻子毒素為致畸胎劑。此為有毒植物之致癌、致突變及畸胎作用。
七、1 X; Y5 p2 g( K: P- s, s& d
有毒植物急性中毒治療原則
有毒植物急性中毒應先進行臨床檢查和毒物鑑定,已確定是否中毒、毒物種類以及中毒程度,並立刻進行急救。其治療原則如下:
1.$ P  _% v+ q% D7 A3 z' C( q
排除毒物
採催吐、洗胃、導瀉、灌腸等方法,促進毒物排出。
2.  u9 ]% C2 y9 i
阻止毒物吸收
服用沉澱劑、活性碳、保護劑 (牛奶、植物油、豆漿、鎂乳),以阻止毒物由腸胃道吸收。
3." G/ E; k' A( i) f) S( x$ n8 ~# X
解毒劑治療
西藥
ㄧ般解毒劑
1.當酸或鹼中毒時可採用中和的方式解毒。
2.有機物中毒時可用氧化劑洗胃方式解毒。
特效解毒劑
方式:口服、靜脈注射或滴入葡萄糖液
原理:解毒劑與毒物結合,使毒物失去作用,如消膽胺解毛地黃中毒。加速毒物代謝,如硫代硫酸鹽解氰苷類中毒。與毒物競爭受體,如阿托品治療毒扁豆鹼中毒。
中醫
解毒劑
常用甘草、綠豆、甜桔梗、半夏、靈芝、黃芩等單位藥解毒,或使用複方如防甘湯來解蒼耳子、曼陀羅中毒。此外,薑汁可解半夏中毒,生蘿蔔可解人參中毒,白蜜可解川烏中毒。
4.
" b; ?- y+ f2 r* z) o: ?
對症治療
症狀
治療
疼痛性休克
嗎啡等鎮痛劑 (但呼吸衰竭時禁用)、獨參湯、生脈散
中樞神經衰竭或麻痹
給予興奮劑
呼吸衰竭
給予呼吸中樞興奮劑,如咖啡因或吸入氨水
循環衰竭或肺水腫
給升血壓劑、循環中樞興奮劑,如麻黃素
煩躁不安、狂躁
給予中樞神經抑制劑,如蘇合香丸
嘔吐、腹瀉
給予阿托品或口服藿香正氣丸
八、
' g5 \7 M3 P# i# j/ Z7 U5 e: n
不良反應案例
案例1. 不良反應案例A誤用混用-何首烏與黃藥子
26歲的小明長期以來因少年白髮所苦,時常聽信偏方,而花大把鈔票,卻始終不見改善。某次他參加日月潭半日遊,見路邊販賣「何首烏」,想起近日媒體提及何首烏有「黑髭髮」的美譽,且這裡的價格比市面更為低廉,加上老闆宣稱自家有機栽種,品質保證。小明便不疑有他,購買使用。
小明用酒浸何首烏內服,不到二日,出現噁心、腹痛、腹瀉的情形。至醫院就診後,醫師對反應感到疑惑,請小明取來當天在日月潭所購買的何首烏來鑑定。醫師一見小明所說的「何首烏」竟是具有毒性的「黃藥子」,才恍然大悟。
分析:
「黃藥子」原本毒性就很高。幸虧小明飲用的劑量不大,否則可導致肝細胞損害,出現黃疸或者口、舌、喉等處燒灼痛、流涎、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瞳孔縮小,嚴重的會出現昏迷、呼吸困難,導致心臟麻痺而死的悲劇。市面上有些攤販,就是誤以「黃藥子」當「何首烏」來兜售。
比較:
何首烏
黃藥子
基原
蓼科植物「首烏」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塊根,乾燥品稱「生何首烏」,以黑豆蒸透乾燥稱「何首烏」。
薯蕷科薯蕷屬植物黃獨7 k+ g8 t% b- {, @- x
Dioscorea bulbifera L.塊莖
特徵
屬多年生纏繞草本。根細長,末端成肥大的塊根「生何首烏」,「生何首烏」外表栓皮紅褐色至暗褐色。切片有數個異形維管束環狀排列呈雲錦狀。以黑豆製的「何首烏」呈黑褐色,雲錦狀紋理較不明顯,其餘特徵同「生何首烏」。
多年生纏繞草本。地下塊莖單生,扁球形或圓錐形,肥大多肉,直徑410cm,外皮棕黑色,表面密生鬚根。切片黃棕色,平滑或顆粒狀,有多數維管束點纹。
療效
味苦性平,為補血袪風要藥,益精血補肝腎,久服可長筋骨、益精髓,烏髮駐顏。何首烏藤莖可養經脈、袪風濕、治腰痠背痛、氣血兩虛。
本省土產的黃藥子,雖有清熱、解毒、止血、涼血、治熱咳、化痰等效,可用於熱咳、百日咳、氣喘、咳血、咽喉腫痛、甲狀腺腫、無名腫毒、心臟病。或可配合各種治癌、瘤藥方使用,亦可配合其他蛇藥治療毒蛇咬傷。但需經醫師診斷與治療方可服用。
案例2.; p# x$ ]- A9 v+ g% U
不良反應B使用錯誤-雞母珠
陳先生年幼時注射疫苗後留下一個腫& g7 {% R; n2 b* M- U9 k

% |0 D1 Y4 E+ e5 Q* o
塊,直到現在都尚未消腫,而且又感覺腫塊有繼續增長的情形。在偶然機會下,聽丈母娘的朋友提及「雞母珠」可以消除此腫塊。於是便以數塊排骨加入3兩雞母珠樹枝及875C.C. 水,以電鍋熬煮濃縮至350C.C. 後服用。陳先生每次服用後均有噁心想吐的感覺,且覺得疲累沒力氣走路,等喝到第3天後發現身體有水腫之現象發生,便求證周遭一同服用的友人,發現也均有此現象發生,故不以為意。直至第7天後,女兒發現陳先生的臉色變黃且肚子腫脹,覺得不對勁,才將其送至醫院就診,經醫師診斷發現陳先生的腹部積水、肝囊腫、脾臟腫大、右肋膜積水,應為藥物性肝炎,險些危及生命。
分析:
雞母珠是豆科家族成員,為落葉型攀緣藤狀,莖細長纏繞於其他植物上,又有「相思子」或「雞母珠」等別稱。與唐代詩人王維有首著名的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他說的紅豆是不相同的,王維的紅豆為雙心型的,互贈與對方;雖都稱「相思子」。但雞母珠毒性大,僅供醫療使用,臨床上曾被應用於治療流行性腮線炎,屬外科藥。
名稱:雞母珠
英名:Rosary Pea, Jequirity Rosary Pea
學名:Abrus precatorius L.
科名:豆科Leguminosae(蝶形花亞科Fabaceae),雞母珠屬。
異名:雞母珠,紅珠木,相思子,雞母子,赤小豆。
用途:種子小巧豔麗,常用製各種裝飾品,如珠鍊等;根、葉含皂苷,味甘性涼,可清熱、利尿,治喉痛、肝炎等;葉片無毒,故有用為茶之代用品。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袪痰、殺蟲。
藥理作用:
a.抗腫瘤作用
b.抗組織胺、抗過敏作用) q, [0 |: a' ]9 X1 D% M4 {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煎水洗;或熬膏塗。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不宜內服,以免中毒。
中毒處理方式:
a.立即停止服用,迅速就醫(攜帶服用藥方及劑量供醫師參考)
b.甘草9 g,金銀花12 g,清水2碗,煎至1碗飲服。
案例3.不良反應C劑量過大-八角蓮
陳小姐因臉上長滿青春痘,而深感困擾,某日看到報紙報導:八角蓮有解毒的效用,逕自到中藥店購買,煎煮服用,一次服用約60克,只想快點將痘痘治好。在服藥後2小時後,即出現頭痛、嘔吐、腹痛、全身抽筋、意識模糊等症狀,緊急送醫急救,雖撿回一條命,卻造成四肢癱瘓、肌肉萎縮的永久性殘疾。
分析:
八角蓮 <小蘖科> Dysosma pleiantha (Hance) Woodson
又名一把傘、獨角蓮、八台七,性味苦辛平,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消腫功能。臨床常用於毒蛇咬傷、跌打損傷、痰咳、疔瘡等,內服用量為612克;亦可研末外用。
處理方式:
a.
/ e4 K/ Q  E- e" b6 S, r/ H
如屬口服中毒者,應立即沖洗口腔,並以「左側躺」方式運送病患,減少腸胃的吸收。
b.5 G. p2 L- \' [  o- o/ J. Q
緊急送醫---請帶服用藥方及劑量供醫師參考。
案例4.不良反應D劑量過大-烏頭
七十歲的周老先生,從雲南老家取得「草烏」生藥,浸泡於高粱酒中,八年來曾為了關節酸痛服用過四次,每次服用約1c.c.左右,關節酸痛得以緩解。
某日在朋友的慫恿下,一口氣喝了6c.c.,二十分鐘後,開始出現嘴麻、全身發麻、發熱、流汗、視力模糊、頭昏、兩腳乏力、腹脹等症狀,經緊急送醫院急救,住院治療一段時間才逐漸康復。
分析:
烏頭<毛莨科>Aconite or monkshoodRanunculaceae! s) Y0 f+ D" q4 _+ \# y9 R
植物烏頭的塊根。烏頭類藥物有川烏、草烏、附子等多種,性味辛熱有大毒,能袪寒濕、散風邪、溫經止痛。因含有毒性強大的烏頭鹼(Aconitine),口服0.2mg即能使人中毒,35 mg可致死。中毒與有無炮製、用量及煎煮時間有關。
中毒處理方式
a.
5 D8 L7 f+ Q7 i4 M% |+ \
口服或外用含有草烏頭或附子的中藥或藥酒者,應立即停止使用。
b.
; l* ~8 a6 _3 ]8 i( X, D( n
緊急送醫---請帶服用藥方或藥品供醫師參考。
c.6 S$ I# S# `/ k* K6 ]
早期應即刻催吐、洗胃和導瀉。
d.8 N! [- O4 I1 O6 u
大量輸液,以促進毒物的排除。
案例5.不良反應E自行服用-曼陀羅
林先生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經朋友介紹服用「曼陀羅子」具有療效,某日至野外爬山時自行採食,將八顆曼陀羅子熬煮後一次服用,隔日家人發現他神智不清,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不清楚當天是何年何月何日,簡單的算術算不出來,及記憶力減退,緊急送到急診室,經住院治療,兩天後才恢復。
分析:
「曼陀羅」,開粉紅色和白色的大花,外觀頗似百合花。又名洋金花、大花曼陀羅、白花曼陀羅。曼陀羅全株根、莖、葉、花、種子皆含有毒素,尤其種子和花毒性最強;花可麻醉止痛、鎮靜和催眠;葉可治風濕痛;種子能行血、袪風等。曼陀羅子在臨床用於關節腫痛、定喘、消腫等,用量為0.150.3克。
誤食曼陀羅中毒尚有其它主要症狀,如口乾舌燥、吞嚥困難、興奮、幻覺、皮膚潮紅無汗、瞳孔散大及嘔吐、眩暈、狂躁等。
曼陀羅 <茄科>
Datura suaveolens Humb. & Bonpl. ex Willd.
口服曼陀羅中毒之處理方式
a.
! q! k* P  i6 e$ c0 S3 g
立刻催吐。
b.
) m+ l' W) P+ }: M- |# b) `6 t2 u
緊急送醫(急診室)---請帶服用藥物或藥方供醫師參考。
 
案例6.不良反應案例E誤食誤用-守宮木(減肥菜)
日本女性曾服「守宮木」藥草減肥而造成「肺臟障礙」,且10年前在台灣也曾爆發守宮木事件,當時曾造成數百人受害,其中有近3成逾50名受害者罹患阻塞性細支氣管炎,且造成近10人換肺,在台大醫院有7人換肺,結果目前當僅有3人存活,估計已造成10餘人死亡
分析:
臨床上發現,食用減肥菜可能造成肺部不可逆的損傷,也就是說,停止使用守宮木後,肺功不但無法改善,且此情形也無藥可醫,甚有患者肺功能大幅下降至正常值4成以下,肺功能測試顯示,患者都有阻塞性肺部病變;而有些人則會出現睡不著覺、食欲不振、心律不整等症狀,很難以藥物治癒,恐怕也得抱病終身,更嚴重者還必須接受「肺臟移植」手術。
學名:守宮木(Sauropus Androgynus
英名為Sweet Leaf Bush Common Sanropus,另外也可稱作越南菜或樹仔菜,而在台灣,南部人叫它為「綠健」,中部人稱「玉樹苗」或「樹仔菜」,也有人叫「甜香菜」、「大麵菜」,到了餐廳則叫「健康菜」、「福壽菜」。7 K- ?6 ]" `1 e# i) P* {  b% V
目前對守宮木導致肺臟障礙的原因,醫界並沒有十分明確的證據顯示,是否因植物鹼、生物鹼、罌粟鹼等因素造成,也尚待釐清。5 ^* D* {8 L# I+ x/ W
不過,守宮木在馬來西亞等地已有很長的使用歷史,卻未出現類似中毒報告,也是當地藥膳植物之一。站在藥膳立場,守宮木是屬於可食性植物,而且含有紅蘿蔔素、維生素、葉酸、脂肪和粗蛋白等營養成分。基本上控制劑量,不生食,即可避免。
結論
中草藥一向被人們認為毒副作用少、使用安全。然而近年來,隨著中草藥逐漸推廣至世界各國,某些中草藥引發的毒副作用,特別是中草藥肝腎損害的問題,卻也引起了國內外醫學界的廣泛關注。
實際上,中醫藥學不但不否認中草藥的毒性,而且對中草藥的毒性問題有比較深刻的認識。於漢代的我國第一本中藥專著《神農本草經》載藥365種,就是按照藥物的有毒無毒,偏性大小,區分為上、中、下三品,而有養身延年及祛邪治病的不同,分為上、中、下三品。以後歷代本草雖不再採用三品分類法,但在具體的藥物上均有有毒無毒詳細的藥性說明,都記載了各種藥物的適應證、炮製方法及臨床經驗等,並總結出配伍用藥的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及服藥禁忌等注意事項。在目前的國家藥典中,除一般無明顯毒副作用的藥物外,亦將有毒的藥物按三級劃分,分別註明為小毒中毒大毒,有些藥物還特別註明了其腎毒性及肝毒性等。
1 a5 |3 O! c7 ]" J" C+ V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中醫藥對中藥毒性的認識比較抽象與近代醫學並不相同,如目前國家藥典中雖然對有毒中藥分別註明為! J8 U7 C/ I# o/ q% `/ `$ {- Q
小毒中毒大毒,但大部分沒有明確指出毒副作用的途徑及損傷部位。
9 I6 c2 \7 Z7 r9 w0 A
中草藥毒害問題的提出,可以說是給中醫藥的發展提出了一個新的挑戰,甚至可能對中醫藥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中醫界必須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也應重視它、研究它,並最終科學地認識它。藥物有毒並不可怕,在臨床上,有些藥物如抗生素中的氨基糖類等,其腎毒性是很明顯的,但由於對其毒副作用已為臨床所熟悉並得到了應有的深入瞭解,因而得到了有效的防範運用。而可怕的是對藥物的毒性缺乏正確的認識,甚至根本就沒有認識。從這個意義上講,中草藥毒害問題的提出,是有助於消除中藥無毒的錯誤觀念,對防止中藥使用過程中的不合理現象,如長時間用藥、大劑量用藥及重復用藥,特別是濫用中藥所謂偏方秘方等有積極的作用。從一定意義上講,更有利於中醫藥的發展。
, h* P3 F4 e3 [4 U0 f/ J* r
" n# i! w' S* Y& D/ \" L$ r) a' X' K# y$ _
因此針對中藥毒性問題,未來的方向如下:- N+ o2 B  x) V# j7 ]1 A' J3 I1 b
1.
應當加強對中草藥毒性的研究$ e6 {5 R1 S* z: [8 {& c9 N
研究的重點包括流行病學調查、腎毒性中草藥的藥物篩選、科學的診斷標準的建立、中草藥腎損害的臨床治療及強化中藥新藥開發過程中急慢性毒理實驗的研究等。從基礎研究到臨床研究,這雖然是一個比較大的工程,但作為中醫藥的主管部門,有責任領導、組織開展這方面的工作。
2. 關於中藥服藥期限的問題1 E4 K! U1 S7 `' U
在產生中草藥毒害的諸多因素中,長時間服藥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然而在臨床過程中,對一些常見疾病如感冒、咳嗽等,用藥時間一般不會太長,患者發生中草藥毒害的機會也很少。但對一些慢性疑難病如慢性腎炎、尿毒症、慢性肝炎、肝硬化、惡性腫瘤等,特別是對一些頑症採用所謂以毒攻毒的中草藥治療的病人,由於中藥治療沒有明確的時間期限,患者可能長時間服藥,從而增加藥物性腎損害的機會,對此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總之,中草藥毒害問題的提出,一方面對中醫藥的發展提出了挑戰,另一方面,也為中醫藥的發展提供了更完善的學理知識。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因勢利導,勇敢而科學地迎接這場挑戰。
參考資料
1. 廖江川:有毒植物學—概論與用藥安全。中國醫藥學院藥學系,2002
2. 歐明:常用中藥手冊。旺文社股份有限公司,1998
3. 李沐勳、李威著:常用中草藥手冊。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2000
4. 潘昆瑩、林杰樑:常見臨床中毒及急救手冊。長庚紀念醫院林口醫學中心臨床毒物科暨急診科,2000
5. 中華本草第4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pp.305-307
6. 貝新法、江鳳鳴:有毒中草藥的鑒別與中毒救治。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9pp.316-318
7. 高粶汶:有毒中藥臨床精要。學苑出版社,2003pp.353-355
8. 郭曉莊:有毒中藥大辭典。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1995pp.368-369
9. 王煥華、儲農、倪惠珠:中國藥話集()2005pp.1-4
10. 王虹:中藥外治流行性腮線炎八法。中醫外治雜誌,第3期,1996pp.43
11. 劉亮吟、侯民波、羅雨平、王英傑:草烏中毒一病例報告。醫學研究雜誌,1998pp.132-134
12. 亞太中醫網
*通訊作者:蔡金川
聯絡電話:04-220533661019
聯絡地址:台中市學士路91
发表于 2011-2-28 17: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草藥毒害問題的提出,可以說是給中醫藥的發展提出了一個新的挑戰,甚至可能對中醫藥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中醫界必須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也應重視它、研究它,並最終科學地認識它。
发表于 2011-3-1 21: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
感谢上帝赐给我这份神圣的工作,我真诚的希望所有的人都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安享晚年。咨询:15029956567

60

主题

522

回帖

1950

积分

叁.无畏牛刀

Rank: 4

积分
1950

社区居民新人进步

QQ
发表于 2011-3-1 23: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茶马古道,

10

主题

19

回帖

121

积分

壹.烟雨游友

Rank: 2

积分
121
发表于 2011-3-2 1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10

主题

19

回帖

121

积分

壹.烟雨游友

Rank: 2

积分
121
发表于 2011-3-3 10: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秦岭网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58号
陕ICP备10002220-1~2号

GMT+8, 2024-6-1 15:55 , Processed in 0.22967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