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户县
查看: 2371|回复: 1
收起左侧

《易经》《周易》和《易传》

[复制链接]

4

主题

2

回帖

770

积分

贰.杏坛小葩

Rank: 3Rank: 3

积分
770
发表于 2022-10-14 22:38:22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 Q+ }# d3 V+ U6 s9 e    《易经》《周易》和《易传》
+ B6 W: S: T7 e2 N6 o& L$ P& Z* M1 ?* k! F
同学们大家好,我不是李永乐老师,我姓钱。最近好多小朋友打电话说:网上名目繁多的《易经》学习班塞人耳目,不知道报那个好,报班学了的都说似懂非懂越学越迷糊,有些人连《易经》、《周易》、《易传》都傻傻的分不清,更别说掌握这个“文化黑洞”的占卜术了,因为这不但牵涉繁杂的传统文化要素还与本人主观判断的客观性有关,更存在人、事、物情景的逻辑关系等等。今天我就把这三者的关系由来略谈一下,以便了解《易经》的架构。
" r1 H5 ~+ I' u6 z8 _
1 u" B# Y3 E4 A《易经》产生的年代及所关联的河图、洛书、天皇氏、伏羲八卦、周文王等都是几千年代代相传的,从产生到形成历经10000年左右,无文字资料可考,相传和可考的在5000年左右,是“中华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明史,五千年文化史”及中华民族价值观的源泉和重要组成部分。殷商末年,周文王被囚禁在羑里,又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出了“后天八卦”,并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2 {* A) P- E6 a6 w/ _8 O
+ G+ ~5 }! k) n' P1 `
《易经》是个总称,其下有夏代的《连山易》、商代的《归藏易》,周代的《周易》。) \1 e0 e( U$ R
3 B0 y9 m! A2 b1 G
《易经》包括《周易》,《周易》属于《易经》,秦汉后《周易》又包括《易传》。《易传》是《周易》形成500年之后由孔子注释而成。
! {9 r5 v9 {+ ]$ H* o
& k+ U* L/ n0 x. O* |0 D由于《连山》、《归藏》在魏晋之后,下落不明失传,今天的《易经》只剩下《周易》了,所以今天的《易经》,指的就是《周易》。! x9 g- |' Y- |$ p5 |% l

! h% j- \; j/ G, ?1 c1 V8 }谈《易经》离不开《八卦》,八卦形成于北辛文化与河姆渡文化期间,约在公元前5300年以上,由伏羲创作,伏羲结束了结绳记事并创造了文字改善了婚姻制度等等,是公认的中华人文始祖。
  Q; F0 ~, k9 Y# V. {
. M0 v1 ?$ x3 j! x《易经》从形成到孔子作《易传》为止,并非一人一时在一个朝代所完成,而是历经伏羲、神农氏、黄帝、尧帝、舜帝、周文王、周公、孔子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多代圣贤不断完善而作。
1 ?* l2 Y' a% W* i
# s% c8 m' z. v, y秦汉之后的《易经》一部分是真正的《经》,另一部分则是《传》,《传》是传授、讲解《经》的知识点。《经》是教科书,《传》是教辅,两者一起构成了如今的《周易》。
" C+ |# ~6 w: c9 Y9 e
% U3 C0 Q# l7 q" u" i8 u% c* k另一种传说是五帝中的神农炎帝开创《连山易》、轩辕黄帝开创《归藏易》,后来这两种均失传。现在流传的《易经》版本是周文王所创的《周易》。
$ y5 |4 ^9 y2 I% [
5 o  w' Q' b. k: H7 r历史上《连山、归藏》有无存凝、失传时期说法不一,争论较多。《周易》在公元前34年秦焚书时以医书的名义幸存下来了。
0 t; V9 t7 l* _8 W- B2 O2 n# M% |
- U* F8 a0 s7 m2 [《易经》的经文简古质朴晦涩难懂,佶屈聱牙,而《易传》的思想性和理论概括性就比较系统浅显容易理解。7 X" p  x# X' K1 q& i5 C

. x+ o4 H' I, @% R《经》是《易》的原文,传说是经历了伏羲、周文王两个圣人的创制才最后成为完本。但《经》文十分简古,全文不到五千字,它是《周易》的核心内容。* |) x& e$ G, C6 O! k2 [5 B

' M( }; D  U/ I; v* I1 W《周易》至今已出土十余种不同的传本,各版本字数多少传世繁复:较权威的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易经》字数是4934字,有的版本从16589字至23000多字。《易传:十翼》8300多字。版本不同字数差异较大,文字内容也有差别。
5 y& y- ]( k% {# W+ {( X' V, r, Y, j0 i( c* r& z. e
《易传》是解释说明《易经》的最原始、最具权威性的读本,有了孔子的十翼,《周易》才能依据文字通释,所以才说“易历三圣”。
% j6 d  F" l) `" ]4 G# a! x' |4 A: W' |6 w1 z2 h6 H9 O
秦汉后把十冀看成是《周易》的一部分。确实十翼是理解《易经》的桥梁,没有十翼,《易经》的思想内容就不易理解。
2 m$ B' T7 G: t, x7 X8 F6 _/ L/ |/ R; K: e

0 J5 }( C$ a- r0 t( k( r, j    《易经》《周易》和《易传》" \' }$ l  ~( O0 l2 T9 z! a1 C; n# Z% G
& m. k, a- Y5 X# N3 N8 B% g8 V
同学们大家好,我不是李永乐老师,我姓钱。最近好多小朋友打电话说:网上名目繁多的《易经》学习班塞人耳目,不知道报那个好,报班学了的都说似懂非懂越学越迷糊,有些人连《易经》、《周易》、《易传》都傻傻的分不清,更别说掌握这个“文化黑洞”的占卜术了,因为这不但牵涉繁杂的传统文化要素还与本人主观判断的客观性有关,更存在人、事、物情景的逻辑关系等等。今天我就把这三者的关系由来略谈一下,以便了解《易经》的架构。* j! G  y/ C2 m3 J
& ~- c1 _9 u1 `: ?2 a0 t
《易经》产生的年代及所关联的河图、洛书、天皇氏、伏羲八卦、周文王等都是几千年代代相传的,从产生到形成历经10000年左右,无文字资料可考,相传和可考的在5000年左右,是“中华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明史,五千年文化史”及中华民族价值观的源泉和重要组成部分。殷商末年,周文王被囚禁在羑里,又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出了“后天八卦”,并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
  {5 p2 z& }+ W. {/ i& ?7 }6 U/ Z8 v& w7 r$ c' R2 X& _
《易经》是个总称,其下有夏代的《连山易》、商代的《归藏易》,周代的《周易》。
: C8 g. F2 W& H9 g2 x* [0 b) b! x) l  O4 W! e2 s% j
《易经》包括《周易》,《周易》属于《易经》,秦汉后《周易》又包括《易传》。《易传》是《周易》形成500年之后由孔子注释而成。6 c' i% V; u4 D

! S$ i+ s, c& G+ G+ I& M由于《连山》、《归藏》在魏晋之后,下落不明失传,今天的《易经》只剩下《周易》了,所以今天的《易经》,指的就是《周易》。# e1 G' E" P/ ~2 @

/ M+ @8 A7 B, C: O3 A+ G谈《易经》离不开《八卦》,八卦形成于北辛文化与河姆渡文化期间,约在公元前5300年以上,由伏羲创作,伏羲结束了结绳记事并创造了文字改善了婚姻制度等等,是公认的中华人文始祖。: ]0 ~1 e$ o7 Q, E. c" t; F

' }0 b; c3 ^) Y, X+ G! a. ^《易经》从形成到孔子作《易传》为止,并非一人一时在一个朝代所完成,而是历经伏羲、神农氏、黄帝、尧帝、舜帝、周文王、周公、孔子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多代圣贤不断完善而作。
, A2 f4 }4 B9 U7 T" g7 D. \( O# Q  V1 M- Y: `9 g
秦汉之后的《易经》一部分是真正的《经》,另一部分则是《传》,《传》是传授、讲解《经》的知识点。《经》是教科书,《传》是教辅,两者一起构成了如今的《周易》。
9 r, E) I! E4 Y% ?; @5 A- s% j( T: |8 F" `  M
另一种传说是五帝中的神农炎帝开创《连山易》、轩辕黄帝开创《归藏易》,后来这两种均失传。现在流传的《易经》版本是周文王所创的《周易》。
, J  r# ~! O$ v% \  A3 e! b/ I2 t- K9 A6 k. B: ]
历史上《连山、归藏》有无存凝、失传时期说法不一,争论较多。《周易》在公元前34年秦焚书时以医书的名义幸存下来了。
# T+ g- k, z, X- F& c% i5 u# Q9 w2 v5 u5 }4 Q0 U
《易经》的经文简古质朴晦涩难懂,佶屈聱牙,而《易传》的思想性和理论概括性就比较系统浅显容易理解。# O0 m' y! H% U' j) g: ]# c6 D& ~
3 @& W* J5 M# c! x& \6 o) c6 x
《经》是《易》的原文,传说是经历了伏羲、周文王两个圣人的创制才最后成为完本。但《经》文十分简古,全文不到五千字,它是《周易》的核心内容。
+ r- f6 C4 h( a) o% c+ n6 d& u$ v: o
  C- Q& f7 S. ]% {《周易》至今已出土十余种不同的传本,各版本字数多少传世繁复:较权威的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易经》字数是4934字,有的版本从16589字至23000多字。《易传:十翼》8300多字。版本不同字数差异较大,文字内容也有差别。* u1 V  Y( i0 P- `2 v8 Q/ n
8 w% L9 K! [+ J2 m) Y: R- p# y3 s1 Y
《易传》是解释说明《易经》的最原始、最具权威性的读本,有了孔子的十翼,《周易》才能依据文字通释,所以才说“易历三圣”。0 F5 R2 Z0 C# @9 s! @! l
6 N7 p1 |3 m; _5 n
秦汉后把十冀看成是《周易》的一部分。确实十翼是理解《易经》的桥梁,没有十翼,《易经》的思想内容就不易理解。
8 G5 f0 O* M: _
5 w3 I( ?7 }( h3 D所谓十翼其实只有七篇,包括《系辞传》《彖传》《象传》、《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其中《彖传》、《象传》、《系辞传》三篇各分为上下篇,再加上另四篇合成十篇。翼是羽翼的意思,故称十翼,与《经》相辅相成。
8 ^9 ?% i- d" }9 x- v* G2 p3 R& ^9 H6 R# j' P" C" x1 ]
《系辞传》是有关《易经》的通论,内容丰富深刻。它是探讨《易经》的起源,揭示《易经》的义蕴和性质、作用,尤其是对《易经》的哲理作了高度概括而又精微深入的说明,还具体讲到了筮法,并选释了部分爻辞。. s  P* p% o2 J$ {0 x& [* ~

" D2 Q/ |  W% V2 S- @( E《说卦》主要是说明八卦所象征的事物及其特性,是打开《易经》奧秘的一把钥匙。/ B0 Y7 w/ v* b9 f( w0 I
* z: u1 j9 P7 o: E, V
《彖传》附在六十四卦下,各卦都有,解释各卦的卦名和卦辞,指出一卦的核心内容。
, g% c- U& Y1 P+ j3 {! M8 M# d7 w: k' L) H+ S
《象传》共有四百五十条。除解释六十四卦卦名、卦义的六十四条外,还有解释三百八十六爻的象辞。解释卦的称大象辞,主要从上下卦的卦象组合推阐卦所显示的社会伦理与道德修养意义。解释爻的称小象辞,说明爻的爻象或爻辞的意义。
7 M( l- W9 K$ s! Z4 V
% }& u+ |& {/ q& `+ d0 T《彖传》和《象传》在说明卦爻象,并从卦爻象中应当明白什么样的道理,从而正确决定自已的行动等方面,都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也是对经文的直接解释。
; b7 Q  m+ N" l% ?: P8 p/ C& ~- Z( H
《文言》是专对乾、坤两卦的重点解释。作者认为乾坤两卦是理解《易经》的关键,解释这两卦具有示范作用。其中解释乾卦的称《乾文言》,解释坤卦的称《坤文言》。
1 `+ N5 ]  R7 F: X. I0 c4 U2 ?9 V& z) x
《序卦》是专门讲述六十四卦排列顺序的,它从卦名的含义上依次推导六十四卦为什么会这样排列:为什么乾、坤要放在前面?上经为什么以坎、离结束?下经何以要起于咸、恒而终于既济、未济?
7 b" u! B( K4 _% A
) [0 C" u, U4 z/ c《杂卦》主要是说明六十四卦卦名的含义与特点。它没有按六十四卦的顺序,而是将意义相对或相关的卦放在一起对比说明。因为在顺序上有所错综交杂,故称《杂卦》。
. N7 \( \2 O* F' N0 ?0 O
- c0 Q9 \, ]: B. L十翼原是单行的,秦汉之后才附于经。《彖传》和《象传》是因为附于经,经分上下,随之而分为上下。《系辞传》是因为篇幅较长而分成《系辞.上》与《系辞下》。* n2 H. }! q. ~! r

7 m: E$ Z7 N; i1 q  f《易经》不是狭义的占卜,而是广义的生存图亡,人与自然和社会之关系、地位的辩证统一。读经不读传只是瞎胡念,学占不学辩(变)还在原地转。易经不神密也不是玄学,是整体观念和系统思维的形成和应用,是变和辩的简繁合一,对立统一。是中华文化的源泉和中国哲学思想的启蒙。学《易经》不是时尚和功利,而是一种修行。+ Q4 y. p6 Q0 h9 i( q2 M% V/ A
4 X  B- n5 i* j; Z- _
《易经》是上古时期圣人占问吉凶、通达命运、成器定业、断疑避灾的需要,是特定环境下忧患意识的结果。它不但开源了中华文化,更重要的是它的辨证思想,同时兼有与时具进人定胜天的变革精神。是天道与人道的相对统一而不是绝对对抗。在生产力低下自然灾害严重的上古时期,指导了中华先民趋利避害的生存和发展。后来由于教育的绝对局限和上层建筑的长期盘居及垄断地位对文化现象进行利己利用,使文化严重扭曲到“以礼杀人”的程度,致使中国几千年只有“王朝更替”的农耕文明形成了上层建筑权和利的固化思维,以至于还是世界第一的大清帝国只收下西方国家四野朝贡的工业革命之礼品,而没有收下变革与进步的逻辑思想和科学精神,却把《易经》简易、变易、不易和与时具进的思想精髓封印在至高无上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里,成为西方科学的工业文明趋势下,演化中华近代科学思想的最后障碍。
2 F: Y# i' m' A  C4 A
! K2 N0 o7 Y9 f2 v; ~; |/ Y        ★★★★★★★★★★
( F+ E6 A: L. J. }+ _/ ^. G
/ m1 _0 P5 P* u4 F我们都是自身经验的囚徒。
) b7 A/ @3 S9 W5 N3000多年前人类活动方式及环境所产生的方法经验与后工业革命时期的电子互联网时代的科学思维方式已不可相提并论。旧行为思想的科学性、复杂性、精准性的缺陷、漏洞在所难免的日益放大。- p( |5 s8 A; J+ |& C2 ?

% b$ x0 ?- @' k  Y每一个文明都有模糊文化的 残留思维,今天学习《易经》传统文化要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科学态度和扬弃精神。
; g+ q& Z6 m$ e9 R! B3 m# S- y. B3 t; i' d# n
传统文化不应该被功利的商业文化利用,更不要自欺欺人。
7 J1 L8 K3 R5 _4 J- Z: ]$ p" V  n2 x+ `  u+ u" u, Z8 O& D, |
命不是算出来的,是运和做的结果。& Q" O- \1 q& p* w9 f

" I: Q/ z- E7 m《易经》不是万能的,万能的是:变,变是不变的规律。落后就要挨打!
# L1 G, N7 R  V+ a( d
2 l: @# c& R1 E8 ^& f7 b$ X2022年8月28日于盐城亭湖区.新河湾花园6号楼

4

主题

2

回帖

770

积分

贰.杏坛小葩

Rank: 3Rank: 3

积分
770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5 09:05:35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部分重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秦岭网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58号
陕ICP备10002220-1~2号

GMT+8, 2025-9-17 19:03 , Processed in 0.29793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